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云紅
【摘要】目的 分析心力衰竭患者采用循證護理干預對其康復情況以及滿意度的影響。方法 選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來院治療的患者100例作為研究對象,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采用循證護理干預,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干預。結果 觀察組患者的臨床癥狀改善時間、心功能恢復時間以及住院時間明顯快于對照組,同時,觀察組的滿意度分值明顯比對照組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循證護理干預能有效促進患者心功能的恢復,縮短患者的住院時間,提高其滿意度,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關鍵詞】心力衰竭;循證護理;康復情況;護理滿意度
【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8.28..01
心力衰竭是指患者的心臟功能出現異常,不能完全泵血,進而使靜脈系統出現血液淤積,出現一系列臨床癥狀,該疾病對患者的健康影響較大,嚴重的還會導致死亡,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1],而本次研究主要分析心力衰竭患者采用循證護理干預對其康復情況以及滿意度的影響,特選擇100例患者進行研究,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式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來院治療的患者100例作為研究對象,均為心力衰竭患者,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50例,其中,觀察組男28例,女22例,年齡45~70歲,平均(62.56±3.77)歲;對照組男26例,女24例,年齡43~71歲,平均(62.61±3.83)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用的護理方案為常規護理干預,而觀察組患者則采用循證護理干預,(1)組成循證小組,其小組組長為護士長,由科室的相關護理人員為組員,首選確定心力衰竭患者的循證問題,隨后經過討論后,確定循證問題為加速患者的恢復,保證臨床治療效果,并通過多種渠道查詢資料,同時對本組的成員進行循證理論的學習,以及護理操作,最后將資料進行整理,確定循證護理方案[2]。(2)循證病情干預,護理人員在日常應對患者病情做好監測,并利用心電監護了解患者生命體征以及心電圖,其重點應在于患者的呼吸功能,當患者的體征出現異常時,應及時告知主治醫師,并進行處理。(3)循證健康教育,護理人員應對患者進行病情教育,告知患者以及家屬疾病的相關知識,同時對其治療效果進行重點講解,讓患者了解遵醫的重要性,另外,心力衰竭給患者帶來的影響較大,因此其心理的壓力較高,護理人員應對其心理進行疏導,減少情緒應激反應,告知患者治療的成功案例,緩解其負性情緒,提高其臨床配合度。(4)循證飲食干預,為了保證患者營養均衡,飲食應以高維生素和高蛋白食物為主,如蔬菜、魚肉、蛋類等,指導其戒煙戒酒。(5)生活干預,護理人員應指導患者進行康復鍛煉,主要以有氧運動為主,如太極拳等,全面提高患者的身體素質。(6)不良反應干預,當患者出現氣喘、乏力以及昏厥等情況時,護理人員應及時對患者進行搶救,并且還應將引發因素控制在最低,確保患者有一個安靜的治療環境。
1.3 觀察指標
分析患者的康復情況,同時對患者的滿意度進行分析。滿意度采用自擬調查問卷進行分析,分數最高為100分,分值和滿意度好壞呈正比例。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1.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兩組患者的康復情況比較
分析兩組的康復情況,觀察組患者的臨床癥狀改善時間、心功能恢復時間以及住院時間明顯快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滿意度比較
對比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的滿意度,觀察組的滿意度分值(93.15±4.31)分明顯比對照組(81.09±3.38)分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 論
心力衰竭主要是心肌梗死、冠心病等疾病的最終形態,不僅會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并對其生命造成威脅,該疾病的預后性較差,因此在治療的過程中,有效的護理干預也是關鍵所在,循證護理干預在多種方面下對患者進行護理,如心理、飲食、鍛煉、生活等方面,能有效降低患者的心臟負荷,同時還能有效清除心力衰竭的誘因,避免心肌缺氧以及缺血的發生,在增加患者對疾病認知的同時,也確保患者的配合度,因此,循證護理干預能有效促進患者心功能的恢復,縮短患者的住院時間,提高其滿意度,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參考文獻
[1] 吳艷斌.循證護理對心力衰竭患者康復情況及護理滿意度的影響[J].現代醫學與健康研究電子雜志,2018,2(04):96.
[2] 蔣小娟.循證護理在心力衰竭患者康復中的應用效果[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8,6(05):170.
本文編輯:劉欣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