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乘麟
摘要:莫扎特是著名的奧地利作曲家,他創作了許多經典的音樂作品,并具有獨特的音樂風格。莫扎特創作的奏鳴曲見證了他的一生,也成為寶貴的音樂財富。本文首先對莫扎特進行了介紹,而后分析了莫扎特各個創作時期的鋼琴奏鳴曲的音樂風格,希望能夠幫助同好理解、認識莫扎特鋼琴奏鳴曲的音樂風格。
關鍵詞:莫扎特;鋼琴奏鳴曲;音樂風格;精神內涵
莫扎特作為維也納古典樂派的一個重要代表人物,在其一生中留下了許多不朽的音樂作品,這些音樂作品是人類藝術世上的瑰寶。莫扎特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他所創造的作品是當時音樂文化成就的最高表現。在短暫的三十五年中,莫扎特創造了大量優質的鋼琴作品,他的鋼琴奏鳴曲在其創作作品中具有重要地位。
一、莫扎特簡介
莫扎特全名為沃爾岡夫·阿曼德斯·莫扎特,他生于1756年,死于1791年。莫扎特的一生只有短短的三十五年,他就像是世界文化史上的一顆流星,雖然一瞬即逝,但卻留下了璀璨的光芒。莫扎特是奧地利作曲家,出身于奧地利薩爾茨堡,他的父親是一位宮廷樂師,名為列奧波德·莫扎特(1719-1787)。莫扎特的父親是一個富有才華和一定聲望的作曲家,同時還寫出了一部著名的小提琴演奏論著。莫扎特在幼年時期就展現出了非凡的音樂才能,他三歲開始學鋼琴,五歲就開始作曲,在他的樂師父親的帶領下,他六歲就開始到慕尼黑、維也納巡回演出,并獲得了成功。為此,莫扎特被稱為“音樂神童”。莫扎特是古典主義音樂的典范,對歐洲音樂的發展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盡管他的一生只有短短的三十五年,但他卻涉獵廣泛,涉足各種音樂創作領域,作品數量多達七百多部。莫扎特進行音樂創作的原則是“我把歡樂注入音樂,為的是讓世界感到歡樂”。為此,莫扎特的音樂被評為“含著眼淚的微笑”。莫扎特的偉大之處在于能夠用最簡潔的音符和音樂手法表現出最深刻的思想感情、人生經歷。
二、莫扎特鋼琴奏鳴曲的音樂風格
(一)創作初期
1774年到1775年是莫扎特的創作初期,這一時期的莫扎特是充滿朝氣的,其音樂作品也洋溢著少年氣息。1774年,莫扎特才十八歲,具有強烈的求知心理。創作初期,莫扎特創作了六首鋼琴奏鳴曲,也就是《家鄉奏鳴曲》,分別是[KV.279]-[KV.284]。在旅行演出返回家鄉期間,他創作了這六首奏鳴曲。這一時期的莫扎特是是一個剛剛成年的年輕人,樂觀開朗,對生活充滿希望,他的創作作品也處處顯露出年輕人的朝氣。
[KV.284]是莫扎特創作初期六首鋼琴奏鳴曲的第六首——《D大調奏鳴曲》,這首奏鳴曲是這六首曲子中最輝煌的一首,處處洋溢著青春的活力。這首奏鳴曲的第一樂章的開頭很神奇,主題旋律線條表達的是一種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副主題和主題一樣,帶給人積極向上的感覺。22-34小節的副主題時,通常左手采用八度和三度音程,以便能夠彈奏出充滿氣勢的音樂。34小節到呈式部更是將輝煌的氣勢發揚到了極點。右手最開始是雙聲部的彈奏,還有附點三十二分音符,左手為八度音程上行,這樣的演奏方式賦予了樂曲戲劇性、緊張性。52-71小節是展開部,這一部分的曲子沒有對呈示部主題進行延伸發展,引入新的樂思,是一段充滿幻想和意境的旋律。66小節初始左手音程右手八度,營造出歡快的氣氛,波浪式的旋律更是帶給聽眾溫暖、興奮的感覺。展開部的結尾是音階的快速流動,能夠給人一種單純的美。
第二樂章的主題是波蘭舞曲風格的回旋曲,樂章中每一次出現回旋主題,莫扎特都會通過新的裝飾讓旋律更加豐富多彩。1-8小節為主題,給人的感覺是優美恬靜的,展現出端正、高貴的氣勢。9-16小節對回旋主題進行了第一次裝飾,賦予回旋主題更加濃厚的古典韻味。17-24小節是回旋主題的第二次裝飾,25-30小節則與展開部連接,使主題音樂更加豐富,這幾節的旋律仿佛在傾訴作者內心的感覺。
在第三樂章,莫扎特第一次寫出了真正的“主題和變奏”,這一樂章具有十二次變奏,充滿了幽默的戲劇性,同時也具有莫扎特音樂的一貫風格,給人流暢、干凈、清新的感覺,音樂質感無可厚非。第三樂章的主題給人的初始感覺是沉思,但受眾同樣能從中感受到作者平和的狀態,柔和、沉著、質樸的音調拉近了受眾與作者的心靈。
(二)創作中期
1777年到1778年是莫扎特的創作中期,這一時期他創作的鋼琴奏鳴曲音樂風格復雜多變。經過失戀、喪母這一系列打擊,莫扎特逐漸成熟,褪去單純、稚氣,同時對自己的前程也充滿了擔憂。這一時期的莫扎特經濟窘迫,面臨著諸多困境,可以說在這一時期莫扎特才真正體會到人生中陰暗的一面。這一時期,莫扎特一共創作了七首鋼琴奏鳴曲,包括兩首《曼海姆奏鳴曲》([KV.309][KV.311])五首《巴黎奏鳴曲》([KV.310][KV.330][KV.331][KV.332][KV.333])。與創作初期的作品相比,這七首鋼琴奏鳴曲的音樂風格變得更加深沉,給人一種哀怨的感覺,讓人不由自主的嘆息,感受到無法改變命運的無奈。
在母親離世后,莫扎特創造了這首《a小調奏鳴曲》([KV.310]),這首奏鳴曲充滿了悲傷的氣息,但受眾同樣能從中感受到莫扎特喪母后的堅強。這首樂曲充分表現出了莫扎特在這一時期的心理狀態和內心情感。第一樂章的開頭就充斥著憂傷的情感,無論是急速的、不斷重復的低音和弦,還是旋律部分的附點節奏,都充分表現出了壓迫感。22-30小節是副主題部分,這一部分的旋律緩慢得流淌出憂傷、痛苦的情感。呈示部結束部分,左手為連續的音階上下行,右手一次用到附點節奏,還用到音程、和弦,營造出了更加悲壯的氣氛。50小節開始是展開部,主題從a小調轉入C調,緊張氣氛有所緩解。第二樂章表達的情感仍然是負面的,充盈著孤獨和凄涼。主題剛開始弱起,創造出一個感人心扉的世界,旋律順暢的流出,生動中隱藏著傷感。第8小節中的“阿爾貝堤”和“低音重結”使得這一樂章具有了新的動力。31小節仍然是悲傷的、哭泣的音樂,而32小節則擁有一種質樸的樂感。第三樂章為回旋曲式,主題部分的旋律充滿了冥想。而27-106小節的B部分,則出現了頻繁的轉調,從而表現出作者心中的不安。107-142小節的音樂則緩和了不安的氣氛,結束部分為a小調,雖然仍然充滿著傷心、憂郁的情感,但感情趨于平靜。
(三)創作后期
1784年到1789年是莫扎特的創作后期,這一時期莫扎特的境況窘迫,遭受著病痛和死神的威脅,但他的鋼琴奏鳴曲中卻洋溢著熱情和激情。1781年5月,莫扎特定居維也納。在1788年,莫扎特創作了三首[KV.533][KV.545][KV.547a];在1789年,莫扎特創作了兩首鋼琴奏鳴曲,分別是[KV.570]和[KV.57]。談到莫扎特的鋼琴奏鳴曲,就不得不說他的幻想曲[KV.475]和奏鳴曲[KV.457],前者創作于1785年,后者創作于1784年,這兩首奏鳴曲是莫扎特鋼琴奏鳴曲中最宏偉、熱情的兩首奏鳴曲。很多的學者都認為這兩首奏鳴曲中表現出的熱情和激情是莫扎特其他作品中無法比擬的,這兩首奏鳴曲預示著貝多芬奏鳴曲的誕生。這一時期的莫扎特遭受著病痛的折磨,生命臨近枯竭,但在他的作品中,卻能看到堅強的意志。莫扎特將內心的悲憤、憂傷、哭泣都轉化成了充滿希望的音符。
莫扎特的十九首鋼琴奏鳴曲中,《C大調簡易鋼琴奏鳴曲》[KV.545]是最讓人神往的。這首奏鳴曲將莫扎特面臨病痛和死亡時堅強、樂觀的一面充分的表現了出來。奏鳴曲的一開始是充滿稚氣的音符,展現莫扎特面對死亡時樂觀、積極的態度。第二樂章仿佛是一首田園詩,表達出開朗的情感,表達出對自由的向往。第三樂章展現出了莫扎特的童心,表現出活潑明朗的情感。
三、小結
莫扎特三個創作時期的作品反映出了不同的情感和精神內涵,是莫扎特不同時期的人生經歷和內心情感的體現。他每一時期的鋼琴奏鳴曲,都在保證“歌唱性”的前提下表達出了莫扎特人生各個階段的故事和經歷。
參考文獻:
[1]邱姝婷.海頓和莫扎特鋼琴奏鳴曲音樂風格比較[J].中國民族博覽,2016 (22):187-188.
[2]顧碩.淺談莫扎特鋼琴奏鳴曲音樂風格的多樣性[J].音樂大觀,2014 (2):54-54.
[3]王晗.淺談莫扎特鋼琴奏鳴曲演奏技巧[J].當代音樂,2015 (1):9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