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春燕
(龍門縣職業技術學校,廣東 惠州 516820)
幼兒心理發展年齡特點和發展變化規律是職業中專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在以后從事教育教學工作中必不可少的。如何在教育教學中遵循幼兒身心發展規律,做到因人而異,就需要教師起到主導作用,讓學生自發地學習和研究關于這些規律對促進幼兒的心理成長的好處。職業教育目的性比較強,為了能夠讓學生更加趨向于素質教育,對幼兒教育有更深刻的了解和認知,就需要對幼兒教育心理學有新的理解和詮釋。為了更好地對幼兒教育心理學理解和有新的認知就必須對幼兒教育教學中存在的不足進行改正和有針對的改善。
首先,書本里的專業性的理論知識比較多,理解起來比較困難。心理學對于大部分中職學生來說接觸的比較少,遇到專業名詞一時難以理解,尤其是一些理論知識,更是難以和現實生活相聯系。這主要是缺少和實際生活的聯系,學生會感到不知從何學習,學習后運用到哪個地方。其次,知識點比較多,不容易記住。幼兒教育心理學是在相對比較長的時間里對幼兒心理發展進行系統的追蹤研究和檢測。所以涉及的問題和內容特別多,很容易讓學生產生困惑,尤其是有些章節會涉及很多知識面,繁雜的內容,讓學生理解起來更困難。
學前教育是一個趣味性相對較強的專業,很多學生選擇學前教育就是為了學習藝術類的課程,比如唱歌、跳舞、畫畫。相對于枯燥的幼兒教育心理學,學生更喜歡能調動自己積極性的課程,操作性強的課程和展現自我優勢的課程會讓學生有極大的滿足感。幼兒教育心理學繁雜的內容,枯燥的知識理論,會使學生對此興趣缺失。
老師講課的時候呆板不夠生動,有很多課程就是照本宣科,沒有趣味性和創造性,讓學生對學習幼兒教育心理學的興趣越來越低。老師也沒有合理的把控課堂時間不能做到實踐和理論相結合,導致學生對這門學科越來越不重視。
課堂的主導性完全在教師個人,教師能夠更好地引導學生組織學生學習,就會提高課堂教學質量。首先,教師必須做到因材施教,從學生的性格、心理出發,把每個學生的積極性、創造性、領悟性調動起來。教師也要不斷學習新的思路,接受新的形勢,投其所好可以快速地融入學生的世界。重視學生的自我成長,和學生一起學習、一起探討、一起研究,不僅重視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還要把學生的技能、態度、能力都調動出來。幽默的課堂風格,生動的語言,老師本身的優秀都會調動學生的學習能力。
1.理論知識與學生生活進行結合
學生都是首次接觸幼兒教育心理學,總會被里面冗長的內容、刻板的理論、抽象的名詞弄得難以堅持學下去。既然教學內容相對來說比較枯燥,概念比較抽象,就需要教師把抽象的理論變得生動形象,把比較難以理解的名詞形象化、具體化,讓學生把現實生活的情況帶入進去。把每個知識點和理論都變得有趣味了,既增加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也讓學生對課堂知識更感興趣,還可以提高課堂效率,使課堂氛圍輕松歡快。
2.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做很多心理方面的實驗,或者讓學生帶著理論研究到幼兒園觀察分析幼兒等,讓學生對心理學這塊逐漸感興趣,不僅可以增加學生的學習自主性,還可以提高課堂學習氛圍。另外,教師可以設計一些游戲讓學生體會心理學方面的奇妙,可以把抽象的知識,枯燥的理論變得更加生動、易懂,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接受能力。
3.運用現代化教學設備
視頻和圖片能夠更好地刺激學生的感官,也可以讓課堂變得多彩、生動,教師可以更生動、更形象地把幼兒教育心理學詮釋出來。形象直觀的感受,可以把空洞的內容變得靈活,抽象的內容變得具體形象。多媒體教學可以作為學生自主學習的重要工具,一方面幫助教師更逼真、有趣的教學;另一方面也可以激發學生的探索能力。
4.建立興趣學習小組。
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安排學生分成幾個學習小組,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合作前進,充分發揮團隊的重要性,提高學生主動討論,努力創新,與人溝通的能力。讓學生能夠做到愛學、樂學、活學、會學,把接受知識變成自主學習。
中職學校的學前教育專業是為了可以培養具有應用型的社會人才,因此,教師要針對幼兒的心理特點為學生開設符合社會實情的課程,從而為學生提高學習實踐能力提供條件。本文分析了中職學校學前教育專業的幼兒心理學教學的問題后,提出了具有針對性的建議策略,從而提高教師的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