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玉林
廣州市白云區潭崗小學
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有效契合,可以給學生營造良好的成長環境,對于調動學生的成長心理積極性,克服學生心理與道德情操方面的問題有重要價值。本文主要探討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教學整合的具體策略。
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教學的整合成為當前小學教育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手段。實現兩者整合已經成為重要的教學方式。當前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整合主要體現在學生自主評價,教師與學生有效互動,以及學生良好行為習慣養成教育方面。例如,在“人與自我”教育領域實現了德育教師注重發揮自己的榜樣作用,心理健康教師給學生構建良好的學習文化和心理氛圍,在注重學生差異性的基礎上實現了對學生心理的保護,以及通過德育方式構建良好的學習行為習慣矯正機制。在“人與社會”教學視角下實現了對心理健康課程對學生品德構成心理機制的有效影響,注重大力宣傳學生的知行責任,著力引導學生從心理層分析社會不良現象,并且通過豐富的道德實踐活動養成學生良好行為習慣,實現了德心整合,有助于開拓豐富的共同教育途徑。
目前小學心理健康課程與德育的整合意識還有待提高,尤其是當前更關注學生心理健康的趨勢下,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自成體系而且課程標準化實施情況日益完善,這使得德育與心理健康整合的時存在著思想變通不足,沒能主動實現兩者整合的問題。而且,有的教師教學思想較為陳舊,工作時無法有效靈活變動,影響了兩者整合有效性。在整合時沒能把握思想品德素質、生理心理素質與學生科學文化素質的三個目標維度的共同性,沒能把學生與課程有機聯系起來,不能在尊重學生的基礎上探討有效的小學德育與心理健康教育整合模式。
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工作分屬兩個不同的系統,兩者在結合的過程中存在著一定的實現難度。一方面心理健康教育教師與從事德育課程教師、班主任等需要尋找兩者的共同點,需要在學生組織開展的德育課程、心理課程與相關主題性活動中尋找契合點。另一方面當前還要打破學科課程的界限,注重在相關專業人才整合的基礎上,能夠在德育活動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同時還要求心理健康教師身兼德育工作任務。
實踐是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整合的重要途徑,通過實踐活動可以提供豐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引導的載體。首先,可以將一些心理健康教育內容加入小學思想品德實踐課程當中,例如,在小學德育課程“讓家園更美好”章節,引導學生收集環境資源問題,讓學生認識到保護環境的重要性。然后讓學生開展與花草樹木交朋友的主題實踐活動,這不僅培養學生良好的愛護環境意識,還可起到培養學生積極樂于助人、陽光開朗、善于發現身邊美的心理教育作用,達到促進學生全面成長目標。
針對性的教育對于促進學生個體成長有重要的價值。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參與活動情況,心理狀態,學生與他人交流合作的狀況進行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與發揮德育價值。例如,為每個學生建立心理健康檔案,為學生的個性化教育提供必要的依據。當教師發現有的學生不喜歡課堂上回答問題現象后,可以將這一問題記錄在心理檔案之中,然后根據學生的情況采用贊賞評價方式,從而讓學生在日常學習中克服心理障礙。教師還可以引導這個學生擔任日常班級活動的小領導,然后讓她帶領學生組織活動,從而達到鍛煉學生的心理素質和培養學生能力目標,從而在德育主題活動與心理訓練中實現促進學生發展目標。
提高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工作整合的有效性,應當在學生興趣的指導下實現教學活動的創新。首先,新課改理念下應當豐富應用多種教學手段,構建符合學生心理健康與德育需要的豐富的主題活動。例如,可以通過開展角色扮演主題活動,實現教師與學生角色互動,增強學生的學習體驗,明確學生未來理想的目標。教師還可以組織開展心理游戲活動,促進學生在心理訓練中養成團隊、友善與信任的班級氛圍,從而達到在心理養成的基礎上實現有效的道德教育目標。第三,教師還可以結合重大節日,學生的非正式小團隊,以及學生的日常演講比賽、文藝表演等培養學生在團隊中獲得快樂體驗和個體成功經驗教學。
實現心理健康與德育的有效配合,還可以體現在對學生行為習慣的矯正方面。教師可以從道德情感熏陶與心理暗示方面實現對學生不良行為的矯正。例如,教師可以圍繞著學生不守紀律問題,通過道德影響的方式促進學生認識到不守紀律給集體和他人帶來的影響,從而促進學生對紀律產生良好認知的基礎上產生改進愿望。然后通過心理上的鼓勵與行為上的暗示,促進學生更好矯正不良好習慣,達到提升學生行為能力目標。通過德育與心理健康教育,可以給學生創建良好的成長氛圍,滿足學生的成長需求,達到有效對學生進行全面引導的目標。
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工作的結,需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在尊重學生心理需求的基礎上,形成完善的心理引導與教育體系,著力加強相關教學資源配置,開展豐富的主題活動,滿足學生成長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