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靖
伴隨著新媒體的出現,這樣能夠更好的拉進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使得高校生的交際圈不斷擴大,然而這種交往確實以網絡為載體進行的。具有一定的虛擬性,把所有的情感寄托都放在了網絡上,而在現實生活中卻和他人的情感交流越來越少,不愿意和他人主動溝通交流。對于社會和他人的不信任感增強,這樣可能會更有可能導致情感的危機。
現在伴隨著新媒體的出現,微信,微博等等一些軟件的出現,使得高校生不出門就可以了解到更多信息。例如微博上,如果有什么新聞事件,不出一個小時,只要是有微博的人就都會知道,傳播速度相當快。然而有些新聞只是看著好玩有趣,卻沒有什么用處,沒有任何實際價值,只是消耗我們時間,這使得我們精神上更加的空虛。高校學生可以借助手機根據自己的愛好需求來獲得信息,同時還可以進行娛樂活動。這樣可以得到心理上的滿足,但是網絡信息也在不停地改變他們原有的思維方式和觀念模式,這樣可能會影響到她們的價值取向。
現在高校生上課可以不帶課本,可以不帶筆,但是手機必須得帶,倘若不帶仿佛丟了自己的靈魂一般。手機電量出門前必須得保證在百分之九十以上,否則出門都沒有安全感。出門逛街,去超市購物,出門吃飯,可以不帶銀行卡,不帶現金,但是必須得帶手機。因為在現代科技的影響下,可以使用支付寶,微信等方式來付款,手機在手,心里無憂。加上現在時興美團,去吃飯都會團個券,這樣可以省錢,也可以省時間。
新媒體的虛擬性給高校生提供了無限大的自由,使得人們可以匿名發表文章或者發泄心情。沒有約束,可以自由發表言論,也會有人在下面評論你,給你內心得到滿足。大多數學生借助新媒體進行自我觀點和情緒的發泄,能夠有效地緩解內心深處的壓力和緊張感。根據調查,在手機和各種移動設備快速普及的今天,年輕人對于手機的存在依賴性更大了。現在大多數學生,都是抱著手機睡覺,這樣說一點也不為過,不到睡覺前一刻,不會放下手機。
班級,學校和社會對于高校生這個集體有相互作用,為了更進一步地提高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我們需要營造良好的心理發展氛圍。要不定期或者定期地開展心理活動講堂,可以選擇每個班級里的班干部去參加心理活動,然后課下把這種精神傳授到各個同學身上。也可以在班級里,不時地組織心理活動,要求每一個同學都參加,更好的營造良好的氛圍。
新媒體為高校生提供了多樣化的信息獲取途徑,也同時為高校生提供了多樣化的交往平臺。對于一般的傳統的媒介來說,高校生更喜歡通過手機短信,QQ,飛信,微信,微博等方式來進行交流,這樣能夠更好地展現自我。我們可以在微信平臺上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在空間,微信,微博上發布一份心理教育的試卷,讓更多的人可以認識到心理教育的重要性。
在高校里選擇優秀的教師團隊,可以讓心理學專業的學生帶頭領隊,組建更為專業的團隊。也可以讓高校院校通過專,兼,聘等多種形式,建設一支更為精干的教師為骨干的高校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隊伍。同時也要加大培訓力度,高校應該加強對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專業培訓。教師可以在自己的微信或者微博發表人生感悟和人生經歷,展現自己更為積極向上的一面,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高校是大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陣地,高校領導和相關的教育工作者需要提高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視程度。在現在的科技條件下,我們要善于利用新媒體技術的提高來擴展心理健康教育在校園里的影響力。同時高校要引導學生樹立高校新媒體的正確看法,可以通過現代科技技術的應用來方便自身的生活學習。我們學會利用自己的文化建設,來建設校園媒體文化平臺,對校園高校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把關,時刻關注他們的發展情況。
面對高校新媒體的出現和挑戰,高校里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人員要學會順應時代發展的潮流,要不時地更新觀念,跟得上時代的腳步。高校生對于新媒體要學會以辯證的眼光看待問題,現如今我們可以通過線上心理健康教育中可以通過心理測評,社交軟件交流等方式來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