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秋濤/湖南人文科技學院音樂舞蹈學院
高校舞蹈編導人才培養模式,是區別于文化課人才培養的一種藝術門類的人才培養模式。高校舞蹈編導人才的培養,本質上要求學校和老師在對學生進行教學的過程當中,能夠延續既有的規范,圍繞學生身上藝術素養的提升和藝術水平的發揮,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而完成這樣的教學目標,則需要老師非常具有藝術表現力,具有很深厚的藝術積累和藝術造詣。但是由于當前我國高校的人才管理體制是相對比較僵化的,在體制之內的人無法完成這樣的高的要求,但是體制外的人盡管有這樣的能力,卻沒有這樣的機會,進入到高校的教師序列當中,來完成相關模式的構建和相關工作的具體實施。
高校舞蹈編導人才培養模式構建的過程當中,存在第二個問題是管理的缺位。這里所談到的管理的缺位,并不意味著高校普遍對學校的舞蹈編導人才的培養采取了放任自流的態度,而是指學校在從事具體的管理工作的過程當中,往往將舞蹈編導專業的學生的管理和其他專業學生的管理混為一談,沒有進行差異化的教育和對待。這會使得這類學生本身的現實需求沒有被尊重。這一專業的特殊性也沒有得到重視,應有的教育教學管理體制,沒有被完全的建立起來,這樣做極大的阻礙了高校舞蹈編導人才培養模式的樹立和具體的實施。
高校舞蹈編導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最終是服務于高校的舞蹈編導教育教學工作的。而從現實情況上來看,當前高校在進行舞蹈編導人才培養模式構建的過程當中,往往由學校的管理人員來擔綱主導。而管理人員缺乏深入一線教學實踐的經驗,對于學生和老師的真實訴求的掌握往往不夠充足,也不夠全面。這種缺乏實踐依據而進行的教育教學改革,很多并不符合學生和老師的現實需要,因而也是無法發揮其應有價值。
針對既有的體制問題,若要想構建筑卓有成效的人才培養模式,高校的舞蹈編導專業應該引入更多的專業化的人才。應該考慮從內部改革體制,打破傳統意義上事業單位對于人才管理的僵化理念,不拘一格降人才。引入更多的高水平的,具有實踐經驗的舞蹈編導專業的人才進入校園內,對相關專業的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實踐指導。這樣做,能夠提高教學效率,幫助高校舞蹈編導專業人才的培養盡快的進入正軌。改革體制很大程度上是尊重了當今高速發展的時代對于人才培養的現實需求。而從以往的實踐經驗上來看,破除傳統意義上事業單位用人的局限,引入更多的專業人才來完成專業的教育教學活動,能夠最大限度的提升教學的效率,減少教學的隱形成本,提升學校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加快良性模式的盡快構建。
構建高校舞蹈編導人才培養的模式,第二個路徑就是要加強管理。我們在這里所談到的加強管理,是尊重高校舞蹈編導專業人才培養的現實需要,尊重其本身固有的特點的。具體來說,就是要圍繞著其在前進和發展的過程當中學生和老師的現實訴求,有的放矢地開展教育教學改革,進行教學模式的良性構建。為了完成這樣的目標,學校的教育教學主管部門,在制定相關的規章制度,完善管理,建立人才培養模式的過程當中,應該通過舉辦座談,發放問卷等方式,充分的征求老師和學生的具體意見,并圍繞著具體意見,給出切實可行的實施方案,圍繞著實施方案來完成相關模式的構建工作。
構建高校舞蹈編導人才培養模式的第三個路徑,就是要強調實踐。對于高校的舞蹈編導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來說,實事求是聽取普通學生和老師的意見,圍繞時代發展的現實需要,尊重并針對每一個人的實際需要來開展教學工作,是再成功不過的事情。因此,在相關模式構建的過程當中,應該從長遠的角度出發和著眼,圍繞著舞蹈編導專業在實際辦學的過程當中可能存在的問題,做出一個準確且有針對性的預案。在預案制定的過程當中,應該充分的尊重基層學員和教師的訴求和想法。這樣才能夠保證高校舞蹈編導人才培養模式行之有效,真正惠及學生和學校。
高速發展的時代,讓高校的舞蹈編導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和改革刻不容緩。著眼于學校的管理需要,圍繞著師生的現實訴求來開展有關工作,是贏得師生尊重,取得教學成功的前提和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