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廷艷/貴州建設職業技術學院
“工學結合”對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以及全面素質的提高有著積極作用,這也是素質教育背景下的教學應用模式,對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發展比較有利。通過在新的教育發展環境下,對“工學結合”模式的應用,這就有助于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的提高。
“工學結合”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對提高教師的業務能力有著積極促進作用,新的教學發展階段,對教師的教學素質也有著提高,“工學結合”模式下的思政教育就對教師自身的水平提高成為有利的促進力量,也能有助于提高教師自身的人文素養以及人格魅力[1]。“工學結合”模式下的高職思政教育對學生的學習積極主動性的激發有著促進作用,能讓學生在職場中的體驗感受到社會競爭的壓力,讓學生產生危機感,這對學生的競爭意識的加強就有著積極作用。“工學結合”下的思政教育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也能發揮積極作用,有助于學生工作效率的提高。
“工學結合”下高職的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還存在著諸多的挑戰,首先學生的觀念發生很大變化,學生的個性化比較突出,不同的學生在性格差異上也有著很大的不同,這就對思政教育工作的開展有著很大難度。教師不能采用傳統的教學觀念進行統一化的教學,要注重因材施教的理念融入,這些對教師來說都是比較大的挑戰[2]。而在實際的思想政治教育當中,一些教師的教學觀念還比較陳舊,沒有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的突出,使得學生在學習思政知識的時候比較被動。
“工學結合”模式下的高職思想政治教育中,育人功能在逐漸的弱化。學生在學習的任務方面劃分到在校和企業兩個部分,學生不管在哪個層面都需要接受必要的管理。但是在管理的銜接發生不當的時候,就會造成在校學習時間被壓縮,這對思政教育的工作開展就有著很大的影響。有的學校將思想政治教育推給企業,學生對企業的文化認識上不全面,在育人的作用上就很難得以充分發揮。
“工學結合”模式下的高職思想政治教育創新,要從多面的考慮,促進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提高,可從幾個層面出發:
其一,注重思政教育內容創新。“工學結合”模式下的高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創新,就要能從內容方面著手實施,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就要能從多方面積極調整,把就業作為學生思想政治教學的重要導向,讓學生有著就業思想理念,這對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水平就比較有利[3]。在教學中教師要把和職業相關的要素和思政教育進行結合,讓學生在職業道德素質上不斷提高,引導學生對自己的就業理想以及想法進行暢談,促使學生能夠樹立正確就業認識。再有就要注重學生創新以及專業意識的培養,這就需要結合學生的專業特征進行將思政教育的內容進行創新,讓學生能從工作的需求出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
其二,思政教育觀念的創新。為保障高職思想政治教育質量水平的提高,就要注重教育觀念及時轉變,將“工學結合”的模式應用充分重視,將學生的主體作用充分發揮,以學生的職業為導向,充分利用校內外的資源以及環境,提高學生對思政知識學習的積極主動性[4]。通過“工學結合”的模式對職業教育的價值取向能得以充分的體現,這對思政教育的全面發展也有著積極促進作用。
其三,思政教育體系的創新。思政教育過程中的教育體系創新也是比較重要的,這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順利開展就發揮著積極作用。教學中將實踐性以及技能本位的原則充分重視,提高思政教育的整體質量水平,只有從這些基礎層面得到了加強,才能有助于教學工作的有效開展。“工學結合”環境下的高職思政教育的創新,在課程體系方面就要將理論和實踐有機結合,注重學生綜合素質培養。
綜上,思政教育創新發展,在“工學結合”的模式應用下,加強學生的理論和實踐的整體素質,這對學生未來就業發展能起到促進作用。在此次對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分析下,就能為實際的思政教育發展起到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