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紅 孫雅玲
【摘要】目的 研究舒適護理在腹腔鏡直腸癌根治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選取我院2016年8月~2018年7月接受腹腔鏡直腸癌根治術的38例患者為主要對象,隨機將其分為兩組,對照組(n=19)和觀察組(n=19)均接受常規護理,后者增加舒適護理,比較兩組的干預效果。結果 經護理后,觀察組患者的焦慮評分、抑郁評分較對照組相比優勢明顯,有顯著差異,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的術后并發癥顯著低于對照組,且住院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差異顯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腹腔鏡直腸癌根治術中對患者進行舒適護理,更有利于優化手術指標,輔助提升手術效果,同時可緩解患者的不良情緒,讓其積極的接受治療,可推廣。
【關鍵詞】舒適護理;腹腔鏡直腸癌根治術;護理效果
【中圖分類號】R473.7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8.29..02
腹腔鏡直腸癌根治術是臨床上用于治療直腸癌的常用方法,但手術的創傷性大,會對患者造成不同程度的不適感,影響手術效果和患者預后。隨著臨床醫學的不斷發展,人們對護理工作的要求越來越高,護理不僅要緩解患者生理上的疼痛,同時還要緩解其心理上的不適感,優化手術指標和預后[1-2]。舒適護理是臨床上應用較為廣泛的一種方式,旨在讓患者的身心均達到最佳狀態。建立在臨床案例和以往研究的基礎上,此次研究特選擇38例患者為主要對象,進一步評估舒適護理的應用價值,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6年8月~2018年7月接受腹腔鏡直腸癌根治術治療的患者38例患者作為本次主要研究對象。在分組過程中使用數字隨機表達法,對照組和觀察組,各19例。
對照組的19例患者中:男11例,女8例;年齡36~74歲,平均(52.28±2.61)歲。觀察組的患者中:男12例,女7例;年齡37~73歲,平均(52.32±2.68)歲。運用統計學軟件分析處理兩組患者的年齡和性別資料,發現無顯著差異,可見兩組存在可比性。
納入標準[3]:(1)所有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腹痛、腹瀉、腹脹、便血,經病理檢查確診;(2)本研究中的所有患者均行腹腔鏡直腸癌根治術治療;(3)患者的生命體征穩定,在知情和自愿的前提條件下參與研究,隨機分組經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通過。
1.2 研究方法
兩組患者均予以常規護理,常規護理的內容主要涵蓋健康教育、基礎護理以及用藥干預等。
觀察組增加舒適護理,舒適護理包括不同時間段的心理護理、環境干預以及體位等護理內容,具體如下:舒適的心理護理:術前患者會伴有應激反應,普遍伴有恐懼、焦慮、焦躁等情緒反應,會影響手術進程。對此,護理人員要向患者進行術前健康宣教,讓其了解手術進程、手術團隊的專業性,為患者提供心理支持。術后,患者擔心自身的康復情況,且伴有明顯的疼痛感,故護理人員要用以往的成功案例為說明,增強患者的自我康復信念。并且,遵醫囑給予患者鎮痛和鎮靜類藥物,附以按摩療法和音樂療法,轉移患者的注意力,緩解其疼痛程度。舒適的環境護理:保持病房內干凈、舒適、整潔,保持溫度和濕度適宜,限制探視人數,避免大聲喧嘩。舒適的體位護理:手術時要根據患者的需求適當增加軟墊,協助患者擺放麻醉體位和手術體位,在擺放體位時動作要輕柔,避免暴露隱私部位,同時用海綿墊、軟墊等固定身體各部位,增強患者的舒適感。此外,術后使用溫水擦拭血跡,為患者蓋好被子,避免感冒。同時,要注意對引流管和切口的保護,避免過度刺激和牽拉。
1.3 觀察指標
(1)運用焦慮自評量表(SAS)[4]、抑郁自評量表(SDS)[5]分別于護理后評估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的焦慮及抑郁程度,分數越低,表示焦慮和抑郁改善情況越好。
(2)對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術后的并發癥發生情況予以統計,包括切口感染、皮下氣腫、吻合口瘺。
(3)統計2組患者的住院時間。
1.4 統計學方法
統計學軟件SPSS 18.0是統計納入和分析數據的軟件,在比較中計數指標和計量指標表示方法分別為n/%、平均數±標準差,檢驗方法分別為x2和t,以統計值P<0.05表示有顯著差異。
2 結 果
2.1 護理后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的焦慮情緒及抑郁情緒評分比較
經護理后,對照組患者的焦慮自評得分為(38.65±2.61)分,而觀察組的評分則為(27.46±2.88)分,經分析發現,t=16.286,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00<0.05)。對照組的抑郁自評得分為(39.66±2.15)分,觀察組相比較對照組明顯偏低,得分為(28.74±2.96)分,t=16.88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00<0.05),說明組間比較差異顯著。
2.2 兩組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通過對比兩組的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發現對照組中共發生4例并發癥,其中包括2例切口感染,1例皮下氣腫和1例吻合口瘺,發生率為21.05%。但觀察組中無一例患者發生并發癥,發生率為0。經分析,x2=4.471,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34<0.05)。
2.3 對比兩組患者的住院時間
對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的住院時間進行比較,住院時間分別為(7.85±1.26)d、(12.38±1.85)d,t=11.448,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00<0.05)。
3 討 論
舒適護理是一種人性化的護理模式,此種護理模式將患者作為各項工作開展的中心,旨在為患者提供舒適的生理和心理干預,并為患者提供系統、科學、針對性的護理服務。舒適護理重視了患者的需求,不僅著眼于整體,還關注著細節,能夠最大程度上發揮護理人員的主觀能動性和工作積極性,豐富臨床護理內容,以促進護患關系的和諧、健康發展,提高護理滿意度。
在此次研究中,對比了單用常規護理和常規+舒適護理兩種護理模式,經研究發現,增加舒適護理的患者與僅給予常規護理的患者相比,焦慮和抑郁程度改善程度更為明顯,說明舒適護理可緩解患者的不良情緒。并且,采用舒適護理可提高手術的安全性,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更低,并且患者的住院時間更短,說明實施舒適護理可改善預后,患者的住院時間更短,花費的費用更少,可減輕患者的經濟壓力和心理負擔。本結果與以往報道中的結果較為相似[6],這說明舒適護理在臨床上具備一定的應用價值。
總而言之,將舒適護理應用于腹腔鏡直腸癌根治術的圍術期,可緩解患者的心理和情緒,提高患者的治療依從性,同時可將術后的并發癥發生率降到最低,住院時間更短,具備臨床應用和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1] 劉春艷,孫 麗等.舒適護理對腹腔鏡直腸癌根治術患者的應用價值分析[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6,7(3):212-213.
[2] 符鳳麗,春寧娟.舒適護理在腹腔鏡直腸癌根治術中的應用價值[J].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2016,1(19):191.
[3] 連琳琳.探討舒適護理對腹腔鏡直腸癌根治術患者舒適程度的影響[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6,8(21):218-219.
[4] 吳俊萍.舒適護理在腹腔鏡直腸癌根治術患者圍術期的應用[J].內蒙古醫學雜志,2016,48(2):252-253.
[5] 龔淑蘭,魏春霞,余其風.舒適護理在腹腔鏡直腸癌根治術中的作用探析[J].當代醫學,2016,22(31):86-87.
[6] 劉 莉,齊 樂.腹腔鏡直腸癌根治術中舒適護理的臨床應用[J].中國醫藥指南,2017,15(3):243-244.
本文編輯:趙小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