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春梅
【摘要】目的 分析中醫中藥以及抗生素在感冒治療中的療效。方法 選取某院2018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700例感冒患者,隨機并平均分成觀察與對照組,前者實施中醫中藥的治療,后者接受抗生素的治療,分析兩組的治療效果。結果 觀察組感冒患者的有效率是100%,對照組感冒患者的有效率是74.29%;觀察組不良反應率為3.43%,對照組不良反應率為38.86%,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對感冒患者實施藥物治療的時候,中醫中藥體現很強的治療效果,同時不良反應率較低,能增加患者的滿意度。
【關鍵詞】中醫中藥;抗生素;感冒患者;治療效果;不良反應
【中圖分類號】R969.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8.29..02
人們會采取藥物治療的方式緩解和治愈疾病,藥物成為生活中常見的事物。在諸多藥物中,抗生素是一項常見的臨床藥物,同時也是一項濫用程度較高的藥物[1]。以感冒為例,很多患者會通過服用抗生素的方式治療該疾病,但是整體治療效果不是很好,還經常出現不良反應。而中醫中藥是我國藥學發展的瑰寶,對諸多疾病有著很強的治療效果,同樣對感冒有著較好的治療功效。本次研究以某院收治的700例感冒患者為研究對象,分析中醫中藥以及抗生素呈現的治療效果。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8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700例感冒患者,隨機并平均分成觀察與對照組,各350例。觀察組有女282名,男68名,年齡4~75歲,平均(34.29±8.34)歲。對照組有女190名,男160名,年齡3~76歲,平均(36.02±7.92)歲。兩組患者在基本資料比較上不具有明顯差異,可以實施醫學比較。
1.2 方法
觀察組實施中醫中藥的治療。針對350名感冒患者,醫生依照辯證理論進行治療,具體治療方式為:對初期風寒感冒患者實施麻黃湯的治療;對外寒內熱的患者采取大青龍湯的中藥治療;對感冒發熱患者進行白虎湯的治療。
對照組的350名患者實施抗生素的臨床治療。依照患者感冒情況采用不同的抗生素,有220名患者采用阿奇霉素的治療,130名患者采用頭孢的治療。
1.3 評價標準
通過對患者進行藥物治療之后,分析兩組患者總體的治療效果,同時也分析兩組患者出現的不良反應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當中的所有數據均采用SPSS 17.0統計軟件進行處理,計數資料、均數比較。計量數據分別采用數(n)率(%)表示,t檢驗、x2,檢驗表示,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2]。
2 結 果
2.1 有效率
通過對研究成果進行分析,得知觀察組350名感冒患者的治療有效率是100%,對照組感冒患者的有效率是74.29%(260患者治療有效),呈現統計差異。說明中醫中藥對感冒患者的治療效果要高于抗生素。
2.2 不良反應
在本次實驗研究中,有9例觀察組患者出現惡心嘔吐的反應,3例觀察組患者出現頭疼的不良反應,不良反應率為3.43%。對照組不良反應率為38.86%,其中有88例患者出現惡心嘔吐的不良反應,有12例患者出現皮膚過敏反應,有16例患者出現腹痛的不良反應,有20例患者出現淋巴細胞與白細胞減少的不良反應。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的數據呈現統計學差異,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中醫中藥的治療效果較好且安全性較高。
3 討 論
感冒是一項常見的疾病,容易讓患者出現頭痛、流鼻涕以及咳嗽等癥狀,影響其生活質量。很多患者會通過服用抗生素的方式治療該疾病,但是整體治療效果不是很好,還經常出現不良反應[3]。通過對中醫中藥進行研究可以發現,它對感冒有著較好的治療功效,不良反應發生的幾率比較小。為此,本次研究選擇某院收治的700例感冒患者,隨機并平均分成觀察與對照組,前者實施中醫中藥的治療,后者接受抗生素的治療,分析兩組的治療效果。
治療結果顯示,觀察組350名感冒患者的治療有效率是100%,對照組感冒患者的有效率是74.29%,要遠遠低于中醫中藥的治療效果。同時,觀察組不良反應率為3.43%,對照組不良反應率為38.86%,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不良反應的癥狀進行深度分析可以看出,抗生素導致的不良反應癥狀比較多,同時也會影響身體機能,減少白細胞等重要身體要素。
實驗表明在對感冒患者實施藥物治療的時候,中醫中藥體現很強的治療效果,治愈率要高于抗生素的應用。同時,中醫中藥的不良反應率較低,能增加患者的滿意度。為此,可以將中醫中藥應用到臨床治療中,強化臨床治療感冒的效果。
參考文獻
[1] 劉小霞,魏 雙.抗生素與中醫中藥兩種方法治療感冒的療效比較[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6,4(24):143+146.
[2] 張 芳.中西醫結合治療感冒后咳嗽325例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6,14(12):191-192.
[3] 李燦暉,羅惠冬,余綺釧.杏蘇止咳顆粒與蘇黃止咳膠囊治療感冒咳嗽的療效比較分析[J].海峽藥學,2016,28(01):125-126.
[4] 中藥灌腸劑治療小兒外感發熱215例臨床觀察[J].武月萍,張建剛.現代預防醫學.2012(14).
[5] 中藥藥浴對風熱型小兒外感發熱的退熱療效觀察[J].侯江紅,單海軍,王曉燕,王 林,董志巧,朱 瑛,李 瑋.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2012(04).
[6] 麻黃湯加減治療小兒外感發熱126例[J].李金萱,叢 艷.河北中醫.2010(12).
本文編輯:趙小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