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師是學校教育的主力軍,是教育改革的實踐者,任何教育改革都離不開教師對改革方案的理解掌握和實施。因此,要推動學校工作的可持續發展,就必須建立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這就要求學校注重教師的繼續教育,加強教師的培訓工作。國內外的實踐表明,校本培訓對教師的素質提高有著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開展校本培訓,以促進教師綜合素質的提高呢?文章作者認為,校領導的認識要到位;要組建領導機構,落實領導責任;要完善培訓制度,制定培訓規劃;要建立評價機制,加強培訓管理;要重視職業道德,加強師德修養;要積極開展各類教研活動,切實提高教學水平;要豐富培訓形式,提高培訓效率;要加大科研力度,努力提高教師教學水平和科研水平。只有做好以上各方面工作,校本培訓才有望取得良好的成效。
關鍵詞:校本培訓;提高素質;教師主體作用;實踐和發展
中圖分類號:G451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18-06-28
作者簡介:梁玉蓮(1971—),女,廣東廣州人,小學一級教師,本科,研究方向:小學數學教學。
一、何謂校本培訓
校本培訓產生于20世紀70年代初的英、美等國。20世紀80年代以后,隨著教師專業化運動的不斷發展,各國展開了以學校為中心的教師培訓計劃。我國的教師校本培訓產生于20世紀90年代中后期,鄭金洲教授認為校本培訓是指源于學校發展的需要,由學校發起和規劃,旨在滿足學校每位教師工作需要的校內培訓活動。它既可以在整個學校的水平上進行,也可以在部分部門或某一科目上進行,還可以是兩三所學校間相互合作進行。劉堯教授認為中小學教師校本培訓是指在教育專家指導下,以教師任職學校為基本培訓單位,以提高教師教育教學能力為主要目標,通過教育教學和教育科研活動來培訓全體教師(含職工)的一種全員性繼續教育形式。我們認為,校本培訓是在開展繼續教育工作中,以學校為主要陣地,以教師互教互學為基本形式,利用在崗和業余時間進行自學的一種進修模式。為抓好校本培訓工作,使它逐步走上規范化、制度化和科學化的軌道,切實促進教師的綜合素質提高,我們有必要對如何開展校本培訓進行探討。
二、如何開展校本培訓
1.校領導的認識要到位
校長是校本培訓的設計者和負責人。校長要充分認識到開展校本培訓的重要性、緊迫性和必要性,明確自己肩負的責任,進一步提高自主管理系列水平,把開展校本培訓作為提高教師綜合素質的一項系統工程來抓,把校本培訓工作抓緊、抓好。為了加強對學校繼續教育工作的領導,要成立以校長為首的繼續教育工作領導小組,認真規劃和組織全體教師學習有關教師繼續教育的法律、法規和上級文件,使每一位教師深刻領會其精神,以全新的理念、積極的態度,充分認識到實施教育的必要性和緊迫性,提高教師參加繼續教育的自覺性和積極性。
2.組建領導機構,落實領導責任
學校要建立健全的領導實施機構,保證校本培訓的順利開展。學校的校本培訓應在校長的統一領導和指揮下,由副校長、教導主任、科組長分工負責,有計劃、有組織地開展教師的培訓活動,并做好督促、檢查、考核工作,把校本培訓的任務落到實處。
3.完善培訓制度,制定培訓規劃
教師繼續教育考核旨在提高教師的教學基本功和教師的全面素質,從而使教師隊伍更好地為教育服務、為學生服務。學校要根據教育形勢發展的要求及學校的辦學特色,根據上級制定的方案,根據教師的實際情況,制定出學校的校本培訓規劃和每學期的校本培訓計劃,做到既有長遠規劃,又有短期計劃。培訓形式盡量多元化,做到課堂觀摩式、沙龍研討式、師徒結對式、體驗訓練式等相結合,讓每位教師都能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培訓方式。
4.建立評價機制,加強培訓管理
開展校本培訓要有明確的目標,并建立相應的評價機制,以便實施和管理。在校本培訓的過程中,學校要加強教師自學的管理,為每位教師建立個人業務檔案,對教師制作完成的課件、教案設計、說課材料、教研課實錄、課題實驗報告、論文等,做好記錄存檔,并與考核、評優、晉級、職稱評審等掛鉤。這些都與每位教師的切身利益息息相關,成為一種無形的壓力,使教師感受到必須不斷學習、不斷提高。另外,加強教師的“自培”,實現自己規劃、自己培訓、自己輔導、自己管理、自己考核,讓教師在自我診斷的基礎上充分發揮主動成長的積極性。
5.重視職業道德,加強師德修養
教師大計,師德為本。師德建設是教師規范職業道德,擔負起教書育人重任的基礎性工程。加強師德修養,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
(1)全面開展以師德教育為重點的公民道德建設,把《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的學習放在首位,深入研讀《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并與師德測試緊密結合起來,推動高尚師德的內化于心與外化于行。
(2)通過征集師德論文、師德知識測試、寫讀書筆記、專家輔導報告等形式來提高教師的職業道德修養水平,促使全體教師在學習和實踐活動中受到感染,端正工作態度,確認育人的新觀念,達到修己正身、修己育人、升華人性的目的,把愛崗敬業、嚴謹自學、勇于探索創新、勇擔責任、自覺提高師德修養轉化為每一位教師的內心需求及動力,讓其尊重學生、愛護學生、了解學生,真正成為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也在教書育人中成就自我、實現價值。
6.開展各類教研活動,切實提高教學水平
教師的勞動具有很強的個體性,但個體的成功需要在群體中孕育,這就離不開教師之間的團隊合作。學校可以組織開展以下六種集體教研活動。
(1)集體備課。學校可以各學科教研組為單位,以主管行政和科組長為主導,共同研究課堂的準備活動。一般是先集體備課,集思廣益,盡情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實現資源的共享,然后每位教師根據自己的教學特長、班級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個人備課。集體備課與個人備課的結合,可將集體的智慧和教師個人的特長充分結合,實現最優的備課效果。
(2)課例研究。學校可成立教師研究小組,采用“請進來”的策略,邀請專家學者來現場指導,讓教師們學習有關文獻和理論知識,結合課例交流分享體會和建議,任課教師按改進的計劃上課,請專家和研究小組成員聽課,課后反思原有設計與實際效果的差距,再修改教案、再上課、再討論,由執教者反思整個過程并寫成案例分析或實驗報告。這樣,教師在“案例培訓”中能真正解決在教學中出現的問題,增長專業技能,提高教學水平。
(3)示范教學。各科組選取一兩位業務能力較強的教師進行示范教學,一般包括聽課、說課、反思、交流、討論等活動,讓其他教師領悟教學的要領和技巧,并增強教師敬業、樂業的職業意識,還可以用觀賞教學錄像作為替代方式。
(4)小組研習。以小組方式共同研讀、討論學校制定的某一特定教學模式或教學方法,探討在實施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以熟悉和掌握教學模式和方法的知識基礎與解決問題的策略。研習對于每位教師來說,不僅只是學習到書本的或者理論的知識,更在于學習到其他教師的實踐經驗,這是個別學習所無法實現的。
(5)協作上課。即以骨干教師為主導,同級或同年部教師圍繞一個中心同上一堂課。教師們要先集體備課,切磋磨合研究教學環節,上課的過程是教師與教師、教師與學生同時面對面直接交流、學習提升的過程。
7.豐富培訓形式,提高培訓效率
(1)“請進來、走出去”。針對學校開展的各項培訓活動,邀請各種專家、學者到學校講課、指導;從校長到一線教師都要經常外出參加全國、省、市、區各級教學研究學習、觀摩活動,不斷拓寬知識視野,吸取先進經驗,提升專業素養。
(2)加強教師信息技術培訓。為滿足現代教育技術的發展需要,學校要把以計算機及網絡為基礎的現代教育技術培訓作為校本培訓的重要內容,認真規劃并組織教師參加多媒體課件制作和上網培訓。培訓要求每位教師掌握網頁制作和動畫制作,以此作為實現全員校本培訓目標的突破口,做到人人學會上網,人人使用多媒體設備,人人會制作簡單的多媒體課件,從而更好地為教學工作提供方便。學校可以訂購大量的教育報刊,規定每學期閱讀摘錄的數量,每期末進行檢查。
(3)狠抓青年骨干教師隊伍培訓。青年骨干教師是學校的精髓,是推進學校教育改革的生力軍。提高青年骨干教師的教科研能力是建設跨世紀高素質教師隊伍的關鍵,是學校實施繼續教育工程的重點,可以采取以下三點措施:①以活動促發展。發揮師徒掛鉤和“傳幫帶”的作用,調動每一位青年骨干教師的能動性與積極性,鼓勵青年骨干教師在優秀教師的指導下參加各級、各類的教學競賽活動,認真參賽,精心設計教案、設計課件,爭上精品課。②以科研促發展。要求青年骨干教師圍繞學校科研子課題進行教改實驗,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深入研究,做一名研究型的教師。積極參加各級論文的評比,提高青年骨干教師教科研理論研究水平,早出、多出研究成果。③鼓勵青年教師進行學歷提升。為鼓勵教師積極學習,學校應在經濟上給予適當的獎勵,做好青年骨干教師的培訓,帶動全校教師的不斷進步。
8.加大科研力度,提高教師科研水平
(1)學校應成立科研領導小組,加強對科研的指導工作,加強科研隊伍的建設,成立由校長任組長,副校長、教導主任、各科組長為組員的科研領導小組。明確不同人員的任務和職責,并納入年終業績考核計劃,充分發揮領導小組的指導作用。
(2)通過專家講座、科研培訓等各種形式加強理論學習,對確立課題、開題情況、研究資料、研究方案、過程研究等定期召開經驗交流會,經常性地開展研討會,充分認識科研工作的必要性、長期性、艱巨性,強化科研意識和自覺性,從小課題入手,切實提高教師的科研能力。
(3)重視教學與科研相結合的過程培訓,提高教師從實踐中搞科研的能力,培養良好的教學氛圍,使教育科研充滿勃勃生機,讓教師帶著任務去實驗,自覺在實驗過程中積累及總結,實現每次參與都有量的積累,形成人人參與教學教研的意識。
三、結語
以校本培訓為載體,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推動學校出名師、創品牌,是一個連續不斷的奮斗創新過程。面對新時代的要求,我們要進一步解放思想,堅持實事求是、開放、可持續發展的方針,用改革、發展、創新的辦法不斷推動教師綜合素質的提高。
參考文獻:
[1]彭詩瑯.成功教育系列叢書:21世紀校長全書[M].呼和浩特:內蒙古少年兒童出版社,2001.
[2]許玉林.組織行為學[M].北京:中國勞動出版社,1996.
[3]鄔志輝.現代教育管理專題[M].北京:中央電視大學出版社,2004.
[4]鄭金洲.走向“校本”[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1(6):11-14.
[5]劉 堯.教師“校本培訓”模式構想[J].教育發展研究,2001(3):47-48.
[6]湖北省十堰市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校本培訓實驗課題組.校本培訓“三型十環”模式的構建——十堰市校本培訓課題實驗報告[J].中小學教師培訓,2001(12):6-8.
[7]朱益明.論校本培訓的基本理念[J].教育發展研究,2001(11):4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