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志軍
在高等職業教育中開展全程性就業教育是當前一個重要的教育理念,主要是指通過高素質專業隊伍構建,并將就業教育活動貫穿于整個高職教育過程中,實現對高職生的針對性、動態性的連續就業指導,繼而達到就業指導目的,幫助高職生培養良好的就業心理素質,提高其心理認知的同時培養其一定的求職技能。通過實踐檢驗證明,該就業教育具有一定有效性,因此本文將以全程性就業教育為中心,針對其對高職生就業心理指導工作進一步論述,以促進高職生就業心理健康,實現順利就業。
由于當前畢業生就業形勢相對緊張,較多高職生在就業過程中存在較為明顯的心理委托。例如,在面對面試失敗情況時較多畢業生會出現情緒失落、焦慮、煩躁等情況,甚至出現喪失就業信心的問題。
在調查中了解到高職生就業中幾種常見的心理問題包括自卑心理、依賴心理、從眾心理等。由于高職生學歷相對較低,因此從學習到就業都容易產生自卑心理,使其就業過程中心理能力較弱。同時其獨立性相對較差,缺乏社會經驗及自主意識,因此在就業過程中存在較為明顯的依賴心理與從眾心理。除此之外,一些高職生就業中還表現出求高心理、埋怨心理等心理問題。
在全程性就業教育過程中應該將學院就業工作與就業教育結合,將就業目標定位于服務地區發展結合,將學校推薦與自主擇業結合,有效的教育引導與積極的自主擇業相輔相成才能達到有效就業。換言之有效處理這三個結合就能相互補充,實現更高效的高職生就業。學生主動就業意識的培養十分重要,這需要學校與家長相同溝通,并參與到學生就業過程中,使學生就業積極性進一步提升。
開展有效的就業教育能夠幫助學生掌握更全面的就業知識,形成健康的就業心理,以客觀態度看待就業。高職生在校期間學校應積極組織實踐實訓活動等,引導學生在實踐中檢驗自身能力,并逐漸形成專業思想,這對培養其就業自信心,樹立積極的就業態度都有著重要作用。高職院校通過各種途徑為學生提供最新就業信息,使其能夠自主進行選擇,根據自身實際需求選擇適合自身發展的職業。
通過開展思政課及心理健康教育課能夠發揮全程性就業教育的優勢,實現連續、動態的就業指導教育。在思政課教學過程中能夠樹立學生正確的“三觀”,并通過就業政策、就業形勢引導教育等使其更全面了解就業,同時對于畢業生就業觀引導來說,可幫助其構建“先就業、再擇業”觀念,并鼓勵其自主創業。通過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課能夠從心理學角度出發,幫助學生正確認識自己,改正其認知偏差,并對其存在的心理問題有效克服,從主觀能動性上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另外,應設立專門部門為高職畢業生提供心理咨詢,對其就業過程中出現的消極、挫敗心理進行積極引導。心理健康教育能夠幫助高職畢業生更清楚的認識自身的優勢和劣勢,并基于此進行職業分析,明確自己適合什么職業,不適合什么職業。這種教育行為能幫助學生更準確的確定自己的就業目標,對更快的引導其走出就業困境也有著積極作用。
由于高職生在就業過程中與本科生、碩士生相比較來說,在學歷上存在一定弱勢,因此學校方面應作出最大努力,在高職院校中構建就業服務體系,幫助學生收集求職信息的同時,構建就業服務管理體系,通過科學合理的組織活動,開展校內招聘等為高職生就業提供更多機會,這將會是最直接、有效的就業指導教育。
當前社會發展過程就業問題不但是關系到高職生發展的關鍵問題,也是直接關系到高職院校教育與發展的重要問題。為積極應對該問題,在高職院校中開展全程性就業教育十分必要。通過對高職生整個職業教育過程進行指導和教育,才能切實將就業理念貫穿到每個高職生心中,并從初期學習階段就逐漸培養其就業正確觀念,形成對自身的正確認識,達到正確定位,并能夠以樂觀、陽光的心態看待就業,擺脫內心存在的自卑感,實現順利就業。在今后的高職教育中,尤其是高職生就業心理指導教學中應更加重全程性就業教育,最大限度發揮其教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