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滕幸子
摘要:專業訓練和舞蹈表演有著重要的因果關系,舞蹈者要對于所表演的舞蹈有深刻的了解,從而來創作、表達和傳遞。本文通過將舞蹈專業訓練與舞蹈表演有效的聯系溝通起來,并提出一些設想和思考,以期對舞蹈表演的藝術與發展提供更有價值的理論依據。
關鍵詞:專業訓練;舞蹈表演
在社會進步經濟發展的時代,人們對于審美的要求和感覺越來越全面,標準也越來越高,傳統舞蹈的表達方式和素材已經與現代人們的審美有了一定的距離,在進行一些古典舞蹈的表演和訓練時,應當在繼承我國傳統舞蹈的基本的經典動作基礎之上,有所創新,在舞蹈的表達與思維上與現代接軌,為舞蹈藝術的發展和推廣提供廣闊的空間,舞蹈作為一種表演形式,其特殊的表達方式要求對于舞蹈對象要有針對性的教育和思考。
一、舞蹈課堂專業訓練意義
課堂專業訓練的意義在于最終為舞臺表演打基礎,客觀方面來說,舞蹈表演的運用與能力實際上是學生在對于舞蹈技能和技術熟練掌握運用的情況下,通過不斷的課堂練習而達到目的,提高舞臺表演的能力和水平。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對于訓練課程,要有系統化的教學方式,并采取一系列的科學的訓練方法,與此同時,在訓練和提高的過程中,創新思考舞蹈教學模式,進行模式改革與探索,使得學生對于舞蹈的訓練學習和理解認識有所提高和進步。實踐證明,在通過趣味的訓練方式表達舞蹈表演,能夠使得學生對于舞蹈表演的直覺感等方面有所強化,比較傳統的枯燥的訓練模式,多元化的教學訓練方式,對于提高學生的舞蹈表演能力,挖掘課堂訓練價值有著重要的意義。
基本功方面的訓練,不只是要求在學生的基礎課程中進行,而在專業的表演訓練課堂上,結合多元化的教學模式,則更容易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例如,舞臺形象訓練和塑造等都是屬于基礎的訓練內容,而將其能夠與專業訓練進行有效結合,則能夠使得學生的專業素質提高并加強。對于學生來說,傳統知識和基礎理論的學習,對于專業性訓練有一定的意義,但是掌握專業技能,并在此基礎上能夠進行創新和規范的發展,則是更重要的。而創新與發展的訓練并不同于一般的拼湊和模仿,而是繼承發揚與創造。
課堂專業訓練對于提高和奠定舞者的基本功有著重要作用,在社會時代背景下,專業和非專業在實力方面的最大區別和表現就在于專業訓練者們在舞臺表演上的順利完成,創作的舞蹈表演的藝術價值也與專業舞蹈表演本身的科技含量及創造性息息相關。在藝術及相關方面,較好的創作思維會愉悅人們的視覺和感官環境,而這些表達出來的基礎就是扎實而專業的課堂訓練,在意蘊表達方面,精神層面的思維創作更有助于提高人們對于美的追求和促進,同時,也將帶給舞蹈藝術的潛力與發展新的挑戰。
二、舞蹈表演的藝術價值分析
舞蹈表演是對我國古典舞蹈藝術傳承的一種重要的手段,也是對學生們平時訓練情況的一種檢查。舞蹈藝術的發展和創新,在于通過講舞蹈本身具有的風格特點與特別的藝術表現力之間的完美結合,經過藝術的創作與加工,成為一些經典的劇目作品。
舞蹈表演也是一種舞蹈的訓練方式,是一種訓練課程系統化綜合化的集中表達情形,通過將平時的舞蹈訓練的內容進行分析和藝術處理,從而創作一部完整的舞蹈表演模式,這也是舞蹈的社會屬性的一種表達方式。
通過結合目前的發展形勢,與當代社會接軌,通過藝術的創作,運用肢體的和諧與完美表達,并帶給觀眾視覺和感官的銷售。舞蹈表演藝術的精髓在于塑造獨特完整的藝術形象,通過這種形象的塑造和創作來表達出社會背景、生活狀態和情感內容。舞蹈表演是一種心理過程和情感過程的結合。舞蹈演員們通過塑造不同的藝術人物形象,在肢體語言與動作的結合與創作下來表達不同任務的性格,表達不同任務的角色與精神思想,使得觀眾們對于藝術形象的塑造留下深刻的印象,并達到對創作本體感知的共鳴。同時,在舞蹈表演與專業訓練的關系方面進探究,則能夠更加充分的認識兩者之間的關系。
對于舞蹈的創作風格,并不是包容和涵蓋所有特點,而要掌握度的概念,通過在繼承傳統中的創新,并打破常態,并不斷的吸收和借鑒其他的內容,取其精華,棄其糟粕,融合現代,才能更好的發展。
課堂專業訓練的時候,塑造風格不是全盤吸收,要注意融合時代特色和民族審美等方面,并對于身、氣、神韻進行充分的把握,將專業的特色來表達舞蹈的精華,這就是舞蹈專業課程教學的核心價值所在。
三、專業訓練與舞蹈表演關系
舞蹈藝術是追隨大眾需求為條件的,在不同的舞蹈藝術背景下,民眾的審美和精神需求也不斷的更新,因此,舞蹈藝術表演也需要不斷的與時俱進,創作出更符合現代人們價值觀和欣賞品味的作品,舞蹈表演的優劣勢方面也是與專業訓練過程有著直接關系的。
將舞蹈課堂訓練與舞臺表演的關系有機地結合在一起進行專業培養,才能使學生舞臺表演能力得到提高。對于舞蹈學員而言,專業性的訓練價值,不僅僅在于學習基礎理論、學習傳統知識,更需要學生能夠把握較高的專業技能,并在此基礎上進行規范化的延伸,創新化的發展。發展絕不是單純地模仿、拼湊,而是繼承與創造的結合,課堂訓練與舞臺表演之間是辯證統一的,兩者缺一不可。
參考文獻:
[1]劉巖.中國古典舞手舞研究[D].中國藝術研究院,2013.
[2]龔倩.論中國“古典舞”表演對戲曲舞蹈的揚棄[D].中國藝術研究院,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