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課改對我們當前的高中語文文言文閱讀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由于多種教學因素的盤根錯節,文言文教學依舊盛行“春風不度玉門關”的景象。對此,我們所有高中語文教師應當深刻意識到改革教學方法、創新教學思想的重要性,進而多措并舉,切實樹立“不破樓蘭終不還”的文言文教學引導觀念,進而提升文言文閱讀教學質量。
關鍵詞:高中語文;文言文;閱讀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33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18-05-31
作者簡介:王芳華(1979—),男,湖南衡南人,湖南省寧遠縣第二中學辦公室副主任兼督導室主任,一級教師,本科,研究方向:中學語文閱讀教學、語文高考閱讀技巧。
著名學者錢夢龍先生在他的《文言文教學改革芻議》中對文言文的教學指導是如此述評的:“文言文教學是語文教學改革的一個‘死角,即使在語文教學改革很紅火的年代,文言文教學這塊‘世襲領地上仍然是一派‘春風不度玉門關的荒涼景象?!贝送?,筆者在結合當前的高中語文文言文閱讀教學現狀的基礎上,也提出了一些可行性強的教學引導方法,希望以此可以促進文言文教學質量的優化。
一、高中語文文言文閱讀教學中的困惑
筆者通過多方征詢高中生在語文學習方面的現狀,找出了當前高中生們在語文學習中存在著“三怕”——怕文言文閱讀理解和背誦、怕寫作文、怕古詩詞。從學生們將文言文學習的難度排在第一的現象上來看,我們又足以看出文言文在教學中的分量。這些年來的高中語文文言文閱讀教學,也讓筆者看到了一些文言文閱讀教學中的客觀困惑:其一,文言文語言與我們當今時代脫節太深,許多學生難以理解文言類文章的主旨,因此,也就更加沒有學習和探究的欲望,比如文言文中一個非常明顯的知識點——古今異義,這便是這一文學體裁與當今時代脫節的最好例證。其二,在文言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多先讓學生背誦,而后帶領學生分析文言文的整體大意,并且在分析時,多是逐字逐句地翻譯。其實這樣的教學方法是非常不科學的,因為學生在背誦前根本不知道自己要學的是什么,也完全不懂文章是什么意思,所以,這樣的背誦頂多是停留在“嘴上”,而沒有深深印在學生大腦中。其三,高中語文文言文閱讀教學的方式偏單一化、固定化,高中生是我們思想潮流的先鋒,對各種時代的新鮮事物認知速度最快,因此,如果我們還將教學的步伐停留在傳統“口述+板書”的形式上,是很難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的。故而,綜合以上幾點來看,當前的高中語文文言文閱讀教學改革迫在眉睫。
二、多措并舉,切實提升高中語文文言文教學水平
1.將學習作為一種樂趣,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
我國古代著名教育家、思想家孔子先生曾經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睆闹锌梢钥闯?,能夠將學習當作一種樂趣的人,必然會在學習中獲得最深刻的體驗和感受,這便是我們進行快樂學習課堂創設教學探究的首要一步。另外,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習興趣可以助推學習質量的提升,使這種內在的學習心理需求轉化為學習前進的動力。所以,無論如何我們都要采用恰當的教學方法,來消除高中生對于文言文學習的抵觸、恐懼和厭棄心理,一種最為有效的途徑就是從學生的心理趨向、心理活動規律入手。
比如,引導學生對文言文中的某個話語進行集中探討,生成兩個對立的矛盾沖突隊形,這樣就容易激發學生對文言文課文的學習興趣。比如,在教學《鴻門宴》一課時,我們都知道該歷史故事的結局是項羽在烏江拔劍自刎,而劉邦奪得了天下,那么我們可以嘗試讓學生分析,如果當初項羽沒有在烏江自刎,而是逃回了故鄉,那么他是否還能在未來重新和劉邦一較高下?有的學生認為有這樣的可能,而有的學生認為不太現實,因為大局已定。如此,當學生們形成良好的討論對立局面時,那么實際上我們便已經激發了他們對文言文閱讀的興趣了。
2.引導學生反復誦讀,感悟文言文的深厚意境
“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蔽难泽w的高中語文課文,雖然在篇幅上相對冗長,但是也與古典詩詞一樣具有一定的韻律美和意境美,主要體現在對仗工整、前后押韻、平仄相合、韻律十足等,而這些文言的美感都是只有通過朗讀訓練才可以深刻體會出來,因此,我們可以積極引導學生配合專家朗讀輔助教學訓練,來感知古代先賢、文人墨客留下的寶貴詩詞經典,品味文言文抑揚頓挫、情緒轉折的韻律之美,品鑒文言作品的古典意境之美。
比如,在教學高中語文《鄒忌諷齊王納諫》一課時,我們如何引導學生對“臣誠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边@一課文的主旨句進行理解呢?一方面,我們可以結合課文下的注釋對本段進行翻譯;而另一方面,我們可以結合反復誦讀的方法,讓學生聆聽名家名師誦讀的典范,進而加深對本段的理解和體會。比如,有的學生經過多次朗讀之后,提出了自己的深刻認識:“老師,我覺得鄒忌是一個具有大智慧的人,他能夠照顧到聆聽者的自尊心,采用了比較委婉的方式指出當朝執政者的弊端,并且也容易得到較好的溝通效果,是我應當學習的榜樣!”如果學生能夠在反復朗讀之后發出這樣的教學感嘆,那么我們便可以說這一課已經達到了預期的文言文閱讀教學目的。
3.拓展文言文閱讀視野,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
高中語文文言文閱讀教學是高中階段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它無論是從學生綜合發展的角度還是從高考的角度來說,都是我們教師所不容忽視的。而為了讓高中生能夠知曉得更多,就必須將文言文閱讀教學的視野拓寬,因為在文言文閱讀考試時,能夠考到學生書本上原文的概率很小,而當下更多的是重視學生綜合閱讀能力的拓展,故而,閱讀教學中的“坐井觀天”是極為不可取的。對此,我們可以積極結合多媒體網絡檢索資源的優勢,從網絡中搜集到更多的文言文經典練習篇章,讓學生進行閱讀、理解,教給他們最佳的閱讀理解技巧、手段,并且在不斷的練習、挑戰、再練習、再次挑戰中獲得良好文言文閱讀習慣的養成,有效強化高中生的文言文閱讀技能。
4.指導分析“詞類活用”,克服古今異義理解困難
通過指導學生學會分析“詞類活用”,可以大大提升文言文教學的進度,因為,學生一旦懂得分析和巧妙運用詞類活用,那么想要理解一般的文言文閱讀文章的大意就不在話下。而難點就在于如何讓他們帶著興趣參與到詞類活用的學習中。筆者認為,可以從詞類活用與本用的區別教學入手。王世征先生在《詞類活用辨》中談到:“要正確判斷某詞是否活用,其前提是必須準確把握詞語的本義,從而確定其原屬詞類。如果對某詞的本義不確,便會誤解其原屬詞類。”比如,在《曹劌論戰》中就有“公將鼓之”,那么此時的“鼓”是何意?教材中給出的答案是“擊鼓”,名詞用作了動詞,是詞類活用的一種形式。但是這種說法在《說文解字》中卻被推翻了,因此,在教學中,我們要指導學生學會辯證、科學地看待“詞類活用”這一現象,能夠依靠自己的理解進行準確分析,進而克服古今異義理解的困難。
三、結語
在高中語文教育教學階段,我們應當深刻意識到文言文教學的重要地位,積極從多元教學的角度入手,激發高中生對文言文學習的興趣,讓“春風不度玉門關”成為過去,讓“不破樓蘭終不還”成為戰勝文言文教學困難的決心,實施科學的教學方法,以達到優化教學質量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孫 青.高中語文課本文言文注釋的問題思考[J].中學語文,2015(21):18-19.
[2]白 蘭.淺析文言文課后練習設計——以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三)為例[J].現代語文(教學研究版),2015(7):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