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艷
隨著社會的發展,時代的變化,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素質教育受到了越來越多的人關注,尤其是人文藝術藝術越來越受到高職院校的青睞和重視。高職院在為社會培養技術技能人才時,不僅需要專業的素質,更需要具備人文藝術素質的人才,因此提高高職學生文化素養及加強藝術教育培養至關重要。
隨著藝術教育越來越受到重視,教育局頒布了《全國高等學校公共藝術課程指導計劃》,將藝術教育認定為“公共藝術教育”。根據計劃,每個學生在學校學習期間,必須選擇的藝術原則至少1門課程學習和評估,實施學分制的學校,學生們必須在類2學分,在規定的時間內,學生必須完成學分才能畢業。目前,根據學院和大學的過程中,大多數是藝術學院的,舞蹈,音樂,戲劇,戲劇,一般學校合格的學分2到4分,這意味著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大多數只能接觸學習2藝術學科,導致學生不全面、系統、全面的學習,可以使學生了解學習內容在藝術現象如薄,阻礙學生擴大藝術觀點。
“綜合”在公共藝術課程中的真正含義是為了使教學目的有效果的一種形式,包括因校因地制宜開設與拓展任意性藝術選修課程,創新課外藝術實踐活動內容與形式并實施學分管理,加強藝術教育與其他學科的滲透與融合等方面的研究。綜合課程的目的和意義就在于提升教育的能力和效果,用不同的手段來修改完善教學組織才能。它蘊含的價值在于將太過于重視化的學科內容重新整合,縮減藝術課程門類,將單一潛移默化地轉為綜合,打破藝術與藝術之間,門類與門類之間的學科知識體系的交合,使得學生大大地提高了學習效率,公共藝術綜合課程體系得到了進一步的改善。
對于非藝術專業的學生來說,公共藝術的綜合課程已經成為高等職業學校的首選,它普及了藝術和公共藝術教育的基礎知識。打破傳統的、全面的公共藝術課程應該是全面的基本教學,突破原來的固定性,音樂,藝術,戲劇,舞蹈,戲劇和其他藝術縫合在一起在一個特定的主題或獨特的方式傳遞給學生,使公共藝術教育在高職院校中,課程體系的創新,拓寬學生的視野,接觸不同的各種各樣的藝術熏陶,使藝術與全面發展在高等職業學校,為高職綜合藝術課程改革提供方向,而且還為學生構建顯示個人風格的舞臺。
學無止境,教師如何教、學生怎么學,是教學的重中之重,教師不僅要按時按量地完成學期所安排的教學任務,還應具備超高的優良素質教養,樹立正確的指導思想和審美觀藝術教學是教師所具備的能力。采用授課教師組合化的創新方式,多名思想先進、有新奇想法的教師組成一個小組,教授教學公共藝術綜合課程,使課堂新穎化、趣味化,能夠大量的保證課程的效果和質量,各個教授的教師之間應長期進行知識交流,吸取別人的優點,借鑒別人的長處來創新自己,在更好地條件下,可以邀請其他與公共藝術綜合課程相關的教授專家進校講學,使自己學校的實力逐漸壯大。
隨著時代的發展,現今教育形式發展速猛,人們越來越重視藝術課程。不同的教學因素導致不一樣的教學成果,在現今社會,教育者改變傳統單一的教學方式,吸取了很多優秀的教學方法,將科技化帶入課堂,學生更加融入到課堂中,與學生之間長期發生共鳴,激勵學生學生興趣愛好。設計新穎的教學環節、精心安排的教學內容使得公共藝術綜合課程更加豐富化。
將分科課程和綜合課程這兩大課程在公共藝術綜合課程教學體系內交融,這是公共藝術綜合課程體系在現實實踐中的出發點和立足點。“綜合”和“分科”各有其優勢,成為互補關系。綜合在于讓學生了解教學基礎,基本知識、概念,是打好基礎的關鍵點,分科是將知識點細化,點對點的高效方式,所以將兩者結合,相互促進,會使得綜合藝術課程更加完善。
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和審美是高職院校藝術教育的終極目標,為了實現這一目標,不斷創造新的思維,新的教學手段和方法,教育部關于學校藝術教育工作過程的相關文件顯示,公共藝術綜合課程的教學過程中,教學生知識時,也要引導他們對藝術事物的思考,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采取各種各樣豐富的實踐活動來引導學生,提升學生的“審美”和“創新”能力。
傳統教學與現今的綜合藝術課程有著翻天覆地的變化,傳統課堂主要任務是按要求傳授知識及學習方法,而綜合藝術課程是動靜結合,主動讓學生去參與與嘗試活動,技能與知識相互補充,讓經驗豐富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