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建鋒
(玉門石油機械中等專業學校,甘肅 玉門 735211)
在中職學校傳統教學評價體系的影響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只注重認知能力的培養,而忽略了學生職業道德、敬業精神、創新精神、團隊協作、社會適應等一些關鍵能力的培養與評價,這些又恰是職業學校學生所缺失的。科學技術的突飛猛進決定了中職學生要想適應未來社會發展對高素質人才的需要就必須終身學習,因此職業教育不僅要關注學生的技能形成,更重要的是要樹立發展性評價理念,為學生終身發展和可持續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其次,職業學校教學評價方法要以提高學生綜合素質與職業能力為核心。
建立多元化的綜合性評價體系是職業學校培養和促進學生綜合素質與職業能力的重要手段。一是評價主體多元化;二是評價形式多樣化;三是評價方法靈活化;四是教學評價指標要符合學生實際情況;五是評價內容要全面;六是評價方法要科學。教學評價指標不僅要涵蓋知識體系、專業技能的評價,還要涉及身心素養、協作能力、創新思維等關鍵能力的評價,特別要重視學生頂崗實習的評價,各指標互相補充、取長補短,共同構成一個完整的體系;評價過程中要根據培養目標進行分級分層靈活運用科學的、現代的評價方法,科學判斷教學效果。
一是優化課程結構設置。職業學校課程大體可分為德育課、公共基礎課和專業課三大類。在課程體系建設和實施的過程中,應將人才培養目標與本校學生實情緊密結合,調整文化課、專業理論課、專業實訓課三類課程的課時比例,并適當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和就業指導教育在德育課中的比例。二是打破原有教材體系,更新教學內容。文化基礎課以提高學生人文素養為核心的教學內容改革,精簡課程內容,強調“低重心、寬基礎”,不斷強化學生終身學習必備的基礎知識;專業課改革則以適應企業生產發展和學生職業技能培養為重點,不斷強化學生的專業技能的培養與提升。德育課程應以職業素養、職業適應、擇業指導和心理健康為核心加強學生職業素養的提升,實現教學內容的綜合化、模塊化和菜單化。三是大力開發拓展課程,為學生提供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職業學校生源質量參差不齊,學校在實施專業教育目標時要兼顧個體差異,結合學校實情開設選修課程,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興趣、發展需要和就業目標進行必要的課程選修,以滿足個性發展的需要,為學生提供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
職業學校應大力推行“做中教、做中學,學中做”的教、學、做三位一體教學模式,通過工學結合、校企合作、任務驅動、項目教學、頂崗實習等多種教學形式實現理論與實踐,知識與能力,學校與企業,專業與職業的深度融合,有效促進學生綜合素質與職業能力形成,不斷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滿足現代企業生產對高質量人才的需求。
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拓展活動也是培養中職學生綜合素養和職業能力的有效途徑。一是開展專業技能競賽,以賽促學,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二是組織內容豐富的社團活動,自主管理,培養學生的管理與協調能力。三是舉行企業研學旅行,體驗企業文化,培養學生的就業創業意識。四是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實現自我,培養學生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
職業學校教師隊伍是制約學校規模化發展的瓶頸之一,高質量的綜合性人才培養對中職學校師資隊伍也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中職學校應把“人才戰略”作為學校發展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一是建立健全教學評價機制,有效地促進教師自我發展、自我提高的意識,不斷提升教師職業榮譽感,使教師樂教善于教。二是通過專業培訓、企業跟崗訪學、校本培養等形式加強“雙師型”教師培養力度,提升教師專業技能水平,為教育教學質量提高奠定良好的基礎。
總之,中職學校學生綜合素質和職業能力的培養與提升是一項系統工程,新時期的職業學校只有在以提高學生職業技能和綜合素質為核心的發展性評價理念的指引下,建立適合新時期人才培養要求的教師隊伍和多元化的評價體系,不斷優化課程結構和人才培養模式,才能有效促進中職學校學生綜合素質和職業能力培養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