■遲昊婷/沈陽理工大學
當代大學生黨員基本上以九零后為主。隨著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這一代人思維比較活躍,具有較強的創新意識,但是對于社會責任感、集體觀念以及社會價值觀意識比較淡薄。由于社會經驗比較少,性格處于不成熟階段,常常會導致黨性意識不堅定,信念容易動搖。探究以上問題的出現,總結起來有以下幾個原因:(1)入黨動機不夠單純。在高校里,大部分學生還是渴望加入黨組織的。但是有一些人卻沒有真正從思想上加入到組織中來。這些學生目標很明確,在他們看來,只要入黨了,將來就可以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以自我為中心來進行價值取向的設計。雖然不是所有的學生黨員都是這樣的想法,但是在現實生活中,這種思想還是普遍存在的。(2)學生黨員缺乏奉獻精神,模范帶頭意識薄弱。作為學生中的先進代表,黨員們應該積極進取,甘于奉獻,在廣大學生中起到模范帶頭作用。但是好多黨員在入黨前表現的都很積極,一旦入黨以后,卻放松了對自己的要求,以為已經入了黨,不用再那么積極了,從思想上就開始懈怠了。對于黨員的神圣感、光榮感和責任感逐漸減弱,黨員的奉獻意識也是基本上日趨淡化了。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已經進入到了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的新的歷史方位。我國的經濟進入到了一個更高要求的階段。這一代高校學生黨員是國家的建設者,是中堅力量,如果他們不能真正了解到中國的基本國情,就不能樹立正確的馬克思主義的唯物史觀,更不能擔負起強國的重任。所以,高校首要任務就是必須要加強對青年黨員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導他們要做有理想、有道德、有品行、有作為的合格黨員,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意識。對于學生黨員的思想教育一定不能僅僅是停留在書本上,要放寬視野,結合當今國情,多開展一些實踐性的活動,從中讓學生們切身感受到身上肩負的這份使命。與此同時,還要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生活和學習作風。作風問題,反映的是黨的整體精神面貌。有些學生黨員,只顧著自己的學習和工作,沒有主動的奉獻意識,對于需要幫助的同學也是視而不見,本著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態度;有些學生黨員家庭條件比較好,過于追求奢侈的生活,沒有養成良好的勤儉節約的好習慣,生活上非常鋪張浪費。所以,對于進一步加強對青年黨員的思想政治教育已經是刻不容緩的了,我們必須要引導他們提升自身的黨性修養,適應激烈的職場里面的競爭,逐步成為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接班人。
較強的理論思維能力是理解和把握社會發展規律的重要條件。十九大報告中指出,要加強理論武裝,講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扎根于人心。對于青年黨員的思想政治教育要結合學生黨員的學習、工作、生活等實際情況來進行。開展的系列活動要保證數量,更要強調質量;要保證嚴肅性,更要不失活潑性,以此來不斷提升學生黨員的思想境界、理論水平和自身的黨性修養。培養學生黨員具備“四個意識”,使黨員們真正做到對黨忠誠,為黨盡責。
高校要充分利用好網路媒體和黨校在青年黨員的思想政治教育上的作用。基層黨校不能局限在學生入黨之前,更要在入黨以后。應該更注重制度方面的建設,充分發揮學生黨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杜絕組織生活形式單一、內容空洞等問題。各級黨組織要利用網絡媒體加強宣傳和教育。依托媒體來加強育人功能,為學生黨員提供一個良好的校園媒體平臺。適當開展微電影、微課堂以及微黨課等內容,不斷提高學生黨員教育的實效性和感染力。
高校青年學生黨員要想在廣大學生中起到先鋒模范帶頭作用,不僅要求在思想上是進步的,更是要在日常生活中方方面面都要起到帶頭作用才可以。在學習生活中要認真履行黨員的責任和義務,為同學們樹立良好的學習榜樣。具體來說,黨員們應該做到:學習上要刻苦努力,爭取做到名列前茅;工作中要兢兢業業,認真對待;生活上要本著勤儉節約的良好作風,對于身邊有困難的同學,盡自己最大努力去伸出援手。各個基層學生黨支部要通過談心談話、學習教育、社會實踐等教育環節,切實提升學生黨員的黨性修養。
新時代下,高校青年黨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刻不容緩。大學生黨員要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行動指南,結合自身發展,提高社會責任感,接好屬于青年一代的接力棒,在實現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中不懈努力,充分發揮黨員先進性,彰顯人生的華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