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新平
(江西財經大學,江西 南昌 330013)
電子商務項目管理作為我國高校電子商務專業的一門核心專業課程,在教學中存在諸多問題。這些問題集中表現在項目管理知識體系與電子商務項目的內涵特征未實現充分融合。本文具體分析了當前該課程課堂教學過程中的困難與問題,將“項目導向+任務驅動”教學法應用于電子商務項目管理課程教學模式改革項目(以下簡稱教改項目),成效顯著。
目前人們對電子商務項目管理這門核心專業課的認知存在一些不足。一般認為它是“項目管理概念+電子商務技術”,高校教學也往往將其作為電子商務與項目管理兩門課程的簡單結合。
實際上,在企業實踐層面,無論是企業自身組織運作電子商務項目,還是將電子商務項目外包,都不是項目管理知識和電子商務相關技術的機械迭加。與傳統項目不同,電子商務項目的實施往往涉及組織架構調整、與消費者關系重構及上下游產業合作網絡構建,而不僅僅局限于企業IT或營銷等部門內的活動,項目成果也將對企業既有組織架構及戰略布局產生深遠影響。相應地,電子商務項目管理過程與傳統項目管理過程也有較大差異。可以說,在電子商務迅猛發展的當下,開展電子商務項目管理課程的教學改革已刻不容緩。
一般地,傳統項目管理課程按5個步驟進行教學:項目啟動階段、項目計劃階段、項目實施階段、項目執行階段及項目收尾階段。傳統項目管理重點強調范圍管理、時間管理與成本管理。電子商務項目則會因為項目實施過程中的復雜性、開發中的動態性及相對風險較大等諸多影響因素而變得更難以規劃和評估。在課程教學實踐中,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1)教材中電子商務與項目管理內容機械迭加。近年來電子商務項目管理教材建設雖已取得很大進步,但依然存在將電子商務技術與項目管理知識簡單結合的問題。兩者缺乏有機融合導致學生難以真正領會電子商務項目管理的內涵,更無法在面對真實電子商務項目管理課題時提出有效解決方案。
(2)課堂教學的實踐性缺乏。電子商務項目管理課程有較強技術性和實踐性要求,僅通過教師課堂上講授電子商務項目管理相關理論知識顯然無法滿足課程的實踐性要求,而且學習效果會大打折扣。另外,當前通常運用的課堂講授為主的教學模式較為單一,可供學生動手實操的時間有限,導致學生參與課程教學過程的積極性未能充分調動,學生的課程參與度普遍不足。
(3)課程考核模式與實踐能力培養要求之間脫節。當前普遍采用的理論考核方式側重于書本知識點的考核,考核維度的單一性與課程要求的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不相匹配。
通過教學模式改革,探索適合電子商務項目管理課程的教學法,教改項目目標包括但不限于:
(1)通過課程體系化教學,促進學生對電子商務項目管理的理解和知識掌握。
(2)通過課堂實訓和多維度考核,促進學生形成在實際電子商務項目環境下的實踐管理能力。
(3)通過團隊合作模式的運用,培養學生的協調合作能力和溝通能力。
采用“項目導向+任務驅動”教學法,結合課本講授知識,讓學生從事實際電子商務類項目的計劃管理,并完成相應項目管理計劃書任務,最后由教師對其進行理論及應用的雙重考核。這項改革實現了常規教學方式的轉變,由教師主動介紹并剖析項目案例、學生被動接受變為學生主動搜索分析并實際操作管理案例、教師輔導的教學方式。
(1)采取“項目式+案例分析+大作業”的教學模式。真正實現了將相關基礎理論與項目管理實踐有機融合,讓學生在課堂上能夠結合所學知識進行訓練,最終以大作業方式完成從項目啟動、實施到收尾的一個完整計劃管理過程。
(2)實施“1+1”雙重考核體系。教師將學生分成若干項目小組,基于各小組項目管理成果完成情況對其進行考核后評定等級(共設A,B,C,D四檔),依等級高低為相應項目小組評出優秀、良好、及格和不及格等不同成績。團隊內部則以學生民主選舉的領導者作為項目經理,項目經理依照項目成員的實際貢獻多寡判定其在項目團隊中的最終成績等級。
教改項目涉及項目導向教學法和任務驅動教學法的綜合應用。項目導向教學法是指按照一個完整、真實的項目操作流程組織實施教學,使學生通過完成項目,達成項目管理要求的人才素質培養目標。項目導向教學法要求明確的項目目標和真實項目教學情境的創建,以方便學生明確學習任務、在自主探索中達成學習目的。任務驅動教學法則是指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以一個共同的任務為中心,以解決問題為驅動力,通過對相關學習資源的整合應用,開展獨立探索和團隊協作相結合的學習。
在課程中,教師采用“項目導向+任務驅動”教學法來組織教學,在理論知識講授的基礎上,將電子商務項目管理的實際要求與項目管理計劃書撰寫、演示等實踐環節融合,并貫穿于電子商務項目管理課程之中。
依據電子商務項目進展周期及考核要求,具體教學安排見表1。
表1 教改項目總體安排
(續)
補充說明:
(1)第1周重要工作之一為成立若干項目小組。小組成員最佳數量為5人,包括:項目經理、網頁設計、程序員、測試員及文案等崗位。分組原則:自愿+微調。各小組根據自己的興趣和專長選擇確定具體項目,選擇的項目可以是一個已投入運行的成熟項目或一個尚處于創意階段、未成型待開發的項目。
(2)第2~3周講解項目范圍管理、進度管理和成本管理等章節的知識點,布置課后小作業,小作業內容主要為分析項目管理過程中的重點步驟,如WBS樹形圖繪制、甘特圖繪制等。
(3)第4~9周講解項目實施過程中的控制和管理要點,針對項目過程的難點布置1~2次小作業,如掙值分析圖繪制、時間-成本分析等。
(4)第10~11周講解項目后期的質量、風險等因素控制,針對管理過程難點布置1~2次小作業,如CMM模型、風險等級劃分表等。
(5)第12~13周指導學生進行項目管理計劃書的撰寫以及項目創新點分析,并與學生交流計劃書的寫作要點及難點。
(6)第14~15周各項目小組進行項目管理計劃書PPT展示,同時任課教師及特邀評委對各小組的答辯和計劃書內容進行團隊等級評定。此階段課程同步為教改項目公開示范課在全校范圍內進行交流。
(7)最后一周安排電子商務項目管理課程理論考試。
根據電子商務項目管理課程的具體要求,教改項目的考核見表2。
表2 教改項目考核表
具體考核細則:
(1)大作業考核模式。外部考核團隊評級,內部考核成員評分。教師對各個項目團隊進行考核評定其等級A,B,C,D,每一個等級按照人數比例分配數量不一的優秀(90~100分)、良好(70~90分)、及格(60~70)和不及格(0~60分)成績指標;而團隊內部以每個項目經理作為團隊內部成員考核的主要評判者,按照內部成員的貢獻值大小判定并劃分其應屬的分值。
(2)小作業考核模式。設定項目小組每次小作業得分的平均值為該項目小組的小作業最終學期成績。小作業評價體系與大作業相同,為內外部雙重考核體系。
(3)大作業評價維度。維度有作業的完整度、課本知識的運用、小組成員配合度、分析角度創新與答辯綜合表現等五方面構成。
(4)理論考試部分主要由選擇、簡答、論述等三種題型構成,主要考查學生對電子商務項目管理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
毋庸諱言,通過項目管理教學的“干中學”,學生不僅學到了知識,而且更學會了溝通技能、培養了自學能力。在分組進行項目管理計劃書設計過程中,團隊中成員相互取長補短、通力合作;小組之間更是利用新型電子媒介作為信息溝通橋梁,充分實現了教改項目設定的通過針對性課程教學設計幫助學生深入掌握電子商務項目管理知識的目標。
經驗表明,項目導向教學法較適合現階段學生的理論基礎和興趣特點。由于學生在課程開始之初并沒有相關實踐經驗,必須循序漸進進行知識傳授,同時加以訓練和考核,因此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更能促進他們的學習效果。
理論知識轉化為實踐能力的過程,是基于對研究對象的透徹分析。課后小作業和大作業(協作撰寫項目管理書)的設計有助于學生通過親自動手解決問題來培養自身的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
傳統教學過程中學生一般都是獨立學習,獨立完成作業,之間很少有交互。項目導向下的教學客觀上要求學生在項目小組統一框架下進行合理分工,學生之間的工作必定存在交集,他們必須一起協商、共同創造。因此,該教學模式對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意識非常有幫助。
傳統項目管理教學中的學生被視為無差異個體,實際上后進學生由于種種原因往往無法跟上教學進度,最終導致這批學生對課堂知識的掌握效果極差。而通過項目導向法教學,后進學生同樣置身于一個具體項目小組中。在項目小組統一安排下開展探究式工作,在教師關注及其他項目成員幫助下,他們往往能取得較好的知識和能力提升效果。
從“項目導向+任務驅動”教學法的實際運行效果看,以實際項目管理為導向,輔之以有針對性的任務考核設計,能大大促進學生的全員參與感,同時學習效率也大幅提升。同時,學生在實際項目運行中培養的團隊意識和探究能力,將為其今后的學習或工作打下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