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斌垚
摘要:這些年來,我國社會信息技術得到了飛速的發展,其讓人們的生活變得更加方便,不論是生活、工作、還是社交,人們都已經離不開網絡。而因為互聯網、云計算等信息資源閑置過剩,促使了共享經濟的發展。共享經濟是以互聯網為基礎發展出來的新型經濟模式,其可以通過網絡平臺,充分的將閑置的物品資源交給需要的人,從而發揮出閑置資源應有的價值,對我國社會的經濟的發展其也起到很大的作用,不僅如此,共享經濟讓閑置物品得到了充分的應用,避免了資源浪費。本文對對共享經濟成因、模式展開分析,并提出相關解決策略。
關鍵詞:共享經濟 成因思考 模式思考
引言
我國提倡創新、綠色、共享、開放的發展觀念,這也是共享經濟出現的原因。當前,我國社會人們的收入差距很大,資源的分配也不夠合理,導致了部分人缺乏資源,也導致了部分人資源閑置,這對我國資源造成了很大的浪費。共享經濟的觀念就是通過共享將社會資源充分的利用起來,從而達到互惠互利,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共享發展的觀念不僅包括了經濟,對社會、文化等方面都有所涉及,而共享經濟則是共享發展觀念的重要體現。我國大力提倡共享經濟的發展,其雖然出現時間不長,但發展速度卻非常快,短短幾年時間,其市場規模就達到了150億美元。當下關于共享經濟的研究比較少,其主要是對共享經濟的案例以及困境展開研究。
一、共享經濟成因
共享經濟是因為經濟以及人們的行為習慣等原因而誕生的。具體來說主要是因為這些方面的原因:第一個原因是因為我國社會的互聯網在我國社會得到高速的發展,現在我國擁有智能手機的人數已經非常之高,這樣用戶基數為共享經濟的發展提供了基本市場。第二點是因為第三方支付方式的發展,短短幾年內,我國的第三方支付規模已經非常之大。第三點則是很多的定位技術出現,這樣運營商就可以通過網絡得到用戶的準確位置。
而比如云計算技術則可以擴大資源共享范圍,這位新時代巨量的數據處理提供了很大的便利,讓海量的數據可以快速的進行分析。第四點則是因為資源的閑置過剩。第五點是通過共享經濟可以讓資源提供方與需求的一方完成互惠互利,需求方給予供應方合適的價格就可以得到自己需要的資源,比起傳統商業購買劃算很多。不僅如此,在共享經濟模式下,消費者可以占據更多的主動權,讓交易變得更為透明化,而供應方也可以通過閑置資源獲得收益,這樣就可以避免資源的浪費。不僅如此,供需雙方還可以在交易的過程中體驗到良好的社會互動,雙方都可以在這場交易中得到利益,從而達成雙贏的局面,這正是共享經濟所追求的。
二、共享經濟的主要模式
就當下的情況而言,共享經濟具有十分廣泛的覆蓋范圍,涉及了諸多領域,對很多行業都產生了影響。將共享經濟運用在不同的領域,其目的也是各不相同的,從其目的性的差異出發,將共享經濟劃分為以下類型。
(一)消費型共享經濟
時代在不斷發展,我國社會的經濟也在不斷增長,我國國民經濟收入也得到了提升,這也讓人們對于生活有了更高的要求。消費型共享經濟就是為了滿足人們對更好生活的需求所產生的一種共享經濟模式。消費型共享經濟就是將人們平常閑置不用的物品運用起來,建立共享的體系,讓這些閑置物品發揮其價值,提供給有需要的人,這樣不僅滿足了別人的需要,還讓自己得到了額外收入,這種經濟模式可以減少資源的浪費。共享單車、共享房屋等這些都屬于共享經濟,共享經濟中十分突出的一個便是滴滴打車。人們可以下載滴滴打車軟件,通過這個手機應用發布自己的打車需求,然后就會有滴滴司機接單。滴滴打車給人們提供了更多的交通方式,帶給人們出行的便利,解決了人們打不到車的苦惱。滴滴打車企業自從建立,其市場需求不斷增大,隨著經濟收益的提升,其也不斷的擴大服務范圍,提升自身的服務質量。
(二)生產型共享經濟
生產型共享經濟是為了滿足生產需要而誕生的,因為不是每個人都需要時刻的進行生產活動,但他們也并不完全不需要生產。這些偶爾使用生產設備的人可以通過生產型共享經濟使用設備進行生產。這樣可以節省資源,還能夠降低生產的成本,具有很高的經濟效益。生產型共享經濟主要針對的是部分工廠,給他們提供設備的時候要保證并不存在故障。生產型共享經濟的代表之一便是淘工廠,淘工廠可以給賣家與工廠之間建立一個紐帶,一方面其可以為賣家找到進貨的渠道,其還可以給廠家提供生產銷售為一體的服務。
三、總結
總而言之,隨著共享經濟不斷發展,其讓人們的生活變得更加方便,對人類社會的生產做出了推動,也對傳統的社會模式造成了很大的影響。不過共享經濟是一種新的經濟模式,近些年來,其雖然有著不小的發展,但因為其發展的時間很短,現在依舊面臨不少問題。共享經濟的產業結構還不夠成熟,且共享經濟與原本的管理體系存在沖突,其管理難度很大,這些都是其發展中面臨的關鍵問題。所以為了促進共享經濟的更好的發展,政府、企業等應該從法律、實踐等方面對其展開深入的研究,為其經濟體系不斷創新,解決其面臨的諸多問題,從而促進共享經濟穩定、高速的發展。共享經濟得到了發展,自然也會讓我國社會資源得到充分利用,為我國社會帶來更多的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