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鈺清
摘 要:初中語文教材涵蓋自然社會、文學藝術、思想道德等內容,這些文章不僅是文質兼優的典型作品,還是審美教育的重要文本材料。教師要在學生審美意識的基礎上優化教學,通過閱讀作品挖掘內在的審美因素,繼而激發學生內在的審美興趣。
關鍵詞:初中語文;教學策略;審美教育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挖掘教材內容,有目的性地培養學生對美好事物的體驗和品鑒,從而達到提高學生審美情趣的目的。本文從深度剖析作品的語言、大量的閱讀文學作品、利用豐富的教材內容和適當地融入生活元素四個方面進行詳細闡述。
一、深度剖析作品的語言,激發學生審美感知力
審美感知能力主要從視覺和聽覺方面著手。因此,教師在語文教學中要有目的地激發學生的感知力,使學生能夠準確理解文章內容、理清思想結構脈絡和體會作者表達情感,切實感受語言抒發的情感。語文課堂的審美教育可以深度剖析作品語言,使學生能夠發自內心地體會,使他們的身心得到放松和滿足。例如:在學習《濟南的冬天》章節內容,作者長期處在霧氣蒙蒙的英國,回國初見充滿詩情畫意的溫暖冬天,在思想情感上已經產生強烈的波動。由此根據濟南冬天“溫晴”這個特點,描繪出秀麗如畫的別樣景致。教師要循序漸進引導學生領略自然美,不斷地提升精神層面的格局。從文章結構而言以親身感受進行贊譽,承上啟下過渡到老城山水的描述,最后以簡明有力的語句結束。文章整體結構銜接緊密,脈絡清楚更加親近自然。從表達情感來說作者以飽含溫情的筆觸,勾畫出喜愛之情溢于言表的美景,讓學生體會到了自然景色的美好。
二、大量的閱讀文學作品,提高學生審美鑒賞力
由于初中語文教材內容由簡到難,要想培養學生對作品的審美鑒賞力,最重要的是清楚理解每篇文章的核心思想,使認知能力得到情感升華。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從思想內容、表現手法、語言特色等多方面進行鑒賞,使學生對教材內容達到理性的感悟、情感的交流,這也是快速提高閱讀能力的重要途徑。因此,教師要帶領學生欣賞修辭手法的美,在閱讀教學中通過通俗易懂的手法,讓學生體會妙用修辭方法的益處。具體表現在運用比喻、擬人手法可以賦予人的思想情感,讓文章看起來更加豐富自然,能夠讓人深刻體會語言表達的效果;運用議論、排比手法可以增強文章的節奏韻律,將論述性語言變得謹慎嚴密,使情感得到淋漓盡致的發揮。除此之外,教師要指導學生掌握最基本的表達方式,不同體裁的文章具有顯著的特色,不同作者的文章風格更各有千秋,無論是嚴肅冷峻、嬉笑怒罵,還是優美清麗、鮮明風趣的語言,學生都要認真鉆研去掌握錘詞煉句和表現技巧,為后期的語文寫作夯實基礎。
三、利用豐富的教材內容,培養學生審美理解力
初中語文教材涵蓋豐富的內容,有的寓情于景、有的借景抒情、有的情景交融、有的懷古傷今、有的直抒胸臆……這些都是作者抒發內心情感的寫作方式,要求學生在語文學習中去品味、體驗和感悟,才能真正走進與眾不同的精神世界,這樣才能透徹理解文章的韻味美。例如:在教授白居易《錢塘湖春行》詩詞內容時,這首詩詞是作者騎馬在白沙堤遠看西湖美景即興所作。想讓學生也能體會初春的美好,不能完全依靠死記硬背的教學方式,要帶著問題分析作者的游覽路線,感受錢塘江西湖初春旖旎動人的風光,身臨其境體會大自然的美。其實每篇文章都有獨具一格的韻味,需要學生用一顆審美之心去理解和認知。由于每節課堂時間都是有限的,教師不可能給學生大部分時間欣賞教材美。因此,學生要充分利用課余的碎片化時間,能夠深挖教材內容的文化內涵,使內心處在喜怒哀樂的情感世界,才能真正體驗良好的審美教育活動。同時教師要側重啟發指導工作,使學生能夠自主走進文本的情感世界。
四、適當地融入生活元素,促進學生審美聯想力
學生在理解能力和交流溝通環節出現問題,主要是由于缺乏審美想象力。因此,教師不要一成不變的教授課本內容,要適當融入貼近學生的生活化元素,在分析作品章節內容時啟發學生回憶,將課本中美的因素和學生的審美經驗無縫連接,消除因時代、地域差異產生的距離感,才能產生全新的審美體驗和認知。教師可以從兩個方面著手實踐:一是從學生身邊找尋教育素材。倘若教學內容沒有結合實際生活,思想理念會完全超出學生的思維能力,審美想象也只是紙上談兵,不具任何實質性的作用和意義。二是善于發現作品的模糊空白,根據文章戛然而止的結束語或語句精練的隱晦處,要啟發學生開拓審美思維能力,讓學生通過整體文章的主線索,去聯想作者想要表達出的真實情感。值得注意的是,在教學中,教師只是起到監督者的督促作用,并不能完全代替學生做出重要決定。
審美教育主要是教會學生認識美的多種姿態,無論是審美感知力、審美鑒賞力、審美理解力亦或是審美聯想力,都不是以單獨個體的形式存在的,彼此間都是密切聯系在一起。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培養學生審美能力的時候,要讓學生在生活經驗和知識積累的基礎上,體會作品中的事物由表及里表達出的情感,從而不斷地完善自身人格修養。
參考文獻:
[1]王長艷.初中語文教學與審美情感培養探究[J].黑龍江科學,2018,9(4):140-141.
[2]馬穎田.試論初中語文的美學教育[N].發展導報,2018-05-08.
編輯 馬曉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