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龍超
(重慶財經職業學院 重慶 404000)
通過對市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方案進行分析發現:一方面目前市高職院校仍是以傳統教學為主導,雖然近年來在“混合式教學模式”的影響下,各院校增加了不少課程進行混合式教學,但總體上混合教學的比例還是相對較低的,而且部分院校的課混合式教學由于師資、硬件條件、課程準備等原因名存實亡。另一方面,雖然大部分學校采取了混合式教學,但學生堅持把在線平臺上的學習資源看完的少之又少,更不要說認真專研達到一定的深度和廣度。因此,應根據高職院校培養出實踐經驗豐富,理論知識扎實、而且自主學習能力溝通能力表達能力強的學生,重新探索混合教學新模式,提出更具有科學性和實踐性的“四混合式教學”教學模式。
在混合式教學模式的理念指引下,教學深入探索關于混合式教學的具體戰術,將“四混合式教學”模式全面鋪開,形成了“四混合式教學”的具體做法?!八幕旌鲜浇虒W”結構模式如圖1所示:

圖1.“四混合式教學”模式
今天,在線學習平臺資源豐富。諸如:慕課、微課、翻轉課堂、精品課程、在線課程、開放課程、私播課、資源共享課程、視頻公開課、OCW、MOOC、SPOC……每個在線平臺資源雖然有著許多優點,但或多或少有些缺點,如:慕課本意為大規模開放式的在線課程,但很多課程只有很小一部分人學習,失去了“慕”的意義;微課時間短,無法系統學習;私播課,只有部分學生才能學習的在線課程;資源共享課,不提供教學服務等等,這些都是由于單一性引起的。因此,認為對以上在線平臺或教學資源進行組合十分必要。即結合教學的知識點的個性,教師可以自主選擇不同的平臺進行教學。比如:《基礎會計》中的第二章里“會計賬戶和會計科目的聯系和區別”這一知識點的個性是內容雖少但是卻十分重要,理解晦澀,教師根據該知識點這些特點,就可以從理解晦澀入手,引入該知識點的微課,因為微課基于微視頻的教學模式,短小精悍,完整的教學設計,畫面有代入感,以“興趣為導向”引導學生探討會計科目與會計賬戶之間的內在聯系和區別,但是微課時間短,無法系統學習,因此認為還應引入另一個在線平臺,比如:慕課、精品課程結合或者在線課程與微課相結合。
不再是單一的傳統意義上的線下學習,也不是一味的線上學習,而是兩者有效的結合。因為有些知識點,在線上學習確實能夠比較高效的完成,然而有些知識點學生線上學習后還是要學生線下,當場拿出草稿紙拿出筆進行演算,比如《基礎會計》中的“固定資產”的“雙倍余額法”的累計折舊。中國有句古話:好記性不如爛筆頭。也就是這種需要演算的知識點,多看還不如多練。因此,我們提出,應該結合知識點自身的個性,選擇線上還是線下學習,還是二者混合十分重要。
在今天的新技術、新時代背景下,課堂教學如何開展?是傳統的一支粉筆+黑板?還是PPT+翻頁器?或者是MOOC+翻轉課堂?或者是手機+課堂互動?認為這些都不是。因為它們雖然都有各自的優勢,但也有弊端我們。因此,將一支粉筆+黑板、PPT+翻頁器等這些傳統的教學方法和MOOC+翻轉課堂、手機+課堂互動等這些現代教學方法混合一起來開展課堂教學,相互之間互補,揚長避短,而且由于慕課、微課等在線課程資源的豐富,將在線課程資源與傳統課堂相融合開展混合式教學。資源的豐富,教學方式的多樣,課堂教學也將從量變到質變。在線課程的優勢與傳統課堂相融合,開展高效的混合式教學將越來越被學生、教師、學校認可,在教育部的認定文件中也提到了“教師需要將在線課程用于校內開展混合式教學”。
國內類似的手機課堂軟件有很多,如藍墨云班課、雨課堂、UMU、學習通、課堂派、微助教、課立方等,今后,越來越多的課堂將會把手機運用起來。這樣,學生學習的空間場所就不僅僅局限于教室里宿舍里,也許你會在食堂窗口排隊訂餐的時候,看到同學拿著手機在看《基礎會計》下節課要學習的“會計六要素”的微課;也許你在草坪上玩耍曬太陽的時候會看到同學在“高校在線課程”平臺里做著《財務管理》里“年金”的綜合業務題。
學生扮演教師的角色。在教室里上課,學生不在局限在座位上,而是可以大膽的走向講臺,面對教師,面對全班同學講解自己在平臺上所學的知識,這樣既可以督促學生自主上線學習,又可以檢驗出學生學習的深度和廣度。而且,這對于學生的溝通能力、社會交往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的提升十分有幫助,給學生自我展現的機會,增強其自信心。
教師扮演學生的角色。在教室里上課,教師也不在局限于站在三尺講臺上口若懸河滔滔不絕的講授知識了,而是可以坐在學生的座位上,聆聽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和認識,必要的時候教師還要對有關知識點的重難點進行提問,讓學生們進行解答,雙向學習,教學相長,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主自律學習能力,還把教師從傳統課堂的講臺上一人唱獨角戲中解救出來。
傳統的教學,已經跟不上時代的步伐,只有遵循職業教學規律,適應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發展,運用混合式教學模式,才能有效提高人才培養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