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電玲
江蘇省宿遷市宿城區羅圩初級中學
隨著初中生知識面和社會接觸面的不斷擴大,他們對探求事物的認識傾向表現出更大的堅持力,即有了較為長久穩定的興趣。針對初中語文教材之后的名著推薦閱讀,語文教師要上必要的名著導讀課,讓名著真正任務化、驅動化、落實化、反饋化。
對于閱讀過名著的學生調查發現,其中也存在一些問題,主要分為以下三點:
消遣性的閱讀。隨著國家文化事業發展,學生也受到文化氛圍影響而喜歡上讀書,但通過調查發現,部分學生對于閱讀類型的選擇更偏向于小說、散文等有趣味的書。由此可見,學生對于閱讀名著只是作于消遣,而并不注重書中所包含的意義、寫作的技巧等。
隨意性的閱讀。各大名著都有其所隱含的巨大意義和內涵,而對于閱讀過的學生,真正能理解其內涵的少之又少。很多學生是在老師、家長的各種壓力下被迫閱讀,導致只是流于形式的隨意性閱讀,而未能達到其教育意義。
教學缺乏導向作用。名著試題總是在那幾個題目上轉來轉去,不過是舊瓶裝新酒。不信你看看網上匯編的名著復習資料,恐怕今年全國百分之七八十的名著試題早已不幸言中。有了這樣的導向,我擔心有些老師和學生為了應試,會對課外名著閱讀失去興趣。
語文課外閱讀活動是語文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對于開闊學生視野,發展學生智力并形成學習能力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蘇霍姆林斯基曾說:“課外閱讀,用形象的話來說,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進的風。”課外閱讀,在學生面前展現了一個聞所未聞,見所未見的奇妙世界。它指導學生認識人生,熱愛生活;它召喚學生張開思考的風帆,在書海中遨游;它啟迪學生仰以察古,俯以觀今,尋求信仰的力量、精神的支柱;它引導學生獲取知識,發展個性,建立自己的知識結構。
當前中學生的閱讀需求呈現單一性和簡單性問題。對文本的閱讀,處于淺閱讀階段,一如大眾對影視作品的需求,追求故事情節的波瀾、跌宕起伏,讓自己知道的故事比較多,從而多些生活談資;再者獲得些心中有卻不甚明朗的理性認識,殊不知這些理性認識是很廉價的。而對作者的行文思路,構思技巧,遣詞造句,謀篇布局等比較專業的閱讀要求,學生們表示沒有想過。顯然學生的閱讀需求是較低層次的,沒有站在學習者的角度考慮。他們的閱讀目的、需求亟待提高。
課外閱讀的一個更重要的作用,就是在大量的閱讀中既訓練思維,增長心智又接受美的熏陶和浸染,養成自己的文學素養。在閱讀中關注作者對某一現象是怎樣思考的,即作者是怎樣想的,把握他的思維脈搏,學習別人的思維。回過頭來再看看自己是怎么思考的,從而在比較中提高自己的思維能力。
名著導讀課要本著教師引領激趣指導的目的來設計。如閱讀《紅樓夢》,應對曹雪芹的身世有所了解;閱讀《聊齋志異》,要了解蒲松齡的身世遭際;閱讀《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就要知道奧斯特洛夫斯基的生平經歷。教者以名人逸事或故事的形式引發學生強烈的好奇心,激起學生讀書的熱情。其次引領梳理,理清脈絡。教師要以層層設疑的方式激發學生想象的空間,引起學生閱讀的渴盼。小說是通過故事情節的敘述來反映社會生活的。同學們之所以愛讀名著,就是因為那里面的故事情節生動有味,吸引人的眼球。由于不少名著都是長篇巨制,故事情節復雜多變,再加上作者創作手法的不同,所以只有理清故事情節,才能把握全篇。如長篇小說《水滸傳》,總的故事情節是寫以一百零八將為首的英雄好漢們是如何被殘酷的社會現實逼上梁山走造反這條路的,但在每一回里,又根據各自情況的不同有具體的故事情節。再次注重對主要人物性格的分析,通過精心設計,也可以讓學生自編劇本演繹課本劇來詮釋對人物的理解分析把握。運用猜想法讓學生猜想分析,更能引領學生走進名著,引發學生閱讀名著的極大渴望。例如《駱駝祥子》中,善良的被祥子封為“圣人的”的教書匠曹先生,讓人給予無限同情惋惜的小福子,袍哥身份的劉四爺,盡管創下一份可觀家產,但是因為他的封建思想致使其成為迎風流淚的孤獨人。
必要時可讓學生積累背誦即興練筆,也可做讀書摘記。這又何嘗不是一種豐盈的文學積淀呢?如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的名著《安娜·卡列尼娜》開頭:“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又如我國四大名著中每一章回的回目,均用對偶句的形式列出,提綱挈領地概括出每一回的內容,記住它們,就記住了章節的主要內容。還有一些名著對人物有高度概括的評語,也應注意積累,如“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就是《紅樓夢》中評論王熙鳳在賈府悲慘下場的詩句。
這樣通過語文教師的導讀引領,相信學生已經對名著有了一種“非讀不可”的熱盼,趁熱打鐵再在此基礎上規定一定的時間讓學生完成閱讀,并且做好導讀課后的反饋和落實。通過引領激發,養成閱讀興趣,培養閱讀習慣,汲取名著營養,讓閱讀名著蔚然成風,成為必需,這不就是一種不可多得的文學財富嗎?
每一部名著都有其獨特豐富的意義,每讀完一部經典并深刻理解了其中含義,都是一個大大的收獲。學生閱讀名著和對內容的理解離不開教師的思辨性引導,要重視名著閱讀在語文教學中所占的比重,采取有效措施吸引學生閱讀興趣,提升閱讀理解能力,提高閱讀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