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許 雷
內容提要 新華社馬那瓜分社位于地緣政治特殊的中美洲,負責尼加拉瓜、洪都拉斯、危地馬拉和薩爾瓦多等四個中美洲國家的日常報道和重大突發事件現場報道。上述四國均未與中國建立外交關系,且當地沒有任何我方商代處等官方機構,日常工作及重大事件和突發事件的報道中,新華社馬那瓜分社在無法尋求使領館、商代處協助的情況下,充分發揮記者的主觀能動性、社交能力、生存能力,克服困難,不忘初心,恪盡職守,在多年的未建交國報道中,趟出了一條可行之路。
提起尼加拉瓜,很多人第一反應這是個國家?在哪里?作為新華社一名駐外記者,我已經在這個國家首都的馬那瓜分社工作了近十年。
新華社馬那瓜分社位于地緣政治特殊的中美洲,負責尼加拉瓜、洪都拉斯、危地馬拉和薩爾瓦多等四個中美洲國家的日常報道和重大突發事件現場報道。和拉美地區其他設有分社的國家不同,上述四國均未與中國建立外交關系,且當地沒有任何我方商代處等官方機構。因此,日常工作及歷次重大事件和突發事件的報道中,新華社馬那瓜分社在無法尋求使領館、商代處協助的情況下,充分發揮記者的主觀能動性、社交能力、生存能力,克服困難,不忘初心,恪盡職守,在多年的未建交國報道中,趟出了一條可行之路。
2014年,薩爾瓦多總統選舉一波三折,計票公布不順利,局面錯綜復雜。由于薩爾瓦多與中國大陸相距遙遠且未建交,該國在大陸讀者群體中認知度不高,可以公開報道的題材較少。為提高報道的可讀性和關注度,記者開動腦筋,從趣聞、社文、國家及主要候選人背景等多方面入手,在選舉開始前做了充分預熱。與此同時,馬那瓜分社還與國際部及拉美總分社實時互動,以國內用戶需求為核心,提升報道針對性。《薩爾瓦多在總統選舉期間啟動全國禁酒令》《中美洲禍根:走近薩爾瓦多“馬拉-救世幫”》等圖文并茂的新媒體稿,效果不錯。
2017年底,洪都拉斯舉行總統選舉,洪都拉斯被稱為“全球社會治安最混亂的國家之一”,記者不顧個人安危前往實地采訪。果然,這次大選出現計票結果嚴重爭議、兩位候選人同時宣布獲勝、洪國內爆發騷亂等復雜情況。記者身披防彈衣,在槍林彈雨中前往各個新聞現場采集素材,發回《洪都拉斯反對派質疑總統選舉計票進程,示威活動升級為暴力沖突》《現場目擊:洪都拉斯反對黨聯盟支持者包圍最高選舉委員會》《綜述:洪都拉斯總統選舉結果未定加劇該國緊張局勢》等文字、視頻、音頻稿件,生動地向國內讀者遠程直播了這個遙遠中美洲國家的民主選舉亂象,實現了對未建交國突發事件的24小時滾動播發,全程圓滿、準確地完成了大選報道任務。
由于中美洲特殊的政治環境,在未建交國重要事件報道中,東方面孔的中國記者出現在公開場合,總會引起當地政府和“臺灣使館”的高度緊張和密切關注,后者曾屢次干擾記者的報道工作甚至正常生活。因此,在非突發事件和重要性不高的新聞發布會現場,合理使用辨識度不高的當地雇員可以給未建交國報道工作帶來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2009年的薩爾瓦多總統大選時,新華社記者成為幾十年來首個進入該國進行報道的大陸記者。我至今清楚記得,剛踏入該國海關,“臺灣使館軍情處”和薩爾瓦多時任親臺政府就立刻啟動了針對記者的24小時盯梢。為擺脫對方騷擾,在一般性新聞發布會中僅派出可靠的當地雇員進行報道,“麻痹”當地政府和臺灣方面。當大選進入關鍵時刻,分社記者看準火候、主動出擊,出現在總統候選人的演講現場并成功提問,發回了薩爾瓦多執政幾十年的“沙黨下臺”系列報道,之后還連續“蹲守”幾天,成功專訪到拉美著名左翼政治家、當選總統富內斯,“穩準狠”的工作風格和雙方長達1個半小時的面談讓臺灣當局驚詫不已。這次報道戰役雖過程艱辛,但新華社記者頑強拼搏、執著不懈的精神,給當時薩爾瓦多左翼新政府留下了深刻印象,在那之后,凡是涉及薩爾瓦多的重要新聞事件報道,薩新政府均給予新華社記者更多的禮遇和便利。
現場是新聞的生命,這句話在中美洲未建交國工作中,有時也可以理解為“現場新聞會涉及生命”。在這里工作,治安差是常態,很多時候,冒著生命危險的工作經歷,動作電影里的情節卻是記者工作的真實寫照。
印象最深刻、甚至給我留下“終身記憶”的,是2009年6月的洪都拉斯軍事政變。當時,該國總統被軍方扣押并驅逐出境,政局顛覆,舉世震驚。分社記者準確做出預判,在政變前幾小時緊急“潛入”該國首都特古西加爾巴,得以親歷整個事件的爆發和后續發展,并發回海量原創稿件,其中大量現場報道時效遠超西方主流通訊社。
最危險的時刻,喪失理智的洪臨時政府暴力驅逐大量外國記者。面對軍警的棍棒和催淚瓦斯,記者強忍住心中忐忑,冷靜換掉防彈背心和媒體吊牌,臨時買了件花襯衫換上,假扮困在當地未及時撤離的外國游客,“順利”騙過軍警搜捕,得以在政變報道最關鍵的節點上留了下來。
艱難的報道后期,記者隨身帶的錢物花光,當地電力和食品供應也一度短缺,但仍堅持身披防彈衣,義無反顧地穿梭于示威群眾和軍警之間、流彈和催淚瓦斯之間,裝甲車和坦克之間。戰勝恐懼的,不只是職業操守,還有一名共產黨員強大的信仰力量。
2012年2月14日深夜,洪都拉斯中部小鎮科馬亞瓜監獄發生火災,造成2 5 7人死亡,情勢之慘烈舉世震驚。15日凌晨,馬那瓜分社記者得知消息后,立即從尼加拉瓜啟程,搭乘最早一班的螺旋槳飛機抵達洪都拉斯首都,之后自己租車穿越數百公里崎嶇的山路,終于在事件發生的12小時內抵達科馬亞瓜火災現場,而此時,西方各大媒體才剛剛從睡夢中醒來。分社記者立于監獄的焦土上發回《記者手記:在絕望中等待——洪都拉斯監獄火災現場見聞》等重要稿件,并發回大量獨家音視頻稿件,在西方媒體霸屏的中美洲為新華社爭得了榮譽。
能夠保證如此時效,正是因為分社記者在突發事件密集的中美洲未建交國分分秒秒都不敢懈怠,時刻準備著應對各種突發事件,全天24小時處于待命狀態。平時,記者十分留意與各國駐尼加拉瓜的使領館維持良好關系,以便在突發事件出現后,能夠發動人脈、第一時間獲得該國政府的入境許可。
值得一提的是,記者在幾年前的洪都拉斯軍事政變報道中,借采訪之機把該國首都附近的山路和地形熟記于心,當地政府啟動宵禁后,在西方通訊社記者還在尋找向導和司機協助工作時,分社記者已經自己開車抄山間小路繞開軍警哨卡,抵達事發現場,最大程度地保障了報道的時效和獨家性。可見,在社會秩序混亂、突發事件高發的中美洲未建交國開展報道工作,是對記者工作能力、社交能力、生存能力、應變能力等綜合素質的歷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