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錦旭
(荔波縣中等職業學校,貴州 黔南 558400)
語文作為中職學校教學體系中一門基礎課程,應該堅持育人為主、德育為先的原則,將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中職語文教師要將語文課堂作為對中職學生實施德育的主陣地,在教學中雙線并行,在知識傳授的同時注重對學生的德育。語文教師要靈活地將德育滲透到語文教學當中,深入挖掘教材內容中蘊含的德育因素,善于找到文章主旨與德育的啟悟點、契合點滲透德育,“身教為范”,以情感人,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在潛移默化中提升他們的道德水平,讓語文學科真正發揮其“育人”的作用。
現行中職語文教材中收入了大量有豐富文化內涵、濃郁時代氣息的多種題材、多種風格的文學作品,真實、集中地反映了社會生活。作為一名中職語文教師,要在宏觀把握語文教學目標的基礎上微觀鉆研語文教材。教師要立足于教材,對教材內容進行深層次的挖掘,對文本進行創造性的解讀,結合中職學生的實際刪減、增添、深挖教材內容,把握教材中蘊含的德育因素,以此作為對學生進行德育的啟悟點,在語文教學當中滲透德育。例如在《沁園春·長沙》的學習過程中,教師就可以通過深挖詩詞的寫作背景,讓學生體會到作者博大胸襟、豪邁氣概下隱藏的關心祖國命運、立志救國救民的愛國情感和歷史責任感,從而使中職學生的民族使命感、“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歷史責任感被成功喚起。
在中職語文教學過程當中,教師要善于找到文章主旨與德育的契合點滲透德育,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德育氛圍,以引發中職學生的情感共鳴,使德育變得生動自然,這樣德育才能更具實效性。例如在老舍《我的母親》的教學過程中,為了觸發學生的情感,我讓學生在聽名家范讀錄音的基礎上思考自己應該以怎樣的語調、帶著怎樣的感情去朗讀這篇文章,學生在有感情朗讀的過程中不僅感受到作者對母親的贊頌、對母親的感恩,還感受到“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的無奈、心痛、感傷,他們聯想到自己的母親,無不動情,在此基礎上我適度點撥,啟發他們應該學會理解、學會感恩,盡自己所能去回報父母等長輩。然后我布置課后作業,在即將到來的母親節,讓他們以自己獨特的方式表達對母親的感恩之情,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總之,在中職語文教學過程當中,教師不僅要引導學生在課堂上體悟德育,更要引導他們在現實生活當中踐行德育,不僅要觸動他們的思想,更要指導他們的行為,從而提高德育的實效性。
著名教育家孔子說過:“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要想做好德育工作,語文教師首先要做到“身教為范”,做學生的表率。通過言傳、身教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在現實生活中幫助學生解決思想上的難題,以自身的人格魅力感染學生,和學生共同成長,共同提升。例如在《一碗清湯蕎麥面》一文的教學過程中,我在課堂上抓住“母子三人吃一碗面就已經很滿足了”這句話引導學生樹立起勤儉節約的意識;平時我陪學生一起就餐時,我也是吃光所有飯菜,不浪費;我平時的衣著打扮也是以樸素整潔為主。我還布置給學生一項特殊任務:讓學生將班級內、校園內的廢紙、舊紙箱、飲料瓶等積攢起來,隔一段時間后將賣廢品收入的幾十元錢當作班費,既美化了班級、校園的環境,為班級活動增添了經費,還讓學生自然而然樹立起了勤儉節約、保護環境的意識。教師在工作中以身作則、規范自身言行,潛移默化中就提升了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總而言之,中職語文教學應該堅持育人為主、德育為先的原則,在中職語文教學當中,教師不僅要提高自身德育水平,做學生的表率,還要善于挖掘教材當中潛在的德育因素,講究教育方法,將德育滲透在語文教學過程中,讓德育和語文教學相輔相成,為培養現代社會所需的德才兼備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