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洪強
摘要:2016年以來,短視頻迅速成為自媒體重要傳播平臺,吸引了大量用戶,越來越多的大學生成為短視頻的忠實用戶。本文基于短視頻的發展現狀和特點,通過對大學生使用短視頻的問卷調查,分析了短視頻對大學生價值觀的影響路徑,提出了積極的應對措施。
關鍵詞:自媒體 短視頻 大學生 價值觀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8)19-0009-02
根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第42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的最新數據,截至2018年6月30日,我國網民規模達8.02億,互聯網普及率為57.7%;我國手機網民規模達7.88億,網民通過手機接入互聯網的比例高達98.3%。智能手機的普及,自媒體時代的來臨,已經滲透到社會的各個階層,深刻影響、改變著每個人的工作、生活、社交,還有娛樂。
一、自媒體時代的來臨與短視頻的“爆裂式”發展
自媒體(We Media),是2003年7月由美國人謝因·波曼(Shayne Bowman)和克里斯·威利斯(Chris Willis)在“We Media”的研究報告中首次提出:We Media是一個普通市民經過數字科技與全球知識體系相聯,提供并分享他們真實看法、自身新聞的途徑。自媒體平臺包括:博客、微博、微信、百度官方貼吧、論壇等網絡社區。2016年以來,一種自媒體的新型平臺日益活躍,即短視頻平臺。短視頻即短片視頻,是一種互聯網內容傳播方式,一般是在互聯網新媒體上傳播時長在5分鐘以內的視頻內容;隨著移動終端普及和網絡的提速,短平快的大流量傳播內容逐漸獲得各大平臺、粉絲和資本的青睞。
與傳統媒體相比,短視頻具有極其鮮明的“自媒體”特征。第一,“去中心化”的傳播主體。自媒體環境下,每個人都可以成為信息傳播的“節點”。此時,每個人既是信息的傳播者,也是信息的接受者。在自媒體時代,每個節點都在這種信息交互作用中扮演著雙重角色。第二,“核裂變化”的傳播能量。短視頻的傳播主體具有多樣化、平民化和普泛化的特性。正是這些特性,使得短視頻爆發出巨大的能量。第三,“交互性”的傳播方式。在短視頻平臺中,每個用戶既是信息的傳播者,也是信息的接受者。這種交互性的傳播方式,賦予所有短視頻參與者進行直接互動的權利。相對于傳統媒體的單向傳播,短視頻的交互性特征使傳播者和受眾之間實現了“零距離”。第四,“草根性”的傳播內容。短視頻的傳播者中有一部分是傳統意義上的名人,但更多的是普通民眾,即“草根階層”。“草根”上傳的內容多數都是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這更容易引起其他“草根”的共鳴。第五,“碎片化”的傳播特征。目前,多數短視頻平臺都對上傳內容的時間有嚴格規定,短則十幾秒,最長不過五分鐘,這使得短視頻傳播具有嚴重的碎片化傾向。這恰恰契合了快節奏的現代生活,因為現代社會人們的時間也出現嚴重的碎片化現象,這使得短視頻在極短的時間內贏得了巨大的市場。
二、大學生使用短視頻的數據分析
根據對東北某高校300個有效樣本的調查分析,有273名學生下載并使用短視頻平臺,使用比例高達91%。這些大學生“用戶”,主要使用的短視頻平臺包括:抖音短視頻、快手、西瓜視頻、火山小視頻、美拍、梨視頻等達15種之多。下面,我們從使用頻率、關注內容、主觀評價三個方面進行分析。
從使用頻率上看,在被調查的273名短視頻大學生“用戶”中,有70名用戶平均每天使用短視頻的時間超過2個小時,比例為25.6%;平均每天使用超過1個小時、未達到2個小時的大學生用戶,高達191人,比例為70%;剩下的12名大學生用戶,平均每天使用時間不超過1個小時,所占比例為4.4%。需要強調的是,這12名大學生,都是因為近期課程緊張、考試臨近等原因才降低了短視頻平臺的使用頻率。
從關注內容上分析,有135名大學生用戶表示沒有特別關注的內容,即“短視頻平臺推送什么,我就看什么,好玩就行”,所占比例為49.5%,幾乎占到了大學生用戶中的一半左右;有82名大學生用戶關注網絡紅人、草根惡搞、街頭采訪、創意剪輯等娛樂內容,所占比例為30%;有56名大學生用戶特別關注紀錄片、學習分享、技能分享等實用性內容,比例為20.5%。
從主觀評價上看,在被調查的273名大學生用戶中,有270名用戶認為短視頻“挺好、有用、好玩”,即正面評價的比例高達98.9%;認為短視頻存在較多負面信息、需要大力整頓的用戶只有3名,所占比例僅為1.1%。
根據調查數據,在300名調查對象中,有27名大學生暫時沒有使用任何短視頻平臺。未使用原因分析如下:有9名學生沒有接觸過短視頻,對短視頻缺乏了解,所占比例為33.3%;有12名學生認為自己自制力比較薄弱,害怕短視頻“中毒”,不敢使用,所占比例為44.4%;有6名同學曾經使用過短視頻平臺,但后來認為短視頻“沒意思、沒有用、太占用時間”,所以不再使用,所占比例為22.2%。
三、短視頻對大學生價值觀的影響路徑分析
(一)營造出“娛樂至上”的氛圍
不可否認,經過40年的改革開放,我國的綜合國力有了巨大的提升,我國的經濟總量已經位居世界前列。在經濟實力提高的同時,我們的文化生活也逐漸豐富起來,特別是眾多地方電視臺陸續推出了形式多樣的娛樂節目。自媒體時代的到來,短視頻的快速發展,將這種“娛樂至上”的氛圍推上了頂峰,甚至有媒體稱之為“娛樂至死”!
短視頻的快速發展,多樣化內容的廣泛傳播,確實在一定程度上豐富了大學生用戶的精神生活,也使大學生的眼界大開。但短視頻也在消耗著大學生的時間,甚至有相當一部分受訪大學生表示“一刷抖音深似海,從此學習是路人”,這里的“抖音”指的就是抖音短視頻,當然也泛指各種短視頻。實際上,在今天這個自媒體時代,人們普遍患上了“手機依賴癥”,而大學生又是其中最為嚴重的一個群體。短視頻傳播的內容時尚、前沿、可視性極強,為大學生所喜聞樂見。長時間在短視頻中的這種“沉浸式”體驗,使得部分大學生無法自拔,認為整個社會都在娛樂、享受生活,而我又為什么要辛辛苦苦地讀書?這種整個社會“娛樂至上”的假象,會使大學生不再專注學業,誘使他們直接跨入“娛樂時代”。這種結果,對于正處于人生奮斗關鍵階段的大學生,無疑具有相當大的危害。
(二)動搖高校教師信息傳播者的主體地位
自媒體時代短視頻的大量傳播,使得大學生接收信息的平臺不再局限于學校和教師。傳統意義上,學校和教師承擔著教書育人、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價值觀的任務,扮演著改造大學生價值觀“人生導師”的重要角色。但在自媒體時代,學校和教師這種信息傳播者和價值觀改造者的主體地位受到了巨大的沖擊。當今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的困境,就是最好的證明。
大學生長時間沉浸在這種良莠不齊的短視頻內容中,可能對高校教師傳播的“正能量”內容視而不見、充耳不聞,甚至嗤之以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是引導和改造大學生價值觀的主陣地。但在自媒體的今天,這種主陣地作用的發揮正在遭受各種短視頻平臺的“圍追堵截”。
(三)遲滯大學生良好行為規范的養成
自媒體環境下,各短視頻平臺之間的競爭愈演愈烈。為了吸引和爭奪更多的用戶,部分短視頻平臺對傳播內容質量的把關有意或無意“放水”,出現了“只要數量,不要質量”的現象。客觀地講,短視頻中不乏積極、健康、向上的“正能量”內容,這些內容對大學生用戶正確價值觀的養成是正向的、積極的;與此同時,短視頻中也充斥著浮夸的表演、出格的搞怪、偏激的嘲諷,有些可能還涉及暴力、色情和血腥。
短視頻平臺基于“算法”的內容推送體系,以及片面強調“算法無價值觀”的商業運作思維,使得大學生用戶接受的短視頻內容在質量上良莠不齊。大學生正處在朝氣蓬勃的青年時代,正是樹立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的關鍵時期。長時間接觸這些短視頻中負面的內容,使得部分大學生“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并可能會刻意去模仿或傳播這些負面信息,并自認為這種“網絡化”的行為是一種時尚。這種“網絡化”的認知誤區和模仿行為,即網絡化偏差行為,極大地妨礙了大學生正確行為規范的養成。
四、自媒體時代大學生價值觀問題的解決對策
信息時代的來臨,自媒體的快速發展,是社會進步的體現,也是一種不可逆轉的科技潮流。大學生,作為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應該正確認識和使用新型網絡媒體。與此同時,政府、社會和短視頻平臺也需要承擔起各自的職責。只有多方參與、多管齊下,才能引導大學生正確使用短視頻平臺,才能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一)政府應加強對短視頻平臺的監管
健康文化的傳播,有利于和諧社會的建設;負面信息的導向,可能會引起不良連鎖反應。短視頻傳播本質上屬于商業行為,應主動接受政府相關部門的監督和管理。相關政府部門應加強對短視頻平臺的監管力度,細化管理措施,落實管理責任,從源頭上杜絕負面內容的制造和傳播。
(二)短視頻平臺應改變“算法”,加強行業自律
作為短視頻傳播的主體,各短視頻平臺必須加強行業自律,立即著手改變基于“算法”的內容推送體系。短視頻平臺不應該只關注用戶數量,更應重視提升所傳播內容的質量,應積極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播健康、積極、向上的“正能量”內容,加強對低俗、色情、暴力等問題視頻的審查和打擊力度,主動承擔起互聯網企業的社會責任。
(三)大學生應主動樹立正確價值觀,抵制負面短視頻
正確價值觀的樹立和養成,最根本在于大學生自身。作為短視頻使用者的大學生用戶,應主動樹立正確價值觀,自覺抵制短視頻中低俗、色情、暴力等負面內容。對于越來越多的正在成為短視頻拍攝者和傳播者的大學生來說,應該堅守法律和道德底線,發布和傳播積極向上的視頻內容,以傳播正能量視頻為榮。
面對自媒體時代的到來,我們必須積極面對、主動出擊,引導大學生正確認識和使用短視頻。只有正確認識和正視短視頻對大學生價值觀的影響,才能引導和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參考文獻:
[1]任小龍,沈強.自媒體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徑創新研究[J].中國青年研究,2014(7):106-109.
[2]徐琬玥.新媒體時代短視頻APP的風靡——以抖音短視頻為例[J].傳播力研究,2018(3):82.
[3]王華華,季衛兵.新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任務及其實現路徑[J].現代教育科學,2018(2):60-64.
責任編輯:趙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