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長樂
摘 要:古詩詞教學是高中語文教學中的重要內容。古詩詞教學不僅助力學生了解中華民族歷史上留下的輝煌佳作,還可以培養學生的想象力,鑄造性格,陶冶性情。為此,高中語文中應注重古詩詞教學,發揮古詩詞的作用,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提出情境——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的潤滑劑的論題,并從三個方面進行簡單論述。
關鍵詞: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情境;運用策略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其中,古詩詞是中華文化中最為璀璨的明珠,中華民族是“詩”的國度,歷史上經典的古詩詞很多。讀詩誦典,是新課標富于語文教學的主要任務之一,古詩詞教學也是高中語文教學中的主要內容,古詩詞的閱讀教學不僅幫助學生了解我國文學史上的這顆明珠,更通過古詩詞的欣賞和感悟,培養思維能力,形成良好的性格,并從中受到熏陶和感悟。
古詩詞篇幅短小但內涵豐富。理解和感悟古詩詞也不是簡單的事情。因此,古詩詞教學應改變傳統“灌輸”的模式,改變機械背誦的方法,運用情境促使學生有效學習、有效感悟,從而提升古詩詞的學習能力,提高語文綜合素養。
一、讀前巧設情境,激發學生閱讀興趣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獨特、新穎的導入對高中古詩詞的教學尤為重要。古詩詞教學前的情境法導入,迅速激發學生的興趣,促使學生快速置身于教學活動中。古詩詞教學前,教師應首先營造愉悅的氛圍,給學生營造一個寬松的課堂氛圍,緩解學生的緊張情緒,凝聚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讓學生快速、積極主動的進入課堂。
例如,教學唐后主李煜的絕筆之作《虞美人》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歌手文杰現場演唱《虞美人》的片段,歌曲有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并且能啟發學生對詞的內容的記憶,再以講故事的形式通過為紀念楚霸王的愛姬——虞姬,唐人創作詞牌名《虞美人》,繼而引出歌詞出于唐后主——李煜,加以說明《虞美人》的由來,并引導學生感受整首詞情真意摯,作者的憂傷和哀愁自然流出,躍然紙上,詞境開闊,將自身之悲擴展為普遍的人生體驗。繼而讓學生吟誦、歌唱詞句,融入作者創作的意境中去,體味整首詞充溢著物是人非、往事不堪回首的哀怨,表達作者對故國的思念之情。
情境的創設,在古詩詞教學中,用不同的方式誦讀,也是構建古詩詞愉悅課堂的主要途徑。引導學生抑揚頓挫的韻律中,有感情地吟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起情感上的共鳴,體味古詩詞的意境。在運用誦讀法創設情境時,應放在古詩詞中的“文眼”上,通過對重點詞語的不同語氣和情感的表達,引發學生對詩詞真情實感的理解和感知。如吟誦《書憤》這首詩時,就要把握詩人悲憤但不絕望,且有豪壯的感情蘊藉其中的基調,其中“氣如山”須重讀,“樓船夜雪”“鐵馬秋風”要用熾熱的情感讀,只有這樣才能緊緊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發激情,真正感受詩詞中表現出來的真情實感。
情境的渲染和創設,快速將學生引領到古詩詞的學習中,營造有效的閱讀氛圍,為古詩詞有效課堂的構建推波助瀾。
二、課堂巧妙渲染情境,營造古詩詞的意境氛圍
古詩詞的教學,首要任務是創造愉悅、輕松的課堂環境,引導學生真正融入詩詞的意境之中。怎樣才能真正地促使學生走進課堂、融入古詩詞的意境之中,巧妙為學生創造良好的課堂環境是關鍵,應根據詩詞的具體內容營造意境氛圍,從詩詞的吟誦,重點字、詞、句含義的理解以及詩詞所蘊含的主題蘊意的探究,逐漸引領學生探究和感受詩詞的奧妙。
例如,在教學李白的名作《蜀道難》時,教師通過“蜀道難,難于上青天”這一名句導入教學,以提問的方式,如這是哪位詩人的名句?而導出《蜀道難》是李白的名作,并通過“蜀道難,難于上青天”渲染情境,激發學生求知的欲望。把第一段中“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對《攀援》吟誦而出,描繪出一種高俊無比、險惡難行的情境,讓學生對《蜀道難》產生一種探知的欲望。教師再引導學生誦讀詩的第一段,初步感受蜀道高險難測的情境。接著讓學生復讀第二段“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以及和第一段相對的詩句“但見悲鳥號古木,雄飛雌從繞林間”真正感受到“使人聽此凋朱顏!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絕壁”景物的凄清和“飛湍瀑流爭喧豗,砯崖轉石萬壑雷”的山水的險惡。再讀第三段中“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體會蜀道人為的難行“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整首詩以“蜀道難,難于上青天”為主線貫串始終,圍繞“難”展開,讓學生在這種意境中品味感受“蜀道難,難于上青天”的主旨。
情境的渲染,引發學生對古詩詞學習的欲望,引發學生探究的熱情,為學生營造古詩詞的意境理解和感悟的氛圍,提高古詩詞教學的有效性。
三、注重情境和意境的吻合,提高學生對古詩詞的感悟力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對語文教學提出三維目標的總要求,指出古詩詞教學的主要目標是熟練誦讀72首古詩詞,并了解一些詩人以及代表詩作,把握古詩詞的主旨和意義、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以及詩作折射出來的積極意義以及詩作對現在的影響。落實這些目標,提高學生對詩詞的感悟力,創設與意境相吻合的情境,讓情境的創設助學生感悟力的提高,促使學生對詩詞主要內涵的體會和感悟。
如教學《蜀道難》時,教師可以拓展情境,例如利用多媒體播放現實中修建的“蜀道”的“艱險”和“難行”,通過現實生活情境的創設,“蜀道難”增強了學生的直觀性和可理解性。再用這個真實情境,引導學生與詩中的“蜀道”進行對比,體味在遠古時期的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的險惡造就了蜀道難,難于上青天的現實狀況,進一步感悟詩人改造自然的強烈愿望以及勞動人民改造自然的勇敢精神,真正達到學習這首詩的本質目標。
高中古詩詞教學中巧妙運用情境教學,架起學生與詩人、學生與詩作等的“橋梁,激發學生對古詩詞的興趣,調動學生賞析的主動性,提高學生的感悟力。教學中,課前創設情境,初讀環節創設情境,讀后拓展情境等環節中,情境助力古詩詞教學更有效,情境成為古詩詞教學的助推器,更是古詩詞的潤滑劑,教學中,教師應創新古詩詞教學新方法,探討新途徑,用情境推動古詩詞教學走向高效。
參考文獻:
[1]涂振華.淺談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J].魅力中國,2017(38).
[2]陸秈.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策略簡析[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