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柳昕
摘要:隨著網絡技術在支付、借貸等金融領域的發展程度不斷加深,越來越多的人選擇通過網絡渠道獲取資金支持,催生了p2p網絡借貸平臺這一新渠道。基于此,本文首先對p2p網絡及其借貸模式進行了簡要闡釋;其后,圍繞風險來源類型、政府支持力度、平臺內控機制等方面,重點分析了p2p網絡借貸風險及其控制策略。
關鍵詞:p2p網絡借貸平臺 出借人 《合同法》
引言
受惠于社會整體的變革發展,網絡金融的服務范圍不斷擴大,例如線上支付、線上繳費、線上貸款等,這些業務類型為人們的生活提供了極大便利,同時也在很大程度上推動了我國經濟的現代化發展。但是與傳統的金融市場相比,包括p2p網絡借貸在內的網絡金融市場準入門檻極低,使得業內魚龍混雜,企業和用戶的信用水平都較為模糊。對此,我們有,必要對p2p網絡借貸風險控制進行分析研究。
一、p2p網絡借貸的相關概述
p2p網絡即英文短語“Peer-to-peernetworking”的簡寫,學術界將其稱為“對等網絡”。通俗地講,p2p就是“端對端”的線上資源交互方式,人們可以通過計算機、手機等設備,將各類資源共享到網絡當中,進而提供或獲取相應的服務和內容。在這樣的過程當中,p2p模式兩端的用戶既是資源的提供者,也是服務的受用者。現階段,隨著p2p模式的不斷發展,金融、商業等各個領域的從業者也加入到了線上服務的“潮流”當中,催生了“p2p網絡借貸”這一新型的融資方式,并迅速地在市場中生根發展。
簡單來說,p2p網絡借貸,就是通過線上的合同的方式,將一定量的資金聚集起來,并借給需要資金支持的網絡用戶的方式。從正面的角度上看,這一新型的借貸模式為個人、企業的資金需求提供了快捷、有力的渠道支持,并進一步強化了社會公民對“信用等級”這一概念的認識和重視,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過去忽視信用、胡亂透支的消極局面。
二、p2p網絡借貸的風險來源類型及控制策略
(一)p2p網絡借貸的風險來源類型
第一,法律方面的風險。由于p2p網絡借貸在我國的發展時間較短,其在2016年以前甚至呈現出一種“三無”的尷尬境地,即“無準入門檻”、“無行業標準”和“無針對性監管機構”。雖然p2p體系經過兩年來的發展逐漸趨于完善,但從當前來看,其背景下的網絡借貸市場在法律界定上仍然存在大量模糊問題。受制于激烈、殘酷的行業競爭,大部分p2p網絡借貸企業只能采取打‘擦邊球”的負面經營方式,長期游走于法律界限的邊緣地帶。此時,一旦發生資金周轉問題或資金鏈斷裂情況,將很可能被法律認定為是非法性的斂財房貸組織,甚至保有非法集資的嫌疑,這無疑為p2p網絡借貸平臺本身及其用戶造成了違法隱患。
第二,信用方面的風險。所謂“信用風險”,即資金使用者在到達約定期限后,并未向借貸平臺或具體的出借者償還款項,甚至出現“失聯”的情況,進而導致資金出借方產生一定量的經濟損失,故而也可被稱為是“違約風險”。一方面,受制于我國的國情限制,當前p2p網絡借貸平臺的受眾群體主要以中小企業或個人為主,這些用戶往往表現為較低的信用水平和較弱的償還能力,其勢必會攜帶有較高的信用風險;另一方面,由于線上服務的方式具有一定虛擬性,加之當前網絡借貸體系的不完善問題,導致平臺無法對資金使用者進行全面細致、真實準確的身份審核,只能依靠使用者所提交的工資信息、企業郵箱、崗位身份等進行信用評價,而無法對使用者的資金用途、資料真實性、還款能力進行監督和控制。
第三,市場方面的風險。現階段,隨著p2p網絡借貸平臺數量的不斷增長,網貸市場中從業者的經營素質參差不齊,逐漸形成了一定的惡性競爭風氣,對市場整體的運行秩序造成了極大影響。這樣以來,借貸產品的價格、利率將會呈現出不斷波動的消極態勢,為出借人、平臺、用戶三方的金融活動埋下了隱患。同時,網絡借貸市場中“兩極分化”的局面也較為嚴峻,當前大多數網絡使用者更加傾向于使用騰訊、淘寶等大企業旗下的借貸平臺,使得一些創業較晚、知名度較低的p2p網絡借貸企業無法獲取到優質、高信用度的用戶,競爭力時時得不到提升。
(二)p2p網絡借貸風險的控制策略
第一,加強p2p網絡借貸平臺的政府支持力度。為了加快網絡借貸市場的穩定,使網絡借貸企業的業務行為有法可依、有法可守,我國政府一定要提起對互聯網金融的重視程度,將p2p網絡借貸的相關內容納入到《合同法》、《金融法》等法規當中,并制定出具體的違約、違規處罰標準,從而避免用戶失信的風險問題發生,并能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市場惡性競爭的出現,以保障相關人員的合法權益。
第二,建立完善的p2p網貸平臺內控機制。在外部市場環境尚未穩定的態勢之下,網絡貸款平臺首先要做的,就是加強自身的內控水平,嚴格設置業務流程,避免內部風險的產生。具體來講,平臺相關人員應加強對借款人真實信用情況的審核力度,在不違反法律規定的前提下,全面分析借款人的消費能力、存款流水等信息,從而避免非理性貸款、騙款等服務風險的發生。同時,還應與社會上其他的事業單位、服務企業進行合作聯結,實現用戶日常繳費情況、物業費用情況、公積金情況等生活類數據的獲取,從而合理評價出借款人的信用等級,并酌情進行放款行為。
三、總結
綜上所述,要向實現網絡貸款市場的整體發展,就,必須從外部政府支持和內部業務控制兩個方向出發,擊碎由各類風險構成的“絆腳石”。由本文分析可知,面對消極的市場環境和競爭風氣以及線上服務的虛擬屬性,p2p網絡借貸平臺要積極加強對用戶信用水平的全面分析力度,也要結合政府、法律的力量構建出穩定的市場秩序,從而降低各種網絡借貸風險的出現幾率,實現自身經營狀態的良好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