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艷艷 劉瑞娟 楊降龍
【摘要】以激勵大學新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為目的,用“3W”的目標引導學生和“3C”的理念鼓勵學生,從而讓學生逐漸適應新的數學思維方式的轉變,開啟全新的大學生活。
【關鍵詞】高等數學 3W 3C
【基金項目】江蘇省青年基金(BK20160771)。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39-0122-01
數學是一門學生一直都在學習的課程,但是大學階段的高等數學的學習對于學生而言是新的轉折和挑戰,要轉變中學學習的思路,領悟全新的學習方式,首先要提高學生對于數學學習的興趣。教師在開學第一堂的高等數學課上,應逐漸提高學生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意識,努力為后續課程的學習做出良好的鋪墊。
一、用“3W ——Why、What、How”的思想貫穿始終
1.了解高等數學的“Why”
高等數學是高等學校許多專業學生必修的重要基礎理論課程。數學主要是研究現實世界中的“數量關系”與“空間形式”。世界上任何客觀存在都有其“數”與“形”的屬性特征,并且一切事物都發生變化,遵循量變到質變的規律。凡是研究量的大小、量的變化、量與量之間關系以及這些關系的變化,就少不了數學。同樣,客觀世界存在有各種不同的空間形式。因此,宇宙之大,粒子之微,光速之快,世事之繁,……無處不用數學。
2.懂得高等數學的“What”
高等數學的內容有微積分學和向量代數、空間解析幾何,但主要部分是微積分學。微積分學研究的對象是函數,而極限則是微積分學的基礎,也是最主要的推理方法。與微積分創立密切相關的科學技術問題,從數學角度歸納起來有四類:
(1)已知變速運動的路程,求瞬時速度和加速度。
(2)求已知曲線的切線。
(3)求給定函數的最大值與最小值。
(4)求給定曲線長度;求平面曲線圍成的面積;求已知曲面圍成的體積;求物體的重心;已知變速運動物體的速度、加速度,求物體運動的路程與時間的關系等。
3.把握高等數學的“How”
高等數學的學習有著新的特點:內容多,上課人數多等。所以必須帶著充沛的精力和獲取新知識的濃厚的興趣,帶著預習中的疑點、難點,專心致志聆聽教師是如何提出問題的,是如何分析問題的,是如何解決問題的,要緊跟教師的思路,并積極思考。學而不習,知識不易消化和掌握;習而不學,知識不易豐富。孔子說:“學而時習之”。對于高等數學,復習時要想鉆進去就必須手邊有紙、有筆、有課堂筆記。
二、用“3C——Confidence、Cooperate、Communication”的理念引領學習
1.鼓舞學生的自信心(Confidence)
大學生通常來自不同的省市,自然曾經的基礎和環境都有所差異。曾經對數學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對高等數學的學習有一種恐懼感,我曾教過這樣的學生,其中一名同學跟我說:“中學數學我都沒學好,高考數學分很低,一聽高等數學我就打怵”,這代表很多學生的心態。為此我在第一堂課中,很注意講解初等數學與高等數學區別與聯系,特別地要說說高等數學的特點,從而幫助他們轉變思維方式,順利入門,以消除他們的恐懼感。在中考與高考應試教育的高壓下,六年的數學學習,也可以說是六年的數學折磨,讓他們習慣了一種學習方式,課堂上老師大信息量的灌輸,課下學生在浩瀚無邊的題海中苦游,他們很少看書,只知道做題;他們很少思考,只知道模仿和套題型;他們很少提問題,只知道回答問題;他們很少與他人交流數學,只知道自己學習;他們很少自己計劃和安排學習,只知道跟住老師,按老師的既定方針辦。不錯,這種學習可能在兩考中會取得好成績,但這同時也讓他們誤解了數學學習,他們會以為高等數學學習也是這樣的,其實,這種狀態很難適應高等數學的學習。現在我們國家非常提倡創新教育,培養創新型人才,大學教育是知識創新、傳播和應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養創新精神和創新人才的搖籃,高等數學作為基礎課,更是首當其沖,所以,我們有責任幫助學生轉變學習方式,整治在應試教育中感染上的不良痼疾,使他們盡快適應高等數學學習。
2.提倡合作的學習(Cooperate)
數學學習是需要交流與合作的,它不能看作是個體的智力游戲,況且,我們目前的分班是按專業分的,而不是按高考的數學成績分的,學生之間的差異很大,數學底子參差不齊的現象較嚴重,在沒有分層次教學的條件下,合作學習顯得非常重要,所以,我們建議班級要分成學習小組或以宿舍為單位,制定計劃,互幫互學,分組時要特別考慮到教育發達地區與落后地區學生的搭配,對數學學習有障礙的學生給予特別地關注,班級的學委和課代表要定期向我匯報,我也定期地給予一定的指導。我向他們介紹以往年級在這方面取得的成功經驗,告訴他們,通過合作學習,不僅有效地提高了數學成績,還使他們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加強了友誼,學會了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增長了團隊精神,培養了互助互愛的品性。
3.建立有效的溝通(Communication)
讓學生喜歡你,作為教師除了嫻熟的教學技能外,最重要的是拉近你和學生之間的距離,為學生提供一個寬松、民主、祥和、自由的課堂氛圍。我告訴學生我的任務就是為你們的數學學習提供全方位的服務,有什么問題都可以問,包括在課堂上都可以隨時打斷我提問題。我把我的電話號碼,QQ以及微信全部告訴給學生,并建立QQ群“快樂的高數之家”,我會耐心細致地為你們解答問題的。師生之間的互動也許是拉近距離的最好方式,同時也可以在第一時間內展現你的教學風格。給予他們生活的關心,讓學生感受到大學的溫暖,同時也給予一定的壓力,糾正之前的錯誤觀點,認為大學就輕松的想法是極其荒謬的。
我在高等數學第一課中,一直堅持以上幾個方面的對新生的引導,并在以后的每節課中不斷地滲透與強化,學生的思想觀念轉變后,就會逐漸的落實到行動上,數學學習當然會取得預期的效果,從而為四年的大學生活開啟嶄新的一頁。
參考文獻:
[1]李文林.數學史概論(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翁連貴,孫福樹主編.高等數學上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8.
作者簡介:
高艷艷(1983-),女,山西晉中人,副教授,主要從事環論和編碼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