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黎
重慶市商務學校
中職教育是我國職業教育的一部分,是專門為企業及工廠培養有一技之長和一專多能的勞動者服務的。它對于我國的經濟發展和社會的進步都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黨的十七大提出,新時期最鮮明的特點是改革開放。辯證唯物主義表明,任何事物都具有兩面性,“改革開放”的同時也帶來的它的負面影響:拇指時代、網絡泛濫等等。中職生正處于心理發展的關鍵時期,心理抵抗能力弱,叛逆心和好奇心相對較強,心理不夠成熟。這樣一個“信息爆炸”的年代致使中職類學校校園內出現了一些不和諧的因素:上網成癮、打架、缺乏學習自覺性、談戀愛、隨口罵人、不尊重老師及同學、隨地扔垃圾等等。筆者認為,產生上述情況的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社會上有很多人對中職院校的看法存在偏差,認為進入職校的學生都不是塊讀書的料,都是被中考淘汰下來的,從而影響了學生們對中職院校的看法,甚至認為進入職校學習是件很丟臉的事,導致看不起自己,更加看不起學校。中職院校的學生大部分是因為中考失利,打工年齡不夠,甚至在家長的逼迫下不得已才進入職校的,并不是因為想真正的學知識、學一技之長的。他們沒有考取自己理想的高中,在家長的眼里甚至成了“沒出息的孩子”,導致了大部分學生自卑心理嚴重。
中學生正處于青少年時期,這個時期的心理特征是:思想波動大,易受外界環境影響,容易出現沖動、固執、攻擊、嫉妒、抑郁等不良心理特征。加之本身就是一群“不愛學習”的孩子,導致相當一部分學生學習漫無目的,而且為了彌補心理空虛,他們逃課,流連網吧,談戀愛,甚至用偷盜、搶劫等行為尋求“刺激”。
由于中職教育一味追求學生就業率,部分教師從思想上放松了對學生學習和生活上的關心與關愛,只注重形式上的管理學生,忽視對學生的思想教育,未能將管理與教育有機結合起來,加上教育方法上的單一,如懲罰、工作粗心或放任自流,或對待學生不公正,處理問題偏袒等,使部分中職生產生消極對抗情緒。
提高就業率是每個中職學校的重中之重,因此學生學習的重點是掌握專業基礎知識及專業技能,忽略的思想方面的培養;部分學校沿用普高的教育模式,殊不知學生年齡雖大致相同,但情況卻有很大的不同。
從社會心理學的角度,人們期望班主任扮演好多種社會角色:學科專家和教學法專家;輔導者和家長代理人;心理專家和醫生;朋友和領袖。對于職校班主任要結合職業教育的特點來定位自己的角色,引導學生根據對自我的分析、現實條件的分析、職業機會的分析以及經濟與人才市場發展的預測,確立自我職業生涯理想、職業生涯發展領域等。幫助學生正確認識自我的知識、能力、性格、愛好等,明確自我職業生涯發展的潛能;培養設計自我職業生涯的意識與技能。班主任應勤勤懇懇地工作,以高度的事業心和忘我工作精神給學生極強的示范作用和影響,從而轉化為特殊的感召力。班主任應放下架子,多留點時間給學生,經常與學生聊天,關心學生的生活,幫助學生解決困難,噓寒問暖,了解學生的內心世界和思想動態,緊密聯系學生、接觸學生,就會贏得學生對老師的信任、理解與尊重。同時,沒有了距離感、陌生感,并減少了心理壓力,相互間建立起一種新型平等的師生關系,彼此間消除了猜疑、隔閡,才能使教育達到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的效果。
學校應利用課外活動時間開展豐富的美育活動,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環境下提高他們發現美、欣賞美、創造美得能力;開展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如籃球協會、歌舞社團、國旗班等,增強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和自信心,讓他們真正感受到自己存在的價值。
學校可利用傳統節日、重大歷史事件紀念日等作為契機,開展思想教育專題活動,如愛校愛家活動、感恩教育等來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中職生的自卑心理比較嚴重,因此在教育活動中要注意以鼓勵教育為主,適當運用批評教育,教師贏根據每個學生的不同情況,學會并掌握批評與鼓勵教育的“度”,使之更好的為德育工作服務。
新的歷史條件下要求教師和學生人格平等,教師要尊重學生,將學生視為人格獨立的個體,學生也不必盲從教師(但是不是說學生就可以不尊重教師,一般情況下,教師的專業知識和人生閱歷要比學生豐富的多,在這一點上學生和老師是不對等的。)。學校可建立專門的心理咨詢機構,定期對學生做心理輔導,健全學生的心理機制。中職生處于青春期,容易沖動,遇事走極端,所以學校有必要建立多層次的溝通交流機制,如當面談心、電話、短信、網絡等,范圍也不能只局限于師生之間,還應包括學生與家長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教師與家長之間、學校與企業之間、學生與企業之間等等,這樣學生的思想活動才能被家長和教師掌握,對學生的德育培養才能有的放矢,才更切合實際。
教育部印發的《關于中等職業學校德育課課程改革與教學安排的意見》要求德育課教學應遵循"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的原則,從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規律和中等職業教育培養目標的實際需要出發,注重實踐教育、體驗教育、養成教育,做到知識學習與能力培養和行為養成相統一,切實增強針對性、實效性和時代感。不要將活動停留在口頭上是中職院校課改的重中之重。增強課堂的趣味性是提高學習水平的有效方法之一,學校可讓已參加過實習的高年級同學用他們親身體驗來告誡低年級同學,或者由校企結合的企業領導到學校開展專題講座,用真實的例子來教育學生。
中職生的德育是個長期的過程,需要反復的、漸進的進行。在這個問題上我們應具有耐心、信心和毅力,不懈的創新和嘗試,創出一條真正的中職德育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