叢興強
實踐證明,客觀形勢在不斷發展變化,優勢劣勢也會互相轉換。當前,發展正站在一個新的起點,處在一個關鍵階段。省委十二屆十三次全體會議提出了“四個轉變”治青理政新思路,這是省委深化省情認識、總結經驗、研判形勢、探索發展規律的智慧和結晶?,F在,建設富裕文明和諧幸?,F代化強州的宏偉藍圖已繪就,天時地利已具備,關鍵在于“人和”,在于全州上下要提起精氣神,全力做好各項工作,推動“四個扎扎實實”重大要求在海西開花結果,不辜負黨中央的關懷和各族人民的期盼。
一、“四個轉變”是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青海時重要講話精神,推動“四個扎扎實實”落實的思路創新
明者因時而變,知者隨時而制。2016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親臨青海視察指導工作,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和總書記對青海工作的高度重視,對青海各族干部群眾的關心厚愛。
習總書記在青海視察期間發表了重要講話,強調“兩個事關”科學定位,指明了青海在全國的戰略地位。提出建設富裕文明和諧美麗新青海的奮斗目標和“四個扎扎實實”重大要求,是指引我們站在新起點、實現新跨越的基本遵循和行動綱領,在青海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
(一)“四個扎扎實實”是開創海西各項事業新局面的根本指針
2016年3月,習總書記在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青海代表團審議時提出“三個扎扎實實”,在這次視察時又提出“四個扎扎實實”的要求,充分體現了對青海工作的重視,為青海發展明確了新定位、指明了新路徑、賦予了新使命。
總書記兩次講話都強調“扎扎實實”,就是要求我們堅持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和方法,立足青海實際,腳踏實地干好青海各項工作,決不能眼高手低、好高騖遠,更不能得過且過、敷衍塞責。
總書記兩次講話在內容上從“三個”變成“四個”,從強調要扎扎實實推進生態環境保護、脫貧攻堅和民族地區發展,到強調扎扎實實推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推進生態環境保護,保護和改善民生、加強社會治理,加強和規范黨內政治生活,內容更加豐富、要求更加明確,是習總書記系列講話中對青海工作指導最全面、針對性最強的綱領性文件。
“四個扎扎實實”要求,高度契合青海發展實際,它凝聚著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青海的十分關愛,對青海發展的殷殷期待,是我們必須堅持的長期任務。
(二)“四個轉變”是中央重大決策部署具體化、青海化、實踐化的結晶
青海的生態地位重要而特殊。青海是長江、黃河、瀾滄江的發源地,三江源地區被譽為“中華水塔”。青海湖是阻止西部荒漠化向東蔓延的天然屏障,是維系青藏高原東北部生態安全的重要結點。祁連山作為“青海北大門”,其冰川雪山融化形成的河流不但滋潤灌溉著青海祁連山地區,而且滋潤灌溉著青海、內蒙古部分地區,被譽為河西走廊的“天然屏障”。
我們必須對青海省情要有深入認識:青海真正的獨特優勢,在于生態地位的全球獨一無二,具有無法替代的生態戰略地位,是青海最具影響的品牌。
習總書記在青海視察時指出,“今天的青海,在黨和國家工作全局中占有重要地位,對國家生態安全的重要性尤其突出。做好青海的工作,事關國家安全和發展戰略全局,事關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边@“兩個事關”充分體現了青海在全國大局中的重要戰略地位,指明了青海對國家和民族的特殊責任。
這“兩個事關”是對我省情認識的新突破和發展規律的準確把握,同時要求我們必須對省情的探索不能停步,認識要不斷深化。我們只有在立足省情、認識省情、把握省情的基礎上,才能既不妄自菲薄,又不盲目自滿,才能進一步樹立信心,振奮精神,才能自覺地把握準科學發展的方向。
二、“四個轉變”是在治青理政上的一次重大理論和實踐創新
“政策和策略是黨的生命”,也是一個國家、一個地區的生命。正確的路線、方針、政策是奪取新勝利的重要法寶。省委十二屆十三次全體會議提出了“四個轉變”的新思路。
(一)努力實現從經濟小省向生態大省、生態強省的轉變
青海最大的價值在生態、最大的潛力在生態、最大的責任也在生態,青海的生態地位在全國舉足輕重。建設生態大省、生態強省,是青海面向未來的戰略抉擇,是筑牢國家生態安全屏障的使命所在,是加快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根本體現,是深化生態領域改革的內在要求,也是實現自身可持續發展的前提條件。保護好綠水青山就是獲得了金山銀山,既要讓群眾過上富裕文明的生活,又要加強生態文明建設,保護好養育中華民族的源頭活水。
(二)努力實現從人口小省向民族團結進步大省的轉變
青海是我國少數民族主要聚居地區之一,也是維護穩定的橋頭堡,戰略地位非常重要。青海雖然人口較少,但多民族聚居,少數民族人口占比高。
青海是國家安全的戰略屏障。新形勢下,青海在維護民族團結和社會穩定的戰略地位日益凸顯。必須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始終把民族團結進步事業作為關乎全局、關乎長遠的大事常抓不懈、一抓到底。
(三)努力實現從研究地方發展戰略向融入國家戰略的轉變
這個轉變,把脈了時代發展潮流,切中了當前發展的關鍵點,找準了未來發展路徑。青海發展離不開國家的支持,唯有積極融入國家戰略才能有所作為,才能有更大作為。既要努力發揮好地方優勢,也要深入研究和把握國家戰略走勢,找到更多結合點, 積極融入國家“一帶一路”建設、積極融入世界新經濟發展主潮流、積極融入國家統籌區域協調發展的大格局中,主動對接國家精準投資補短板的領域,不斷增強青海長遠發展后勁。
(四)努力實現從農牧民單一的種植、養殖、生態看護向生態生產生活良性循環的轉變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弊屴r牧民轉變生產、生活方式,過上好日子,不僅關系到發展目標和發展動力,也關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成果。這個轉變,必須以農牧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促進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打造一批現代農牧業產業園典范,探索三次產業融合發展多種方式,培育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以加工業帶動“接二連三”,以休閑農牧業帶動“隔二連三”,以互聯網帶動“加二連三”,增強農牧業發展動能。
三、以“四個走在全省前列”發展態勢,推動現代化強州建設
海西既面臨著加快發展和轉型發展的雙重任務,也肩負著服務全省發展全局的重大責任。這就要求我們必須以“跳起來摘桃子”的勇氣和決心,力爭在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上走在全省前列;在推動落實“四個扎扎實實”重大要求、奮力打造“三區”上走在全省前列;在全面從嚴治黨上走在全省前列;在“四個轉變”實踐上走在全省前列,持續推進“三區”建設,推動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設富裕文明和諧美麗新海西取得新成效。
(一)以思想大解放,努力推動“四個轉變”新思路在海西落地落實,力爭實現“四個走在全省前列”
向解放思想要理念、要思路、要動力。思想大解放是“四個轉變”治青理政新思路在海西落地落實的制勝法寶,是凝聚發展合力的根本途徑,掃除發展障礙,建成現代化強州的必然選擇,才能為推動“四個走在全省前列”釋放能量、凝聚共識。
“新故相推,日生不滯”。在深化改革問題上,一些思想觀念障礙往往不是來自體制外而是來自體制內。思想不解放,我們就很難看清各種利益固化的癥結所在,很難找準突破的方向和著力點,很難拿出創造性的改革舉措。實現“把海西建成富裕文明和諧幸福的現代化強州”這一目標,不僅僅要有清醒的思路、舉措,更要有“跳起來摘桃子”的勇氣和決心。與40年前相比,今天的改革,是一場深水區改革,不僅“低垂的果子”基本已經摘完, 現在我們要需要“跳起來摘桃子”的“精氣神”?!疤饋碚易印?,意指我們不能“等、靠、要”,在樹下坐等“桃子”掉下來,也不能“庸、懶、散”,滿足于摘那些觸手可及但品質不佳的“桃子”,而應該瞄準更高的目標,跳起來,拼盡全力,摘取長在高處、色香味俱全的“桃子”。我們既要有一種跳起來摘桃子的感覺,有壓力、有動力,起到提振信心、穩定預期的效果,又要穩妥適當,必須摘得到、落得實、兌得現,不能放空炮。
(二)樹立新理念,厚植新優勢,確?!八膫€轉變”新思路在海西落地落實,力爭實現“四個走在全省前列”
實現“十三五”時期發展目標,破解發展難題,厚植發展優勢,必須牢固樹立并切實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這是關系我國發展全局的一場深刻變革。習近平總書記講到,“是針對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世界經濟復蘇低迷開出的藥方?!睂崿F“四個走在全省前列”,必須以新的發展理念為指揮棒,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新的發展理念上來,崇尚創新、注重協調、倡導綠色、厚植開放、推進共享。
要繼續解放思想,在把握州情上有新認識,放眼全國全省審視州情,立足現實和發展態勢把握州情,科學判斷我州所處的歷史方位和發展的階段性特征。
要緊緊抓住改革發展思路轉變和方式創新,突出經濟結構產業調整,在轉變方式上有新進展、在用好政策上有新思路、在開放合作上有新局面。
要充分發揮我州特有的后發優勢、生態優勢、區位優勢、政策優勢,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傳統產業轉換動能、改造升級,圍繞“五個千”優化布局新產業集群,以更加前沿的思維培育打造新業態,以循環、低碳、綠色為目標,努力探索新的發展模式,走出新的發展路子,使在轉方式調結構的“賽跑”中脫穎而出,實現“彎道超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