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 銳/四川職業技術學院
學校與社會用人部門結合、師生與實際勞動者結合、理論與實踐結合是高職教育人才培養的基本途徑。高職院校學生黨員培養是新時期加強高職院校黨建工作的重要課題,不僅需要高職院校內部全員聯動,也需要社會用人部門協同助推。在信息技術飛速發展、日益普及的新時代,探索產教融合背景下高職學生黨員協同培養具有積極意義。
協同效應Synergy Ef f ects,簡單地說,就是“1+1>2”的效應。德國物理學家H·哈肯創立于本世紀70年代的協同理論強調了通過共享、合作的協同效應,更為有效的實現最終目標。
高職教育有著注重實踐的鮮明特點,實踐實習已經成為高職教育教學的重要環節。高職院校學制一般為三年,除校內理論教學外,實踐實習至少占據了三分之一的時間。而黨員發展程序決定了高職學生從遞交入黨申請書、確定為入黨積極分子、確定為發展對象、接收為預備黨員到按期轉正最快也要近兩年半的時間。校外頂崗集中實習期間,環境變化,地點分散,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容易出現盲點,單純依托高職院校黨組織進行培養教育的局限性凸顯。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產教融合的若干意見》明確了“校企協同,合作育人”的原則,產教協同育人成為推進產教融合人才培養改革的重要內容。校企育人“雙重主體”、學生學徒“雙重身份”決定了高職院校學生黨員校企協同培養勢在必然。要保證高職學生黨員培養教育的連貫性、實效性,必須充分發揮學校黨組織的政治、組織資源優勢和企業黨組織的實踐平臺優勢,聚集學校、企業各方力量,營造全方位、全覆蓋培育環境,形成合作、協同、同步、互補的“協同效應”。
學生黨員協同培養是校企協同育人的重要組成部份。目前企業對參與高職學生培養培育的重要作用認識不足,企業參與度普遍不高,校企互融力度不夠,校企合作深度有待拓展。要激發企業參與協同育人動力,促進產教深度融合必須找到校企雙贏的利益結合點,有針對性地為企業培養適應其發展所需要的人才,將企業對人才的職業及技能素養要求融入到學校的教育教學全過程,通過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聯合開發課程資源、校企人員互聘、實訓基地“內外兼修”、綜合評價人才培養質量等方式進行全方位深度緊密合作,構建優勢互補、資源共享的協同育人長效機制。
充分發揮企業在協同育人中的重要主體作用,依托校企共享生產性實訓基地、創新創業教育實踐平臺等,進行校企教學實踐協同培育、校企文化協同培育、校企網絡協同培育。
校內學習期間,高職院??砷_設企業文化講堂進行職業理想、職業道德和創業精神教育,讓優秀的企業文化潛移默化影響學生;邀請企業優秀員工與學生座談、做先進事跡報告,言傳身教弘揚愛崗敬業精神;成立校企聯合黨員志愿者服務隊,以技能服務為特色,弘揚工匠精神,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開展學生黨支部與企業黨支部結對共建,積極主動對接需求,通過共同上黨課、共同過組織生活、共同開展主題黨日活動、共同組織黨性分析等互動黨建活動,強化“雙向聯系、雙向服務”。
校外實習期間,設立頂崗實習臨時黨支部,暢通學生黨員與黨組織聯系的橋梁;選派優秀教師黨員或企業黨員擔任頂崗實習臨時黨支部書記,落實學生黨員培養教育責任;指定企業管理人員、優秀員工或專業實踐指導教師黨員作為學生黨員實習期間培養聯系人,加強勞動態度教育、行為規范教育、團結誠信教育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確保學生黨員日常表現第一時間了解,價值觀偏離第一時間糾正,思想動態第一時間匯報。
充分發揮“互聯網+思想政治教育”的優勢,積極挖掘活動載體,創新活動方式,利用兩微一端等網絡社交平臺、即時通訊工具以及校企黨建網站等,及時推送傳達黨的路線方針、傳播黨的最新理論成果,讓在外實習的學生能夠方便、及時、積極、持續地參與理論學習、參與支部活動,不斷深化思想教育,有效提升培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