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靜靜/浙江醫藥高等專科學校
新媒體是基于當前網絡化信息化高速發展的產物, 具有信息傳播便捷、高效、集約化等的優勢,高校學生作為網絡信息參與者的主力軍, 通過參與到網絡信息的傳播,人際交往等生活學習方式發生了巨大的改變。大學生作為接受新生事物能力強,思想觀念轉變快的群體,是新媒體最廣泛的使用者。作為一種思想教育方式,新媒體對大學生道德觀念、政治意識和價值判斷的形成和發展有深刻的影響。為有效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工程,輔導員在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開展中創新工作模式,有效地利用新媒體融入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順應形勢,通過網絡育人保障高校大學生的思想政治健康全面發展。
傳統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獲取渠道主要包括書本、報紙、電視等媒介,形式比較單一,表達單面性。在新媒體環境下,學生可以利用手機、電腦等新的載體和形勢,通過互聯網獲取知識,學生自主選取感興趣的信息,知識具有多元性和針對性。
傳統的大學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以課堂教育的形勢開展,學生與老師的溝通主要以課堂講解和問答為基準,新媒體環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具有特色,除了傳統的課堂教育,新媒體環境下的溝通交流變得更為豐富,通過QQ、微信、微博、視頻、直播等多種方式進行信息之間的傳遞與分享。
新媒體的開放性、互動性及不受時空限制等優勢,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創設了一個極具平等、微距、即時的教育環境,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傳播與接受形成協同互動的學習模式,使得師生在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可以平等、民主、方便迅捷地展開交流與討論。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環境隨著新媒體的迅速發展面臨著新的挑戰,輔導員需要靈活運用網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運用新媒體新技術,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與新媒體高度融合,建設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重要陣地,積極傳播思想政治教育正能量,培養校園好網民,引導學生創作網絡文化作品,開辟新的工作路徑,注重加強與學生在網絡平臺的互動交流,運用網絡新媒體開展思想引領、學習指導、生活輔導、心理咨詢等思想政治教育活動。
輔導員可充分利用網絡新媒體技術變傳統的“單向灌輸”為“雙向變動”,變“權威壓服”為“循訊善誘”,變“簡單說教”為“豐富多彩”。第一,輔導員可以通過“兩微一端”(微博、微信、移動客戶端)等網絡平臺,加強網絡陣地建設,向學生經常宣傳一些積極健康的思想,可以和學生針對社會熱點問題進行討論,給予正確和及時的輿論引導,引導學生健康成長。第二,充分利用網絡新媒體開展科技文娛活動,組織學生在網上開展各類專題討論,輔導員做好政治方向引導;邀請成功校友、教師在網上分享自己經歷體會,給學生帶來指導與啟迪,將新媒體變成開展科技文娛活動的新平臺。第三,充分利用網絡新媒體加強網絡道德和心理健康教育,通過網絡新媒體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網絡道德觀念和習慣,重視心理健康教育,利用新媒體開展心理輔導和咨詢活動。第四,充分利用網絡新媒體在突發事件中的輿論導向作用,突發事件發生后,要利用新媒體對其負面輿論進行監督和引導,控制和預防謠言、傳言的傳播。第五,引導學生自我教育,強化自律意識,要樹立大學生的網絡文明意識,提高大學生運用網絡新媒體的能力,并成立大學生網絡文明自律組織。
輔導員可以通過各類網絡新媒體平臺發布關于就業、考試、評獎評優等消息和通知,讓學生第一時間掌握最新資訊,從而提高工作的時效性;同時輔導員要積極運用微信、微博、QQ等新媒體交流載體,對學生提供更多更方便的交流溝通渠道,關愛學生成長,呵護學生心靈。
輔導員可以充分利用新媒體加強對學生的日常管理。一方面,輔導員建立學生信息數據庫系統和日常管理工作的網絡平臺,方便便捷處理日常事務;另一方面,輔導員要建立危機預警機制及相應的長效機制,以寢室為單位,以學生干部、黨員為突破口,做到網癮問題早發現,及時干預有效控制。
輔導員要主動學習網絡知識,掌握使用網絡語言,密切關注網絡動態,了解學生的思想狀況和問題,可以及時控制不宜于學生健康成長和校園生活安全穩定的因素,有助于加強學生日常管理和維護校園安全和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