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蕓
摘要:小說中的間接描寫、側面描寫對情節有重要作用。通過小說中具體例子的分析,得出以下結論,小說可通過間接描寫與側面描寫,塑造及烘托人物形象,引出情節的開端;間接描寫能夠暗示人物心理,從而進一步暗示人物行動,另一方面,還可以通過環境暗示人物行動,推動情節發展;最后,間接描寫和側面描寫都可豐富故事情節。
關鍵詞:情節;間接描寫;側面描寫
一、概念的界定
情節,即小說中的因果關系,由一定的“因”而發生的一件事情或一連串事情,稱為“果”,因與果聯系,即故事情節。
間接描寫,關鍵在于“間接”二字,與直接描寫相對。陳元勛把間接描寫定義為:不直接描寫某種對象或內容,而通過與該對象有關的其他人物間接地進行描寫,或通過某種描寫內容以暗示的一種描寫方式。
側面描寫,主要作用是烘托,與正面描寫相對。不正面描寫某種對象,而用與該對象相關的其他對象或內容的描寫進行側面烘托。
間接描寫與側面描寫的共同點是,其對象都包括:人物(外貌、行動、語言、心理)、環境(自然環境與社會環境)、場面。此外,通過這兩種描寫方法都可豐富情節,對情節的產生和發展起推動作用。二者的不同點是,前者的關鍵是“間接”,而后者的關鍵是“烘托”;二者對人物形象產生的作用也不同,前者主要幫助直接描寫塑造人物形象,后者則主要輔助正面描寫以烘托人物。
二、情節與間接描寫、側面描寫的關系
首先,小說可通過間接描寫與側面描寫塑造及烘托人物形象,為情節的構成和發展打下一定的基礎。其次,通過間接描寫暗示人物心理,透過人物的心理,可大致推測出下文的情節發展。再次,通過描寫環境這種間接描寫,可以暗示人物接下來的行動,從而為故事情節作鋪墊。最后,間接描寫與側面描寫能夠豐富故事情節。
(一)塑造及烘托人物形象
1.間接描寫
(1)他人之口述
如《紅樓夢》第六回:“周瑞家的聽了道:‘嗐!我的老老,告訴不得你呢。這位鳳姑娘年紀雖小,行事卻比是人都大呢。如今出挑得美人一般的模樣兒,少說些有一萬個心眼子,再要賭口齒,十個會說的男人也說不過他呢?;貋砟阋娏司椭懒恕>椭灰患?,待下人未免嚴了些。”
通過周瑞家的口述,可知王熙鳳是個伶牙俐齒且治家有方的當家主母,進一步塑造王熙鳳的人物形象,為今后鳳姐的舉止行為,如懲罰丫頭、拷問小廝作鋪墊,伏下后文。
(2)他人之視線
如《紅樓夢》第三回:“只見三個奶媽并五六個丫鬟擁著三位姑娘來了:第一個肌膚微豐,身材合中,腮凝新荔,鼻膩鵝脂,溫柔沉默,觀之可親;第二個削肩細腰,長捵身材,鴨蛋臉兒,俊眼修眉,顧盼神飛,文彩精華,見之忘俗?!?/p>
透過林黛玉的眼,對迎春、探春等人物形象作初步塑造。作者對“三春”的首次較詳細的外貌描寫通過黛玉的視線描繪出來,迎春“溫柔沉默,觀之可親”,為她今后只知退讓,任人欺侮的行為以及悲劇結局作下鋪墊。而探春則“顧盼神飛,文彩精華”,塑造出她英爽剛毅,大氣開朗的性格特點,為其此后主持改革大觀園埋下伏筆。
總之,間接描寫能塑造人物外在形象與人物性格,為后文作鋪墊,埋下伏筆,引出情節開端。
2.側面描寫
(1)環境描寫
如《紅樓夢》第四十回:“探春素喜闊朗,這三間屋子并不曾隔斷,當地放著一張花梨大理石大案,案上磊著各種名人法帖,并數十方寶硯,各色筆筒,筆海內插的筆如樹林一般。那一邊設著斗大的一個汝窯花囊。插著滿滿的一囊水晶球的白菊,西墻上當中掛著一大幅米襄陽‘煙雨圖。”
此處側面描寫探春閨房,屋子空曠大氣,烘托出探春雍容大氣的性格,也暗示了她是大觀園熱熱鬧鬧、引人注目的詩社活動的發起者。此外,探春房內有顏真卿、米芾等的墨跡,更烘托出探春的剛勁與從容灑脫。
(2)場面描寫
所謂場面描寫,就是對一個特定的時間與地點內許多人物活動的總體情況的描寫。場面描寫往往可以從側面烘托出人物形象,如《紅樓夢》第七回:“那焦大又恃賈珍不在家,因趁著酒興,先罵大總管賴二……眾人喝他不住,賈蓉忍不得便罵了幾句……鳳姐在車上說與賈蓉:‘還不早些打發了沒王法的東西!留在家里,豈不是害?”
通過焦大喝酒鬧事,眾人拿他無法的場面,烘托王熙鳳精明能干的形象。看似描寫場面,實則借這件事烘托王熙鳳雷厲風行的處事風格。王熙鳳憑借著自己治理家務卓越的智慧和才干,擺平此事。由此可見王熙鳳是可獨當一面的,這也為她今后料理秦可卿的喪事和協理寧國府埋下伏線。
(3)人物行動
用他人的行動,可側面烘托描寫對象,例如《聊齋志異》卷二《嬰寧》中王子服遇到嬰寧后的行為:“生注目不移,竟忘顧忌……生拾花悵然,神魂喪失,怏怏遂返。至家,藏花枕底,垂頭而睡,不語亦不食。母憂之。醮禳益劇,肌革銳減……”
正面描寫嬰寧的文字只短短幾句,卻用王子服遇見嬰寧后的種種行為,極力烘托嬰寧的美貌,正是嬰寧的美麗和卓犖不群的風姿,才使王子服“忽忽若迷”,為接下來王子服到西山尋找嬰寧的情節作鋪墊。
(4)人物心理
如《紅樓夢》第三回:“一語未了,只聽后院中有人笑聲,說:‘我來遲了,不曾迎接遠客!黛玉納罕道:‘這些人個個皆斂聲屏氣,恭肅嚴整如此,這來者系誰,這樣放誕無禮?”
通過林黛玉的心理獨白,把王熙鳳潑辣霸氣的性格側面烘托出來,從而令王熙鳳首次登場,并為王熙鳳后來的霸氣潑辣行事作鋪墊。
(5)人物外貌
用他人的外貌烘托人物形象,如俄國作家果戈理的《羅馬》對阿爾邦諾女子安農齊亞達的描寫片段:“人們一遇見她,就都呆若木雞地站住了:帽子上插一朵金花的平民出身的紈绔子弟情不自禁地發出驚嘆之聲;穿豌豆綠雨衣的英國人在他漠然無情的臉上畫出一個疑問號;長著范達克胡子的畫家比誰都更長久地老站在一個地方……”
通過描寫人們見到安農齊亞達后的面部表情,側面烘托女子的艷麗,紈绔子弟表現出驚訝的神態,連面無表情的英國人都對安農齊亞達的容貌感到驚訝,畫家則呆呆的站在原地望著她,一動不動??上攵?,安農齊亞達是多么“艷絕人寰”,正是安農齊亞達的美麗令公爵一見鐘情,由此產生了之后公爵在城中竭盡全力尋找她的一系列事情。
(二)通過間接描寫暗示人物心理
間接描寫可以暗示人物心理,通過人物心理以引出下文,即推動情節的發展。
1.人物行動
《醒世恒言》第三卷:“秦重慌忙也坐起來,知他要吐,放下茶壺,用撫摩其背。良久,美娘喉間忍不住了,說時遲,那時快,美娘放開喉嚨便吐。秦重怕污了被窩,把自己的道袍袖子張開,罩在他嘴上……”
這段是對秦重一連串的動作描寫,通過“慌忙坐起”、“撫摩其背”等動作,間接描寫出秦重對美娘的喜愛與癡情,表現了秦重對美娘的憐惜,以人物行動描寫暗示秦重的心理。又因秦重的這些心理活動,使他從此對美娘癡心不改,由此可大致推測此后情節。
2.人物語言
《二刻拍案驚奇》第九卷:“龍香道:‘我自采花……他深深作揖,央我致意姐姐,道姐姐是佳人,他是才子。你道好沒廉恥么?素梅道:‘說輕些,看來他是個少年書生,高才自負的……”
用素梅的語言間接暗示了她的心理活動,即對書生有幾分心動,不肯讓他人責罵書生,且塑造出一個性情溫婉的淑女形象,這句話讓龍香知曉了素梅的心事,暗地里撮合二人,最后促成了二人的婚姻。
(三)通過環境描寫暗示人物行動
1.自然環境描寫,如《紅樓夢》第四十九回:“……四顧一望,并無二色,遠遠的是青松翠竹,自己卻似裝在玻璃盆內一般……已聞得一股寒香撲鼻,回頭一看,卻是妙玉那邊櫳翠庵中有十數枝紅梅,如胭脂一般,映著雪色,分外顯得稍神,好不有趣。”
這一段描繪白雪皚皚的琉璃世界,遠處青松翠竹,紅梅如胭脂,寒香撲鼻,正是這般清冷動人之景,勾起眾人作詩雅致,引出第五十回眾人在蘆雪亭即景聯詩的事,后來又有眾人歌詠梅花的情節。通過這樣的自然環境描寫,能暗示人物行動,引出下文。
2.社會環境描寫,如《紅樓夢》第三回:“忽見街北蹲著兩個大石獅子,三間獸頭大門,前列坐著十來個華冠麗服之人。正門不開,只東西兩角門有人出入;正門之上有一匾,匾上大書“敕造寧國府"五個大字……林黛玉扶著婆子手進了垂花門,兩邊是超手游廊,正中是穿堂,當地放著一個紫檀架子大理石屏風。轉過屏風,小小三間廳房,廳后便是正房大院?!?/p>
通過對賈府的環境描寫,極力刻畫賈府建筑的宏偉富麗,既莊嚴肅穆,又表現出豪門貴族氣派,同時也顯示了賈府尊貴的社會地位。林黛玉初來乍到,受到了賈府的震撼,她對賈府必是自卑且小心翼翼、謹言慎行的,因此之后的許多行為才表現得敏感脆弱。
(四)通過間接描寫推動情節發展
如《警世通言》第二十三卷:“兩個臉對臉,胸對胸,交股疊肩,且是偎抱得緊,分拆不開,叫喚不醒,體尚微暖,不生不死的模樣?!瓨饭珠_人眾,捱入看時,認得是兒子樂和,放聲大哭道:‘兒呵!你生前不得吹蕭侶,誰知你死后方成連理枝!……喜公、喜母到抱怨起來道:‘你樂門七輩衣冠,也是舊族。況且兩個幼年,曾同窗讀書,有此說話,何不早說?如今大家叫喚,若喚得醒時,情愿把小女配與令郎。”
通過他人視線,將主人公被救起來的場面進行細致描寫,古代男女授受不親,但樂和卻與順娘緊緊擁抱分拆不開,他們行為如此親密,超越了平常界限,為接下來喜公、喜母愿把女兒許配給樂和的情節作下鋪墊。通過樂和父親之口道出樂和對順娘的一片癡心,令他最終抱得佳人歸。通過間接描寫,直接推動情節發展。
(五)豐富故事情節
間接描寫與側面描寫能夠豐富故事情節,具體體現在《老殘游記》第二回:“不到十二點鐘,前面幾張空桌俱已滿了……滿園子里便鴉雀無聲,比皇帝出來還要靜悄得多呢,連一根針跌在地下都聽得見響!王小玉便啟朱唇,發皓齒,唱了幾句書兒……滿園子的人都屏氣凝神,不敢少動?!?/p>
先細致描繪門庭若市、座無虛席的場面,烘托白妞說鼓書的卓越技藝,后用眾人屏氣凝神的動作神態描寫以及針落有聲、萬籟俱盡的場面描寫進一步烘托白妞精彩絕倫的唱腔。通過側面描寫,使情節得到豐富。
綜上所述,小說中的間接描寫與側面描寫對于引出情節的開端,推動情節的發展,以及豐富故事情節具有重要的作用。我們應該充分重視小說中的間接與側面描寫。
參考文獻:
[1](明)笑笑生著.金瓶梅[M].吉林:吉林大學出版社,1994.
[2](明)馮夢龍編.醒世恒言[M].北京:中華書局,2009.
[3](明)馮夢龍編.警世通言[M].北京:中華書局,2009.
[4](明)凌蒙初撰.二刻拍案驚奇[M].北京:中華書局,2014.
[5](清)蒲松齡撰.聊齋志異[M].北京:中華書局,2013.
[6](清)曹雪芹,高鶚著.紅樓夢[M].北京:中華書局,2001.
[7](清)劉鶚著.老殘游記[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8](俄國)果戈里著.彼得堡故事[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57.
[9]陳元勛.間接描寫和側面描寫(上)[J].寫作,2012 (Z4):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