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以高職模具專業為例,針對目前高等教育階段的人才培養方式及授課模式進行研究,對現有課程體系進行課程重新分類,并提出了一種多課程并行授課的教學模式。該模式強調改變理論課程與實踐課程、先修課程與后修課程等各自單獨授課的傳統方式,對各課程知識點進行重新整合,多課程并行開展,以專業最終培養目標為落腳點搭建空間一體的立體課程體系,實現具有扎實理論基礎與熟練實踐技能的高素質人才的培養目標。
關鍵詞:并行授課;課程體系;教學目標;培養方案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18-06-20
作者簡介:紀飛飛(1990—),男,助教,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數字化設計及先進制造技術。
課程體系包含教學內容和進程兩大方面,是高校開展教學活動的基礎。課程體系決定了學生的知識結構和專業素質,是實現培養目標的載體,是保障和提高教育質量的關鍵[1][2]。當下中國高等院校因生源質量、專業結構、師資發展水平、教育教學設施條件等差異,導致課程體系建設各不相同。但依據專業服務于產業的宏觀發展理念,其課程結構主要可分為橫向結構和縱向結構兩大類。橫向結構主要包括必修課程和選修課程;縱向結構主要包括普通教育課 程、學科基礎課程、專業基礎課程和專業課程[3]。
目前,我國高校在進行專業課程體系建設時大多采用將專業基礎課與專業課分開設置,模塊化拼接的教學方式。傳統的培養方案制定則是基于先基礎理論學習,后專業知識和實踐應用學習的理念,分別將本專業所涉及的所有課程按三年在校時間進行歸置后每門課程獨立授課、考核與評價。但由于專業課具有較強的專業性,若先開展專業基礎理論授課,內容復雜、抽象,不便于理解;若先開展專業知識和實踐應用授課,無基礎理論的支撐與鋪墊,更是首尾不兼顧,收效甚小。先理論與先專業實踐應用的對立關系對高校課程體系及授課模式均提出了迫切的改革要求。
文中從職業發展要素出發對現有課程體系進行課程重新分類,提出專業基礎理論課與專業實踐應用學習課相互嵌入,不同類型課程并行開展,形成理論—實踐—理論的良性循環教學的模式,有效地實現了先理論與先專業實踐應用的對立統一,提高了教學質量與水平,并具有廣泛的借鑒意義。
一、職業發展因素下的課程結構分類
高職教育既有高等教育階段的屬性,也側重于職業教育。現階段高職教育師資均屬于本科及以上高學歷人才,對專業理解容易受自身教育經歷束縛,無意識以本科模式為基準,從而偏離高職以培養掌握主干技術,側重實際應用技能的定位[4]。
本文借鑒德國職業教育成功經驗,并結合國內機械行業實際情況,基于機械工職業資格標準與企業對員工職業能力要求,制定了圍繞學生職業發展目標和企業崗位目標的新的課程結構分類體系。以職業發展為主線,將模具專業課程體系重構為職業素質課、職業基礎課、職業能力課和職業發展課四大類,其具體課程結構分類如下表所示。
表中所示課程結構以職業發展過程為導向,按照時間逐次開展教學活動。采用基于學生職業發展路徑為主線的課程結構體系可以更加清晰地表達專業人才培養的定位,從結構體系中可直觀體現所培養學生的不同學習階段及發展目標,更有利于指引教育教學活動的開展。
二、多課程并行授課模式
在職業能力培養階段,目前大部分高職院校采用的是不同教師各自承擔所授課程教學活動;不同課程之間獨立開展,最終拼湊完成職業能力培養所需全部課程教學,這樣造成學生無法完成整個專業知識體系的建立。各課程之間相互獨立的授課模式使學生很難把握不同課程之間的聯系,所學知識零散且不易理解,極大地影響了學習效果。
多課程并行授課模式提出通過課程知識點之間相互銜接關系進行不同課程的并行開展,根據學生學習思維對課程進行整合,從而實現不同課程知識點之間自然過渡,并且構建理論—實踐—理論的循環反饋學習模式,更好地促進學生對所學內容的理解與應用。其具體實施方式如下圖所示。
由圖所示,“機械圖樣的識讀與繪制”是職業能力培養課程的基礎,其圖形抽象復雜;而“機械CAD軟件及應用”是“機械圖樣的識讀與繪制”課程的直接應用,兩門課程并行開展,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三維建模與結構設計(UG)”與“CAD/CAE軟件應用(SolidWorks)”等三維建模類的專業技術課基于“機械圖樣的識讀與繪制”和“機械CAD軟件及應用”課程開展,且所繪三維模型對二維平面圖紙的理解起到促進作用。學生在進行二維識圖、繪圖課程學習的同時,教師開展三維建模課程教學,能讓學生充分參與機械設計產生全流程,對其職業素養的培養和職業意識的提升有著很大的作用。
“沖壓工藝與模具設計”“塑料模具設計與制造”和“逆向建模與產品分析”等課程則屬于專業應用課程。可以通過此類課程進行模具三維結構設計,并最終輸出二維圖紙,再次落腳于繪圖、制圖基礎知識點的應用。循環多次的知識點應用練習更加能夠讓學生學以致用,并導入項目式的教學手法實現理論與應用的完美銜接,從而在課堂上能夠提高職業人才的培養水平。
各課程之間均是相互作用,由理論到實踐再到理論的循環促進。多課程同時開展有效提升了課時利用率,同時豐富了課堂教學手段。但并行開展的同時需要兼顧知識點設計先后,如“機械圖樣的識讀與繪制”與“機械CAD軟件及應用”可分別作為理論學習與實踐練習并行開展,但前者又是后者的理論基礎,先理論后實踐的學習習慣也應被重視。因此,并行開展的同時注重知識點穿插設計,教學效果會更佳。
參考文獻:
[1]鈕 鵬,王曉初,楊春峰.“工程制圖與CAD”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J].沈陽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16(1):77-79.
[2]李 倩,王雪峰.基于BIM的獨立院校土木工程專業多課程聯合教學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16, 25(6):85-90.
[3]鄔艷艷,郭珊珊.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下高職課程體系的構建[J]. 中國教育學刊,2015(S2):31-32.
[4]呂 萍,慕芬芳.基于項目的多課程協同教學理念和實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4(1):171-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