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作為培養幼兒園青年英才的重要途徑之一,學習共同體的建構已經成為時代的主旋律。基于學習共同體,通過展示交流、資源共享、專家引領等形式多樣的策略,有助于實現資源共享、互補優劣、互利共贏的教育均衡局勢,有利于促進幼兒教師專業發展,促進幼兒園青年英才的成長。
關鍵詞:學習共同體;青年英才;幼兒園
中圖分類號:G615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18-06-24
作者簡介:楊惠真,女,福建省廈門市同安區興國幼兒園書記、園長,高級教師,本科。
一、建構學習共同體的背景
“要樹立強烈的人才意識,尋覓人才求賢若渴,發現仁愛如獲至寶,舉薦人才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各盡其能……”習近平總書記對人才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這些指示涉及人才培養、引進、使用和激勵等各個方面,極大地豐富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人才理論內涵,揭示了人才對民族振興和國家富強的重大意義。工作在幼兒園管理崗位上的教師更應擁有廣納英才的博大胸懷,致力于造就一支宏達的高素質人才隊伍。
當前,幼兒園優秀的青年教師都在各自的幼兒園工作,交際圈比較窄,學習機會比較少,專業發展比較慢。建構學習共同體,可集其他幼兒園青年英才教師與資源為一體,打開園際之間師資互補、資源共享、合作共贏的新局面。
二、構建學習共同體的本質
“共同體”是一個溫暖而舒適的場所,一個溫馨的“家”,在這個“家”中,人們彼此信任、互相依賴。“學習共同體”一詞的英文是“learning community”,也可以譯為“學習社區”,目前還沒有一個比較公認的定義,大概是指一個由學習者及其助學者(包括教師、專家、輔導者等)共同構成的團體,他們經常在學習過程中進行溝通,分享各種學習資源,交流彼此的情感、體驗和觀念,共同完成一定的學習任務,在成員之間形成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的人際聯系。“學習的社會文化觀將學習隱喻為社會實踐中的意義協商,因而實踐共同體是學習共同體的一個恰當的原型。”
筆者認為學習共同體以“共同發展”為本,通過展示交流、資源共享、專家引領,提升幼兒園青年教師專業水平,搭建幼兒園園際間青年英才教師專業發展對話交流平臺,提高幼兒園保教質量。學習共同體構建在本質上意味著教學文化的轉變,啟動了教師個體之間、個體與群體之間以及群體與群體之間的互動機制,增強教師參與學習和研究的積極性,克服可能出現的“懈怠”或“心理拒斥”現象,將自我驅動和人際互動統一起來。學習共同體的建構將有助于為幼兒園教師發展自身的實踐性知識提供有效環境,有助于幼兒園教師個人智識與團體智識的良性互動及提升,有助于推進幼兒園教育變革。
三、建構學習共同體的策略
1.展示交流——跨區域學習共同體
古往今來,人才是第一資源。辦好幼兒教育,就要聚集天下英才而用之。當然,我們不可能將所有幼兒園的英才都納入懷中,但是,我們可以將各區域、各幼兒園、各部門的優秀青年人才召集起來,組建“學習共同體”。 跨區域學習共同體的參與對象包括出類拔萃的名園或強園、農村學園中的弱園或新園……在這個大的共同體陣營中,組建跨區域學習共同體,實現資源共享、互補優劣、互利共贏的教育均衡局勢,促進共同體框架下的幼兒園青年教師的專業發展。其形式是多樣化的,主要從術業、讀書、教學等方面開展精彩紛呈的活動,探索共享、合作的教育均衡局勢,為培養幼兒園青年英才搭建平臺。教師是教育之原點,英才教師是教育之制高點。只有博覽群書,廣泛吸納青年英才,才能以豐厚的專業素養走向課堂,才能使自己的教學高屋建瓴。
學習共同體體現出鮮明的“破壁”功能:它打通了幼兒園之間的文化界 限,分享園際優質教育資源,交流園際優秀教育理念;它突破了學科之間的知識界限,一切著眼于幼兒的發展,一切著眼于教育理想的構筑;同時,它放大了教師的角色效應,從本園走向區域,從“本園教師”角色走向“區域教師”的角色。教師在學習共同體中發展個性、展示自我,達到自我實現。學習共同體改變了教師的成長方式,讓教師充分生長在超越自我的行動體驗中。
培養幼兒園青年英才,打造幼兒優質教育,建構區域學習共同體,需要幼兒園教師樹立合作、共享、終身學習的理念,堅持取長補短,完善自身的學養;堅持互助共贏,實現自身的成長。
2.專家引領——師徒學習共同體
構建園際師徒學習共同體,包括“一師多徒”團隊和“一徒多師”團隊。“一師多徒”團隊指一名師傅帶多名徒弟,徒弟可跨園,讓異園徒弟也能得到其他學園優秀教師的指導,而園際徒弟之間可以取長補短、博采眾長,實現教育均衡化。“一徒多師”團隊即每位徒弟拜多名師傅,接觸眾多優秀幼兒園的教師、進修教研員和專家學者,從中汲取多樣化的教學經驗。師徒結對應遵循一定的流程,遵守特定的管理流程,完成相應的任務,方能真正實現教師的專業發展。
教師學習共同體的核心是合作文化,它要求共同體成員有改進教學和幼兒學習的共同愿景,成員之間為實現共同目的而相互支持和合作,在合作中對改進教學和自身學習不斷進行反思性的專業探究,從而真正做到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專業引領和持續學習。教師學習共同體的構建需要幼兒園教師認同自己作為共同體成員的身份,發展自己作為共同體成員的能力,同時領導者和促進者要在幼兒園教師學習共同體的構建中發揮作用。所以,領導者應經常為共同體引進專家,定期開展研討、培訓等活動,為學習共同體的教師們提供學習的契機。
構建擁有不同經歷和背景的師徒學習共同體,從而形成一個集知識與智慧的團體。這兩個團體打破傳統局限于本園內師徒模式,最大特點是具有跨園、跨區、跨部門的廣泛性,高度凝聚力,管理規范化,又是相互交叉的。團隊成員互相督促、互相激勵、互相學習,發揮各自潛能,高效、高品質地完成特定的任務。師徒學習共同體創設了良好的研修氛圍,搭建了教師專業成長的平臺,促進了教師群體奮發向上,追求自我專業發展,為培養更多幼兒園青年英才教師增添羽翼。
3.資源共享——網絡學習共同體
以移動互聯網、智能終端、云盤等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對教育的影響已初見端倪。教育不僅是一個動態的過程,更是與時俱進的過程,隨著移動終端的普及,構建網絡共同體勢在必行!比如,設立微信公眾號,分享共同體相關的資料和資訊,讓信息傳遞更加便捷與高效。又如,建立網絡云盤,成立資源共享平臺,共同體成員分享各園資源,包括優質教學設計、視頻、課件等,互惠互利,提高教學效率與品質。再如,建立網絡研修平臺,這是一個互動的、自由的平臺,共同體成員可以設置自己的專屬空間,在空間上發表公開課、講座、教學案例或心得等。而其他教師可以跟帖發表評論,形成一個互動與交流的平臺。
建構網絡學習共同體,我們倡導教師要樹立三種理念:一是樹立開放教育的理念,教師學習的內容與形式均要開放;二是樹立終身教育的理念,要求教師從自身的不足出發,利用網絡不斷地、經常性地為自己“充電”;三是樹立主體教育的理念,強調激發教師個人的學習動機,喚起教師終身學習的積極情感,形成不斷學習的強烈愿望。網絡學習共同體可增強教師參與學習和研究的積極性,縮短教師學習的途徑,提高學習的效率,節約了時間和精力。所以,網絡學習共同體是當前最受青年教師歡迎的一種新型學習平臺。
總而言之,建構學習共同體實現共享、合作的最大化,實現專業發展的最優化,為培養更優質的青年英才提供最大可能。每位教師都是獨特的,有著獨特的發展途徑。不同的幼兒園,構建學習共同體的途徑也截然不同。所以,學習共同體的建構一定要根據幼兒園的具體情況這個“本”來進行,方為上策。
參考文獻:
[1]趙 健.學習共同體——關于學習的社會文化分析[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05.
[2]張青瑞.幼兒園青年教師可持續發展機制研究[J].山東英才學院學報,2013(2):2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