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麗雅
摘 要:教師在幼兒早操設計和編排方面可借助傳統游戲材料,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改良傳統材料,創新動作編排,改革器械操。運用傳統材料編排動作要重視初期應用的調整和熟練應用后的調整,同時要注重器械操活動中的體能訓練。
關鍵詞:體育教學;傳統游戲材料;器械操;游戲
中圖分類號:G613.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8)28-0070-01
結合“利用傳統游戲材料促進中大班幼兒運動能力發展的實踐與研究”課題活動,教師群策群力,發揮各自特長,進行了“將傳統游戲材料運用到早操活動中”的實踐研究。在實踐過程中,教師根據幼兒興趣和需要,選擇傳統游戲材料作為早操器械,編排了有趣的器械操。本文簡要論述運用傳統材料的調研活動和器械操的創編過程。
一、運用傳統材料編排動作要做好調查研究
1.結合幼兒特點,改良傳統游戲材料
在運用傳統游戲材料作為早操器械前,教師要論證這種材料的玩法特點,能提升幼兒哪些運動技能。教師要對材料進行改進,適合幼兒的特點,最大限度挖掘材料的優勢和運動價值。例如,大班早操器械可以引入滑竿,滑竿原是中國江南各地山區特有的以竹子為材料做成的簡易交通工具,教師把傳統滑竿進行改良,加工變成簡單、實用的滑竿。
通過教學實踐發現,制作的滑竿可以進行以下運用:變成畫卷,孩子們坐在畫卷上進行俯背運動、踢腿運動、跳躍、放松;變成卷軸,進行上肢、擴胸運動;同時滑竿有合攏和打開的特點,合攏時可以兩兩合作進行側身翻,鍛煉孩子的身體協調性和柔韌性;還可以將滑竿作為“弓”進行擴胸運動。滑竿的這些變化可以讓孩子在趣味性、游戲化的操節中發展手臂力量,同時也可以在與材料互動中鍛煉孩子各方面的運動能力。
2.發揮幼兒主體性,創新動作編排
教師對幼兒的引導必須建立在對其行為充分觀察、了解的基礎之上。在幼兒運用材料進行運動時,教師要尊重孩子的想法,鼓勵他們發揮想象力,這樣孩子們在運用傳統游戲材料玩耍時會創造出更多符合他們水平的玩法。教師在器械操動作編排之前,可以讓孩子先接觸將要采用的材料,在他們自由玩耍過程中發現并捕捉幼兒有創意的、適宜于在早操動作當中運用的動作或玩法,從而為器械操動作的編排提供依據。這樣能確保器械操動作的編排符合孩子的興趣和需要,達到鍛煉幼兒運動能力的目的。
二、運用傳統材料編排動作要在實踐中調整
在利用傳統游戲材料進行早操動作的編排時,教師應將早操動作順序和每一節早操的動作核心有機地融入到器械運用中去。這就要求教師先從核心動作要求入手,在實踐中不斷調整,然后去匹配與之相適應的材料玩法。
1.初期應用的調整
器械操編排好后,并不意味著器械操就已經是個“成品”操。在教授幼兒的過程中,教師要善于發現幼兒學習操節過程中出現的困難和問題,并結合幼兒實際情況和能力對原有動作進行調整改進,以便更加適宜于幼兒完成。每個幼兒都是不斷發展的個體,通過一段時間的器械操練習后,幼兒已經能熟練掌握各操節動作,這時,教師可以適當調整一些操節的動作難度,給孩子創設一些具有挑戰性的動作。
2.動作熟練后的調整
這方面的器械操調整主要是針對幼兒的不同階段和不同年齡特點和能力進行調整。例如,大班的長凳操初期的跳躍運動,教師要求幼兒用兩個八拍的時間登上長凳保持平衡后再跳下。通過一段時間的練習,幼兒下肢爆發力已經有了提升,教師可以要求幼兒在一個八拍內就要登上長凳然后跳下。動作雖然相同,完成時間卻縮短一倍,對幼兒的完成能力和下肢爆發力提出新的挑戰,從而提升幼兒的運動水平。只有這樣,在操節中適時、適當地給予幼兒新的刺激和挑戰,才能進一步激發幼兒參與早操的積極性,培養幼兒運動品質,提升幼兒運動能力。
三、運用傳統材料編排動作要注重體能訓練
早操當中的體能鍛煉,指的是在走跑的行進過程中利用適宜的材料、環境等資源對幼兒身體基本動作進行訓練,提升幼兒身體素質。那么,如何有效地將傳統游戲材料運用到幼兒體能鍛煉環節中呢?教師要綜合考慮幼兒運動的基本動作方式(走、跑、跳、投擲、平衡、鉆爬、攀登)、不同年齡段幼兒基本動作發展水平、適合哪些傳統材料等因素,科學投放游戲材料。例如,跳的動作,中班幼兒可以練習雙腳并攏向前跳,分開合攏跳,大班幼兒可以發展助跑跨跳、縱跳觸物的能力;又如,跑的動作,中班幼兒可以練習靈活繞障礙物跑,大班幼兒可以練習側身跑。這樣,在體能訓練環節,教師可選擇性地投放一系列傳統游戲材料,如竹席、竹圈、竹竿等,從而充分發揮體能鍛煉環節的運動價值,促進幼兒基本動作的發展。
總之,早操活動是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的重要途徑。教師要充分利用教學資源,創新編排適合幼兒的器械操,借助傳統游戲材料,大膽創新,編排科學有趣的早操,提高幼兒的運動能力。
參考文獻:
[1]古雙娣.小班幼兒早操創編中輕體育器械的運用策略研究[J].廣州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7(12).
[2]李陽,曾彬.不同年齡班室內游戲材料更新情況調查研究[J].大慶師范學院學報,201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