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淑珍
摘要:文章從愛校情感培育的概念分析著手,詳細分析培育高職院校學生愛校情感的意義,如有利于高職學生形成集體主義觀念、有利于完善高職學生的人格塑造與有利于推動母校向前發展,并提出培育高職院校學生愛校情感的途徑,具體為做到以人為本,提倡服務理念;弘揚傳統美德,以德美化學生身心;豐富校園生活,強化學生感恩意識;充分挖潛校友資源,尋求情感共鳴等,旨在提升高職院校學生的愛校情感,促進高職院校學生的健康成長。
關鍵詞:高職院校 學生 愛校
中圖分類號:G7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8)19-0153-02
母校對我們有栽培之恩,熱愛母校是我們的美好情感之一。雖然當前多數學生具有較濃厚的愛校情感,但還是有部分學生對學校的感情淡薄,甚至還有部分學生對自己的母校抱有敵對情緒。對母校感情淡薄甚至敵對的學生在日常行為中常表現出對母校各方面不滿、對自己授課教師及學校其他工作人員不滿、對學校的集體活動不愿意參與其中等。無疑,這些行為是不利于學生健康成長的,為此加強學生愛校情感的培育工作十分重要。文章以高職院校學生為研究對象,認真探討如何培育高職院校學生的愛校情感。
一、培育高職院校學生愛校情感的意義
(1)有利于高職學生形成集體主義觀念。集體主義主張以國家為重,以社會為重,以集體為重,是一種良好的道德情操。弘揚集體主義觀念能夠有效促進國家精神文明建設及社會良好風氣的形成。培育高職院校的愛校情感在某種程度上而言就是培育高職院校學生熱愛集體的情感,以培育高職院校學生熱愛自己的母校為起點,進而逐步步入熱愛集體、熱愛社會、熱愛國家的良性發展道路,這樣不但有利于高職院校學生的綜合素質的提升還有利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建。
(2)有利于完善高職學生的人格塑造。培育高職學生的愛校情感有利于完善他們的人格塑造,同時對于他們的全面發展也大有裨益。愛校情感是一種較為強烈的情感,當學生心懷這種情感時會自覺或不自覺地做一些利于學校發展的行為,如愛護校園的環境,構建和諧的校園人際關系,傳承并弘揚校園的文化等,從而在踐行這些行為的過程中實現自身人格塑造的完善與自身的全面發展。[1]
(3)有利于推動母校向前發展。高職院校學生愛校情感的表現并不局限于在校就讀期間的一些行為,還表現在學生畢業之后憑借自身實力對母校所作出的貢獻。高職院校學生在畢業后進入社會開始新的征程,依然會在愛校情感的驅使下保持以前在校就讀期間的優良作風,在做好自己本職工作的前提下,還能夠積極投身于那些促進社會進步的工作中去,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彰顯母校的良好形象,讓更多的人因其而對其母校心生好感。高職院校學生的愛校情感還集中表現在畢業后依然時刻心系母校的發展,會力所能及地給母校的發展建設提供人力或物力的幫助,從而有效推動母校的向前發展。
二、培育高職院校學生愛校情感的途徑
高職院校學生愛校情感的形成是他們在校期間通過自身的見聞、感受而潛移默化升華而成的。為此,高職院校有必要進行全方位、多角度的積極配合,為高職院校學生愛校情感的培育與形成營造一個合適的氛圍,具體而言,高職院校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1)做到以人為本,提倡服務理念。“以人為本”具體到高職院校就是“以學生為本”,因此高職院校在管理政策的制定上應站在學生的角度,考慮學生的需求,盡可能做到人性化與靈活化。同時高職院校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應不斷改進教學方式,用心對待每一位學生,做到有教無類、因材施教,使得每一位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與創造性能夠得到有效激發,從而為學生在之后的歲月里穩步向前奠定堅實的基礎,也讓學生在高職院校學習的青春時光化為人生當中一段美好的記憶。同時,高職院校的領導、教師與其他職工要積極轉變以往的理念與態度,不要以高高在上的姿態面對學生,相反應該以“服務者”的姿態面對學生,盡量為學生在學習上、生活上掃清障礙,用心用力服務好學生,做學生忠實的“園丁”。通過以上種種,讓學生感受來自學校的關心與呵護,進而在學生心中種下美的種子、善的種子。
(2)弘揚傳統美德,以德美化學生身心。傳統美德的研習對于高職院校學生愛校情感的培育至為重要。為此,高職院校應大力宣揚我國的傳統美德,為學生在學校期間的學習與生活營造一個健康的、積極的、向上的環境氛圍。首先,高職院校應大力弘揚“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一日為師,終身為父”等相關理念,讓學生養成感恩、尊師的美德。在具體形式上,高職院校可以開設相關的文化課程或是舉辦相關的文化講座、演講比賽等,除此之外,高職院校還可以在教師節、重陽節等節日組織學生去拜訪一些老黨員與老教授,認真聆聽他們的教誨,學習他們的愛校精神。其次,在校就讀期間,學生往往與自己的輔導員、科任教師接觸較多,受他們的影響較大,所以高職院校應大力提高教師的專業知識素養與道德素養,讓教師以更好的形象去影響學生,這樣學生不論是在校期間或畢業之后離開母校,都能在心靈上記住恩師的言傳身教,記住母校的培育之恩。[2]
(3)豐富校園生活,強化學生感恩意識。高職院校學生正值青春年少年華大好,渴望自我展示,亮出真我的風采。因此,高職院校應多多舉辦一些集體性的趣味活動,同時鼓勵學生踴躍參與。學生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在自我展示的過程中,能夠加強自己與其他學生的交流與互動,從而有效提升自己的交際能力與分工協作能力,同時讓自己認識更多的朋友,形成更好的人際關系。這樣,學生不但可以獲得更全面的成長,同時也能收獲一段段美好的校園回憶,從而讓學生對母校更具好感,愛校情感越發濃厚。
(4)充分挖潛校友資源,尋求情感共鳴。校友是高職院校一筆十分寶貴的育人資源。因為往屆的校友與當前的在校生都在同一個校園里留下了青春與奮斗的足跡,都對母校有著類似的情感,所以很容易產生情感共鳴。為此,高職院校要善于利用校友聚會或者校慶等機會,聯絡往屆的廣大校友,同時邀請其中較為優秀的校友回母校給在校的學弟學妹進行演講或者一起互動交流,這些校友講訴的內容主要包括他們當年在母校的幸福時光、在社會的奮斗歷程以及事業有成后如何回報母校。通過這樣的活動,可以讓廣大的在校生為母校心生自豪,同時也更加明白了如何成長成才,如何自我發展,如何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回報社會回報母校。
三、結語
總而言之,對母校的熱愛之情是一種十分強大的精神動力,在這種情感的指引下,無論是在校學生還是已經畢業的學生都會有意識地進行自我發展與回報社會、回報母校。因此,我們要大力倡導與培育高職院校在校學生對母校的熱愛之情,積極探索出學生愛校情感培養的有效路徑,如做到以人為本,提倡服務理念;弘揚傳統美德,以德美化學生身心;豐富校園生活,強化學生感恩意識;充分挖潛校友資源,尋求情感共鳴等。
參考文獻:
[1]邱茂慧,林小玲.論高職專業教學中學生愛校意識的培育——以旅游專業的校園導游專題任務為例[J].旅游縱覽(下半月),2015(2):250+252.
[2]高雪梅,陳桂剛,劉凡瑀,武曉燦.試論如何以文“化”人培育學生愛校情感——以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克拉瑪依校區為例[J].新西部,2018(6):35-36+50.
[3]張良.以“家”文化培育大學生“愛校情懷”的探索與實踐[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7,37(10):197-198.
[4]劉賀.高校新生入校前愛校情感的培育方法研究[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8):165-166.
[5]陳惠茹.“根教育”理念下培育學生愛校情感的思考[J].中小學德育,2016(5):46-47.
責任編輯:劉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