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成清
【摘 要】行政管理是企業的中樞神經系統,在企業的發展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論文主要圍繞如何提升國有企業行政管理效率展開分析討論,從而提高國有企業的內部治理能力和管理水平,讓企業平穩運行、健康發展。
【Abstract】Administration is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of enterprises and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s. This paper mainly focuses on how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the administration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s, so as to improve the internal governance ability and management level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s, and let the enterprises run smoothly and develop healthily.
【關鍵詞】國有企業;行政管理;效率提升;策略探究
【Keywords】state-owned enterprise; administration; efficiency promotion; strategy research
【中圖分類號】F272.9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1069(2018)11-0005-03
1 企業行政管理內涵
1.1 企業行政管理概念
企業行政管理主要指企業為了生存發展,以企業管理和行政管理理論為支撐,根據相關法規、制度、原則及方法,通過命令、指示、規定、獎懲條件等管理手段對企業進行職能性管理活動的總稱。企業行政管理是一個涉及企業各個部門和分支機構的完善的系統、網絡,是企業的中樞神經系統。
1.2 企業行政管理特點
與其他管理形式相比,企業行政管理主要包括以下三大特點[1]:一是權威性。企業管理者擁有法定的職權是其開展行政管理的基礎和前提。如果沒有相應的職權,企業管理者就不能下達指令、實施獎懲。與此同時,企業行政管理有效性的另一個重要因素就是企業管理者運用職權是否得當、下級是否服從執行等。二是及時性。當企業遇到重大突發性事件或處理重要人事關系時,企業管理者往往通過行使命令、指示、獎懲等來實現資源的快速調配,確保行政指令得以及時貫徹執行,從而提升企業經營管理的有效性、針對性。三是縱向性。企業行政管理指令的下達執行主要是通過企業組織內部的行政隸屬關系來進行指揮協調,通常情況下是通過自上而下逐級下達行政指令、自下而上逐級貫徹行政指令的方式來傳達執行。
2 企業行政管理主要內容
2.1 計劃管理
俗話說,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計劃性企業行政管理必須遵循的重要原則。只有做好預測工作,才能更好地指導企業的行政管理工作,這是企業行政管理出成績的必要條件。因此,企業行政管理的首要任務就是計劃管理。
2.2 組織管理
組織架構是企業得以正常運行的基本前提,其主要解決的是企業各級管理人員的工作職責,以及如何分配任務并明確相應的決策流程。企業行政管理除了搭建基本的行政組織架構外,更重要的是建立自上而下的責權利機制,從而確保企業行政管理組織渠道的暢通。因此,搭建一套與企業自身經營實際相適應的組織機構和決策流程、責權機制是企業行政管理的重點工作。
2.3 指揮協調
企業行政管理工作中,需要采取適當的措施對員工的工作任務進行合理分工,并據此明確相應的職責、權利和利益。與此同時,還要通過發揮調動各級行政管理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協調各級行政管理人員的工作關系來對工作中可能出現的部門、員工矛盾進行協調管控。
2.4 監督控制
企業行政管理工作中,通過建立一套激勵機制和相關獎懲制度,除了在督促不同層級的員工按時完成工作任務的同時,還可以判斷企業行政管理工作的合理有效性,是否存在有待優化改進之處。因此,企業行政管理過程中,要通過確立公平合理的激勵機制來控制員工的行為及工作績效,從而確保生產經營活動的有序運行。
3 國有企業行政管理效率現狀
根據傳統的金字塔式組織結構理論對企業管理層級的界定來看,國有企業行政管理效率可以分為決策層效率、管理層效率和執行層效率三類。目前,國有企業行政管理效率現狀具體為:
3.1 組織效率目標不明
自20世紀90年代國家對國有企業實施多輪改革以來,雖然國有企業的市場適應能力和綜合競爭實力有了很大程度地提升,但受特定的經營特征、產權關系和歷史背景等因素影響,目前相當部分的國有企業市場信息閉塞、競爭意識淡薄,依然延用了計劃經濟時代的治企思維,參照國家機關的高度集權式模式進行管理,沒有建立一套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法人治理結構,從而致使其組織決策效率低下、內部監督流于形式。與此同時,據調查,98%的國有企業總經理主要通過國家行政任命或上級機關委派,僅有2%是由民主選舉,導致國有企業組織決策容易受到行政力量的干涉,不利于國有企業作為獨立的主體自主經營管理,一些違背市場競爭法則、脫離企業經營實際的決策時有發生[2]。
3.2 管理效率混亂失調
與民營(混合所有制)企業相比,國有企業的內部職能部門設置相對完備、人員配置相對完善。在此情形下,雖然讓國有企業的內部職能設置得到了分解細化,讓其自身的專業化管理能力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提升,但是過多的機構設置和人員配置,在增加國有企業的用工管理成本的同時,更重要的是由于管理層級的增多、管理鏈條的增長,導致國有企業內部機構臃腫、權責界面不清晰,職能管理混淆、業務關系混亂。有時因國有企業管理人員過度的依賴職責分工和辦事流程,面對突發事件、緊急情況,部門間相互推諉、管理干部不作為等情況時有發生。據國家人事部人事考試中心《企業中層管理環境評價問卷》研究開發課題組公布的對851名國有企業、584名三資企業和29名私營企業的中層管理人員的調查研究結果表明,國有企業的組織機構設置與三資企業、私營企業存在顯著差異,官僚主義已成為影響國有企業發展的重要障礙,內部機構設置已不適合當前的經濟環境。
3.3 執行效率存在偏差
受國有企業管理層級多、管理鏈條長的內部管理現狀影響,國有企業內部信息不對稱現象時有發生,甚至有些部門對信息進行加工、篩選后進行選擇性傳遞,嚴重影響了經營決策信息在生產、銷售一線從業人員的傳遞效益,從而阻礙了企業戰略目標、生產作業計劃的執行實施。據了解,在某家廳(局)級國有企業中,其需要一線人員執行的工作指令,正常情況下要一周左右的時間才能傳達到一線執行人員層面,嚴重影響了該企業的正常運轉效率。與此同時,受國有企業缺乏歸屬感與使命感、時間觀念淡薄等主觀因素制約,國有企業員工普遍缺乏工作積極性、主動性,不主動尋求提高工作效率的方法,工作按部就班,缺乏針對性和創造性,遇到問題不推不動,甚至推而不動,經常出現事倍功半現象。
4 國有企業行政管理效率低下原因分析
縱觀國有企業自身經營管理現狀,綜合對比民營(混合所有制)企業管控模式,經初步分析,致使國有企業行政管理效率低下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4.1 行政管理模式單一
國有企業在進行行政管理時沒有聯系自身經營發展需求實際,盲目地參照國家黨政機關高度集權的組織管理模式,經營決策權力高度集中在部分人手中,缺乏有效的監督制約機制,這使得國有企業組織決策與社會經濟體制改革脫節,形式主義、官僚主義較為嚴重,嚴重制約阻礙了國有企業的組織決策效率。
4.2 內部機構設置臃腫
雖然國有企業的組織機構經過了多輪精簡改革,但是與民營(混合所有制)企業相比,國有企業的組織機構仍然較為龐大臃腫,有時甚至出現有增無減的情形。國有企業組織機構的臃腫在影響信息傳達效率的同時,由于管理職能的重疊交叉、人員的冗余,致使在一些環節上內部運轉失靈、管理失控,部門相互扯皮情況時常發生,使得國有企業行政管理效率低下。
4.3 管理制度適應性差
國有企業職能管理部門的市場意識、效率意識普遍偏低,以結果、效率為導向的管理思想相對缺失。日常工作中,側重的是職能管理,對程序履行、流程控制關注較多。在此管理思維影響下,導致國有企業大量的行政管理制度形同虛設,不能很好地滿足、服務于國有企業經營實際,致使履行繁雜的內部管理程序而喪失市場機會的現象普遍存在。
4.4 員工執行能力不足
國有企業高效運行的重要前提就是要有完善有效的管理制度,并且管理制度能夠得到全面貫徹執行。其中哪一個部分出現問題都將影響到國有企業行政管理工作的開展。目前,我國國有企業的行政管理工作除了存在管理制度適應性差的問題外,還存在著管理執行力度不足的問題。問題主要出在國有企業員工身上,國有企業員工的綜合素質和執行能力直接影響到行政管理的效率。
5 提升國有企業行政管理效率對策建議
行政管理是一個龐大而復雜的決策執行管理系統,要想促進國有企業行政管理效率提升,除了從思想上高度重視以外,還需要立足國有企業行政管理現狀及問題,重點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改革創新。
5.1 完善企業法人治理結構
完善法人制度結構是建設現代企業的重心。面對部分國有企業權責不清、約束不強、缺乏制衡,法人治理結構尚未真正有效形成,組織決策機制不完善等突出問題,迫切需要國有企業按照《公司法》等法律法規要求,盡快建立以公司章程為核心的企業法人治理結構,并按照“責權對等、互為支撐、互為監督”的管控要求,進一步明確完善國有企業股東會、董事會、監事會、職代會的職責權限和議事規程,從而促進國有企業組織決策效率的提升。
5.2 壓縮企業組織機構規模
面對國有企業內部機構臃腫、管理人員過多、管理層級過密、決策效率低下、內部摩擦偏多的現實狀況,迫切需要國有企業轉變觀念,提高市場意識的同時,更需要國有企業以民營(混合所有制)企業為參照,以適應市場經濟規律為導向,按照“扁平化、高效化”改革原則,削減壓縮職能部門、組織層級和管理鏈條,徹底解決自身肥胖癥問題,推動國有企業以“輕裝”的姿態參與市場競爭,提升經營管理效率。
5.3 建立經營決策信息系統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進展的加快,我國與世界各國的聯系越來越緊密,國有企業面臨的市場環境可謂瞬息萬變,機遇與挑戰并存。為適應和滿足新的市場環境變化,在此形勢下,國有企業應樹立“互聯網 +”思維,并重點圍繞營銷、采購、財務、人力等加快相應業務系統的信息化建設,依托信息系統來實現管理數據信息化、決策程序流程化,進而提高經營管理的科學性、有效性,降低行政管理的盲目性和人為因素干擾。
5.4 提升干部員工綜合素質
企業發展離不開“人、財、物”三大基本要素,而“人”的要素是三者中最重要的一環,擺在第一位。一定程度上講,只有具備一支高素質的干部員工隊伍,才能建設出一個高效率的國有企業。對此,國有企業除了對外招聘引進一批高素質員工作為新鮮血液補充以外,更重要的是圍繞文化素養、業務技能等方面,通過送外深造、師徒共建等方式建立完善在職員工的培訓教育機制,真正將國有企業的員工數量包袱轉變為人才質量優勢。
5.5 加強日常工作績效考核
針對部分國有企業員工“等、靠、要”思想嚴重、工作不積極主動的情況,國有企業要在轉變“重過程、輕結果,重程序,輕效益”管理思想的同時,要結合自身的經營管理實際,通過引入“賽馬機制”、“末位淘汰”等機制,建立完善以結果、效益為導向的績效考核體系,通過績效考核來倒逼干部員工主動作為、積極工作。
5.6 構建國有企業執行力文化
執行力文化指的是將“執行”當作所有行為最終目標和最高標準的文化,可以幫助國有企業員工從根本的意識形態上熟悉并支持企業提倡的執行方式和執行理念,可以提高國有企業員工的責任感和工作績效。對此,國有企業要圍繞理念、口號、價值觀等形態意識和激勵懲罰等物質體現兩個方面構成一套規范合理的執行力文化體系,從而促進國有企業平穩運行、持續發展。
6 結語
行政管理對于國有企業經營管理活動高效推進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國有企業行政管理效率受到多種因素的制約,只有找準了這些制約因素,才能夠更好地去進行改善,提升國有企業行政管理的效率。文中所述只是目前國有企業行政管理中的部分問題,國有企業當前的行政管理還有很多值得我們去思考研究,提出針對性解決措施建議。
【參考文獻】
【1】許建兵.現代企業行政管理效率分析[J].商業時代,2007(25):52-53.
【2】五萍,宋合義.不同所有制企業組織結構的差異研究[J].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2003(8):96-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