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玥 梁進
摘 要:嘗試將Sandwich教學法應用于農業院校食品專業本科生課程《食品免疫學》的課堂教學實踐中,對教學效果的調查表明,該方法不僅有效地提高了本科生課堂的學習主動性、協作能力以及教學效果,而且有利于理論與教學實踐的結合。
關鍵詞:食品免疫學;教學效果;Sandwich教學法;食品專業
中圖分類號 G642.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8)21-0141-03
Application of Sandwich Method in the Teaching of Food Immunology
Yue Sun et al.
(Anhu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Hefei 230036,China)
Abstract:The Sandwich teaching method was applied to the teaching practice of Food Immunology,which was the undergraduate course i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The investigation on the effect of classroom teaching showed that introduction of Sandwich teaching method could not only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learning initiative,cooperative ability for undergraduate students,but also was beneficial to the combination of theory and teaching practice.
Key words:Food Immunology;Teaching result;Sandwich teaching method;Food Science
《食品免疫學》是安徽農業大學食品專業開設的一門專業課,該課程是基礎免疫學與食品科學交叉形成的新興學科。其中免疫學是研究機體免疫系統組成、結構和功能的前沿學科,在生命研究領域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具有一定的理論性,近年來發展較快[1]。隨著中國經濟的飛速發展,老百姓對于高品質生活的不斷追求,食品與人類生活、健康息息相關,食品營養和安全方面的關注度日益增強,作為邊緣學科的新生力量《食品免疫學》,也越發受到關注,該課程的學習也就越來越重要。
目前,《食品免疫學》設計總學時為32學時。該課程具有知識面廣、理論性強、專業術語多、內容復雜抽象、艱澀難懂等特點,對于沒有系統學習過基礎醫學相關知識的食品學院學生來說,較難理解和掌握,容易使學生喪失興趣和熱情。因此,如何在教學實踐中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是每一名授課教師需要解決的問題[2]。
Sandwich教學法最早由英國提出,根據實際教學的實踐和理念又分為大和小2種。其中大Sandwich教學法為以學年為單位對學生采用“實踐-學習-再實踐”的交替教學方式,該方法在應用型人才的培養上取得了較明顯的成果。之后德國海德堡大學將Sandwich教學法應用到小班教學中,通過安排小組討論,交叉學習和小結匯報等形式傳授學科知識,有效提高了學生自主學習和獨立思考的能力,這也稱為小Sandwich教學法[3-6]。Sandwich方法被前人證明是一種具有創新性并且教學效果良好的教學模式,國內外很多高校都積極引進并廣泛采用。它極大地加強了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將集體學習和個體學習相互融合,有效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本文的課堂教學實踐中,我們嘗試將sandwich教學法應用到食品專業本科生的食品免疫學教學課程中,并對其教學效果進行評價,以期為學生提供多元化的學習方式,提高教學效果。
1 目前的教學現狀
安徽農業大學茶與食品科技學院很早就針對食品專業本科生開設課程“食品免疫學”,近年來平均修讀該課程的本科生為45人/學年。該課程是食品系3個專業(包括食品質量與安全,食品工程以及食品營養與衛生專業)本科生的專業課程,強調在掌握食品科學課程和生物化學課程的基礎上進行教學學習。食品免疫學是免疫學的應用學科,研究內容首先是食品與免疫系統的關系,其次是食品的生物活性(營養與免疫功能),再次是食源性疾病及其預防,最后是免疫檢測技術在食品營養、衛生與安全中的應用[7]。
目前教材選擇為牛天貴與賀稚非主編的《食品免疫學》,考慮食品系的課程體系特點以及教學時間,《食品免疫學》講義主要包括以下內容:(1)緒論:免疫的概念,免疫學的理論及技術;(2)抗原:概念和特性,T細胞識別抗原的特點;(3)抗體:抗體的概念、結構及類型,免疫球蛋白的特性與功能;(4)免疫系統:免疫器官,免疫細胞等概念;(5)免疫應答:免疫應答概念,體液免疫應答與細胞免疫應答;(6)食物與超敏反應:超敏反應概述,四種類型超敏反應,食物過敏及其預防;(7)免疫技術原理及在食品檢測中的應用:抗原抗體反應,免疫酶技術,放射免疫技術。目前的《食品免疫學》的教學主要以教師課堂講授為主,期末集中卷面考試,以此來評價學生的學習情況。教學形式比較單一,學生參與性不高。
2 Sandwich教學法的應用
筆者嘗試引入Sandwich教學法,分別在教學內容、流程以及評價形式上做了改變,以期能夠加強學生自主學習、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教學效果[8]。
2.1 教學對象 安徽農業大學茶與食品科技學院2015級食品營養與衛生專業的24名本科生。
2.2 教學內容 采用《食品免疫學》中的“食品與超敏反應”章節的內容,以4種類型過敏反應的典型病例為例,要求學生掌握4種類型過敏反應的發病機制、病例現象、治療及預防方法等,能夠結合自身經驗理解并分辨各類超敏反應。
2.3 教學流程 提前提出了超敏反應的概念,教師闡明超敏反應的普遍性,并強調與日常生活關系緊密,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熱情。之后采用隨機分配的原則將學生們分為A,B,C和D組,教師通過前期準備收集得到4篇食品免疫學相關的文獻作為素材,以備上課時使用。采用的Sandwich教學法流程具體如下:
2.3.1 教師開場介紹 教師首先通過圖片或者小視頻的方式引導學生聯想到生活中見到的超敏反應現象,并且告知沒有及時干預治療的后果。案例包括:“亞洲人群中,乳糖不耐受比例較高,有的人是先天性的,有的人是原發性的,也就是成年之后才出現乳糖不耐受癥狀,但是往往很難意識到是乳糖不耐受造成的,所以每一個人都有可能是潛在的乳糖不耐受人群,這就需要我們去深入了解機制,并且對癥治療。”通過開場白,引發了學生對超敏反應的興趣和求知欲。
2.3.2 討論 隨后開展第1次討論。教師提供3~5個問題,問題遵循以下幾個原則:問題的設計從實用的角度出發,問題循序漸進由淺入深,有的問題是開放性的。設計的問題包括:“乳糖不耐受的癥狀包括哪些?哪些食物不適合乳糖不耐受人群?乳糖不耐受的發病機制?如何避免乳糖不耐受判斷錯誤?乳糖不耐受人群攝入富含乳糖的食物會對身體造成什么傷害?”。隨后,將相關文獻介紹給學生,請他們思考并理解文獻中的相關內容。
2.3.3 交叉學習 分配給每組1篇文獻嘗試進行閱讀。每組6個同學,1人閱讀前言,2人閱讀方法,2人閱讀實驗結果和討論,1人閱讀摘要和結論。閱讀過程中,教師引導以下幾個基本問題:“這篇文獻主要的科學問題和目的是什么?用到了哪些免疫學相關的研究方法?通過實驗作者得到了什么結果?最終得到了什么科學結論?這項研究的意義和價值在哪里?”閱讀完成以后,小組內成員互相交流討論,要求每位成員都要提出問題或者回答問題,從而引發成員對自己所閱讀的文獻的整體思考,嘗試理解所閱讀的文獻的目的、實驗思路和設計。
2.3.4 總結匯報 每組推薦1位同學上臺,通過PPT的形式介紹文獻并總結匯報。匯報要求側重介紹實驗研究的目的性、邏輯性和實驗意義,組內其他同學可以隨時補充重要細節,并講清楚為什么要這么做,怎么做,做出了什么結果,得到了什么結論。最后大家集體對4組匯報的同學進行打分評價。
2.3.5 提煉引導及感謝 在匯報過程中,教師應注意記錄學生對于文獻的解讀,收集匯報中的正確知識點和錯誤理解。在學生匯報完以后,教師將學生匯報知識點與文獻知識點進行反饋和總結,并且對每1位上臺講解同學的勇氣提出表揚。通過教師的提煉引導,讓學生再對每1篇文獻進行再1次深入學習,對于一些被忽視的關鍵知識點,需要教師協助鞏固,闡明其中的實驗邏輯和原理。同時教師要肯定那些在討論中表現出色的學生,總結學生得出的正確結論,并對本節課做1個簡短的總結,下課之前要肯定學生的積極參與,并表示感謝,鼓勵學生繼續不斷努力。課程結束以后,要求每個學生對文獻進行進一步的細致閱讀,結合自己的理解提交成果,成果形式為提交500-800字的小論文。
3 結果與分析
課堂教學中,讓每位學生都給匯報的代表學生打分,總分為10分,之后收集學生的打分表,對每組代表的文獻匯報情況進行評價,得分情況如下:A8.57,B8.31,C8.75,D8.44。從每組得分情況可以看出,C組學生對于文獻的閱讀和匯報取得最高的成績,平均得分為8.75分。這可能是因為該組文獻的篇幅不長,但是很多方法的細節都進行了詳細的介紹,方便讀者閱讀文獻時把握要點。經過文獻的閱讀,學生能夠快速掌握目前的研究進展及研究方法。采用問卷調查的形式,對Sandwich教學法的教學效果進行了綜合評價,對24位學生分發問卷調查表,回收24份,結果如表1所示。
根據調查問卷的結果可以發現,大多數同學對于Sandwich教學法都比較認同,同時也愿意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進行發言,尤其是在檢索查閱能力和歸納總結能力上都有了提高,制作PPT的能力和學習興趣也有所提高。根據教學效果看,無論是學生的學習成績還是能力培養,Sandwich教學法都比傳統方法具有一定的優勢。通過Sandwich教學法,可以給學生提供活潑多樣的氣氛,讓學生在愉悅的課堂氛圍中學習,同時大大增加了的各種環節的參與性,克服了傳統課堂上學生缺勤、打瞌睡、玩手機的不良現象。在討論和交叉學習時,學生們可以集體進行思維風暴,有靈感和觀念的碰撞,調動了每位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性格內向的學生也逐漸掌握了溝通技巧,樂于表達自己的觀點。同時,教師需要認真備課寫教案,專業技能和教學水平也得到了提高,特別是臨場發揮能力提高明顯。所以,通過Sandwich教學法形成了良好的教學相長的局面。
4 結論
當今全球經濟和知識飛速發展,為了幫助學生畢業后能夠盡快適應未來工作中的挑戰,培養終身學習的意識和習慣,本科生課堂教學應加強培養學生自主發現問題、收集相關信息以及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在食品免疫學課程中運用Sandwich教學法,發現該教學法提高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鍛煉了團隊協作能力、表達能力和寫作能力,教學效果很明顯,是一種有效的、值得進一步探索的教學方式。同時,Sandwich教學法有效地提升了教師的專業水平和教學技能,需要教師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在備課上。Sandwich教學法實施的成功,全要依賴教師的精心組織及學生的努力合作。在后續教學探索中,如何結合傳統教學法進行研究改良,依據學科和學生的特點有效地應用Sandwich教學,還需要在實踐中總結經驗。
參考文獻
[1]王子榮,陳錚,劉雅娜.食品免疫學基礎課程講義和教學方法探析[J].新西部,2017(13):148-149.
[2]王一君.食品免疫學課程“翻轉課堂”初探模式[J].現代食品,2017(01):1-3.
[3]田志逢.淺析Sandwich教學法[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2,10(24):72-73.
[4]王春旭,王緒武,雷紅英,等.Sandwich教學法教案編寫的體會和建議[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4(03):99-100.
[5]何楊勇,韋進.英國高校三明治課程的發展及評述[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01):113-118.
[6]許瑜函,朱慧,譚夢暉,等.“三明治”教學法設計下學生課堂參與分析[J].復旦教育論壇,2016,14(01):107-112.
[7]李吉達,田利,孫文濤.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食品免疫學課程教學改革與探索[J].安徽農學通報,2015,21(16):149-150.
[8]孫懷衛,趙娜,曾小凡,等.Sandwich教學法在研究生課程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地質教育,2015,24(02):55-58.
(責編:張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