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為了促進中職教育事業的良好發展,需要注重對中職班級管理現狀的研究,并能通過運用“三人制”自主管理這一模式,為學生綜合素質培養提供有效途徑。文章主要圍繞“三人制”學生自主管理模式及構建意義,建立“三人制”學生等自主管理模式的有效措施等方面展開討論,進而為中職班級管理模式的選擇提供借鑒。
關鍵詞:自主管理模式;“三人制”;運行機制
中圖分類號:G637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18-05-24
作者簡介:周家付,男,湖南省永州工貿學校教師,高級講師,本科。
一、“三人制”學生自主管理模式及構建意義
1.“三人制”學生自主管理模式
“三人制”學生自主管理模式屬于一種較為新穎的中職班級管理方法,該管理方法的理念符合《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等文件提出的“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堅持平等對待學生……發揮學生主動發展、自我教育的積極性”等要求。“三人制”學生自主管理模式能夠以三人為基本單位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而在學生自由組合的基礎支持下,各小組需要推選出負責人,負責人在小組成員的日常學習生活中發揮著協助與督導的作用。而深入分析不難發現,“三人制”學生自主管理模式具備多方面特點:首先,“三人制”學生自主管理模式在開展中不僅需要學生自由組合,也需要教師通過座位編排為三人小組自主管理提供支持。其次,“三人制”小組嚴格意義上屬于自主管理和學習互助的小組,這就使得中職學生能夠在“三人制”學生自主管理模式的不斷推進中加強彼此的認同與契合程度,小組互助和彼此良性影響也將由此實現。再次,由于每個“三人制”小組均有負責人,這便為中職學生自主管理模式提供了保障性支持,而負責人會在同組成員受罰時接受相同處罰,因此負責人會更積極地參與到“三人制”小組管理中。最后,班主任的直接教育管理能為“三人制”學生自主管理模式的落實提供支持,班級管理制度也將作為模式運行的依據,中職學生將由此真正了解自身錯誤,其日常學習行為也將在“三人制”學生自主管理模式的不斷運行中實現較好規范。
2.構建意義
在中職班級管理中運用“三人制”這一學生自主管理模式,主要具有以下兩點優勢:一是,在該模式作用下能促使班干部角色得到重新定位,營造和諧的班級環境。在學生自主管理模式下,班干部身份從管理者轉變為服務者,可與其他同學處于平等地位進行良性溝通。班主任主要發揮引導作用,而具體細節事務則由班干部完成,使得班級管理模式能良好運行。二是,利用“三人制”的管理模式,能充分發揮班級各成員作用,調動學生管理積極性,可有效提高班級管理質量及效率。
二、建立“三人制”學生自主管理模式的有效措施
1.管理模式運行前的準備階段
為了充分發揮“三人制”學生自主管理模式的應用價值,則需要做好該模式運行前的準備工作[1]。首先,班主任應根據學生特點來安排三人小組,并按照小組組建方案來編排教室座位,為各小組成員溝通交流提供平臺。其次,需要選擇小組負責人。如班主任會鼓勵小組各成員說出自己推薦人選,綜合學生素質水平以及小組成員建議,推選出責任感較強并且學習成績優異的學生為組長,帶領和幫助其他小組成員完成學習任務,加大小組內部的自律性。最后,班主任應在與學生共同協作下完成班級管理制度的制定,將其作為學生自主管理行為開展的重要依據。
2.相關配套制度的建立
學生自主管理效果實現的關鍵在于充分發揮小組負責人在督導小組成員學習及紀律等方面的積極作用,以便保證管理模式的正常運行。為了確保督導行為的合理性,需要借助自主管理相關制度的作用,在制度規范作用下,為小組負責人督導責任的完成提供制度保障。例如,部分中職班級會采取小組負責人輪流值日的制度,建立該制度可幫助小組負責人充分掌握小組成員學習行為及心理變化情況,并將上述信息反饋給班主任,由班主任對個別學生進行教育工作,引導學生樹立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及價值觀。
另外,班主任還需要注重教師信息反饋制度的建立。在自主管理模式運行過程中,教師應明確自身在班級管理中的引導作用,并能針對班干部提供的學生信息對班級進行直接管理[2]。為了掌握班級學生實際情況,班主任需要與各科教師建立完善的溝通機制,在與任課教師溝通過程中收集學生的相關信息,從而為班級管理模式的有效運用提供保障。同時,從學生角度出發,班主任還應建立學生德育量化制度,幫助學生改善自身存在的不足。培養學生綜合素養是建設班級管理模式的主要目的,要想充分發揮管理模式運行價值,有必要在德育量化制度作用下,及時評價學生自主管理效果,這是提高中職班級管理質量的有效措施。
3.自主管理模式運行流程
在對學生自主管理模式運行流程進行分析時,可發現該模式主要按照以下步驟展開:首先,三人小組開展自主管理工作,小組負責人按照班級管理制度,督導小組成員學習和日常行為的規范化,同時將重要信息反饋給班主任。其次是班主任應及時收集小組自主管理有關信息。例如,班主任在管理班級時,將通過小組負責人信息反饋、班干部信息反饋以及任課教師信息反饋等渠道,來全面收集班級自主管理的有關信息,并對學生自主管理這一管理模式的運行效果作出合理評價。最后,班主任需要針對信息反饋內容,對班級管理中存在的重點問題進行分析并采取合理的解決措施。班主任應整合收集的學生自主管理的相關信息,對自主管理模式的應用情況進行合理評價,進而確保學生自主管理開展效果滿足班級管理需求。
4.其他應關注問題
除上述建立“三人制”學生自主管理模式的有效措施,以下幾方面“三人制”學生自主管理模式建立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問題也必須得到關注。首先,如出現“三人”為單位的編組僅剩一人或兩人的情況,應將剩余未編組學生劃歸前后或相鄰小組,這是由于“三人制”學生自主管理模式在建立初期考慮了中職學生自主管理和教師活動的便利性,三人一組能夠形成較為穩定的群體氛圍并方便中職學生開展集體活動,而通過將剩余未編組學生劃歸前后或相鄰小組,可較好貫徹“三人制”學生自主管理模式開展的初衷。其次,小組負責人與組員關系較好且自身各方面表現較差的情況較為常見,為了避免這種情況影響出現,班主任必須做好小組負責人的引導與教育工作。再次,為避免“三人制”學生自主管理模式運行中班干部無法發揮自身作用的情況出現,班主任可將班干部打散編入“三人制”小組,由此班干部的作用將不僅局限于在具體的班級事務上提供服務,更能夠通過自身言行對其他同學帶來較為深遠的積極影響,班級管理工作也能夠由此獲得有力支持。因此班主任必須在開展“三人制”學生自主管理模式探索的同時做好班主任的引導與教育工作。最后,“三人制”學生自主管理模式在構建中必須貫徹“制度管人,以理服人”的原則,這里的“制度管人”原則要求小組負責人結合班級規章制度開展小組成員學習與生活的協調督導,這一過程中必須做到“對事不對人”“功必獎,過必罰”;而對于出現嚴重錯誤的學生,小組負責人則需要貫徹“以理服人”原則,這一原則下小組負責人必須避免采用簡單粗暴的手段管理小組成員,必要時班級干部、班主任也必須在其中發揮作用。
總之,班級管理水平的提高始終是中職學校重點關注的內容,需要在采取適當管理模式的條件下,為班級管理良好效果的實現奠定基礎。在對“三人制”學生自覺管理模式運行重要性進行分析時,可發現主要體現在重新定位了班干部角色以及發揮班級全體成員的積極作用等,是應用性較強的一種管理模式。并且通過采取建立有關配套制度,優化自主管理模式運行流程等措施,能有效促進“三人制”管理模式的高效運行。
參考文獻:
[1]李 昂,陳雅潔.“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學生自主管理模式[J].高等教育研究學報,2015,38(3):90-93.
[2]肖 敏.試談中職“三人制”學生自主管理模式的構建[J].職業技術,2014(Z1):159-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