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 峰
江蘇省宿遷市泗洪縣重崗中心小學
班主任是一個班級的大家長,是班級的組織者與管理者,在班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關鍵的角色。因此,在班級管理中,班主任語言藝術的運用與管理效果有直接的關聯。如何有效的運用管理藝術,是小學班主任面臨的主要問題之一。
1.說話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感是班主任語言符號傳遞信息的重要內容之一,班主任要說服學生、感化學生,必須講究語言的情感性,把握好詞語的情感色彩,要讓學生在師愛的沐浴下輕松快樂地學習、生活。即使他們違反了紀律,老師嚴厲批評時,也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更要讓他們明白:老師是關心你、愛護你的,是為你著想才如此嚴格要求……這樣,在“嚴師”面前他就不會產生逆反心理或分歧情緒,理解老師的一番良苦用心。
2.說話要給學生心靈以溫暖。古人說:“親其師,信其道。”作為一個班主任,可能最重要的表情就是微笑了。當學生錯了時,微笑著說:“知道錯了,改正就好!”這會讓他們的心中出現一些溫暖的色調。實踐證明,班主任一味板著臉說教是行不通的,反而會拉大老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如果班主任充滿情感性的話語再加上親切自然的微笑,一定會讓學生感到“如沐春風”的感覺。
3.說話重在啟迪學生的心扉。班主任要結合學生實際,善于捕捉容易使學生思考醒悟的機會,動真情,說真話,語意要明確,又要給學生留有思考啟迪的余地。
1.切入的語言藝術。心理學“認同理論”認為,兩個人之間的共同點越多。班主任同學生交談時,要表現出對學生的關心、愛護和信賴之情,并由此切入談話主題。可以以學生親近的人為話題切入。如可問“你父親工作還是很忙吧?”這一類看似平常的話語,學生聽了會感到格外親切,有利于消除心理上的阻力和隔閡,使學生樂于與你交流。也可以以學生的愛好、長處為話題,往往能使學生保持與你交談的興趣。如班主任可以適時地說:“你的字寫得真工整!”這些都是令學生聽了高興的話。這時,即使再指出學生的一些不足,學生聽了也不會反感。
2.說服的語言藝術。說服學生,促使學生產生積極的心理行為是班主任教育學生的一條重要途徑。要以情動人。班主任應該理解學生心情,成為學生的“知心人”。用飽含深情的語言去叩開學生的心扉,引起學生的心理共鳴,獲得學生的好感,在此基礎上再引導學生,使之產生積極的、健康的心理情感。感情融洽了,班主任的勸導才能使學生聽起來悅耳、順心。要以理服人。要讓學生服,最終還得曉之以理,有理才能使人服。班主任的“理”既要“透”,又要易于理解;既要客觀、具體,又要邏輯嚴密;既要一語中的,又要旁征博引。
3.拒絕的語言藝術。對于學生的不合理要求,班主任要毫不猶豫地加以拒絕,但要講究方式方法。這時,如果班主任不同意學生的要求,朝他微微一笑并搖頭即可,不必多作解釋。這樣做簡單明了,形象得體。當學生提出不合理要求時,班主任先要認真聽學生的申說,靜聽而不表態,等待時機成熟再表述已見,可說“我還要調查一次才能決定”“下次再考慮你的要求”,這樣可使學生有足夠的時間冷靜思考,有時間琢磨自己的要求是否合理。
1.注重語言的幽默、生動,形象與真誠。作為小學班主任,在教學中,需要真誠的對待學生,要與學生站在平等的地位上進行溝通與交流,改變教師與學生之間支配與被支配的關系。教師與學生要進行心靈的溝通,進行真誠的交流,讓學生愿意親近,樂于傾訴,學生才會認真的配合班主任的工作,班級管理的效果才會被提高。
2.注意對后進生的語言分寸。在小學班級管理中,有時候寬容比出發更有力量,對學生采取寬容的態度,往往更有利學生反省錯誤,健康成長。相反,如果不顧及學生的自尊心而大聲的責罵,則不利于學生的成長與發展。值得注意的是,班主任在日常的班級管理中,需要注意的是無聲語言的運用。將有聲語言與無聲語言有效的融合在一起,提高班級管理的效果。班主任的一言一行都會對學生具有重要的影響,特別是后進生,他們希望得到教師的關注,因此,教師需要注重自己對后進生的語言藝術。
3.注重語言運用的區別。小學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要注重運用語言的時候,根據不同學生的個性特點與實際情況進行。為了保障能夠有效地溝通與交流,要注意語言藝術運用的不同。例如,面對性格比較內向的學生,我們要指導他們比較敏感脆弱,對于過于嚴厲的批評可能不太能接受,因此,教師要和他們心平氣和的交流,語言委婉,逐漸的打開他們的心扉。針對那些比較外向,個性加強的同學,則需要以柔克剛,不要運用激烈的語言措辭。對于那些自信心過強,經常自以為是的同學,需要直接的指出他們學習的缺點,及時的喚醒他們,讓他們認識帶自信是對的,但是不要自負。針對不同個性特點的學生需要使用不同的語言,促進班級管理缺德更好地效果。
對于小學班主任來說,他們扮演的角色是比較復雜的,因為小學生正處于思想的啟蒙階段,在智商和情商的發育上都還不成熟,小學生既希望班主任能像父母一樣讓他們依賴,同時也希望班主任能在課堂上給他們傳授知識,在課下與他們成為好朋友。因此,小學班主任必須明確自身的角色,根據小學生的心理發展特點,運用恰當的語言藝術來對班級進行科學有效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