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飛
【摘 要】摘要:基于對鄉村振興視域下生態宜居鄉村實現路徑的研究。首先,分析鄉村振興視域下建設生態宜居鄉村具有的重要意義。然后,分析在生態宜居鄉村建設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如人民群眾沒有足夠重視、沒有明顯的鄉村特色等。最后,為使鄉村振興視域下生態宜居鄉村建設工作更好進行,給出開展宣傳活動、建設特有鄉村文化以及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等路徑。
【Abstract】The paper studies the path of realizing the eco-livable village under the perspective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First of all, it analyzes the the important significance of constructing eco-livable villag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Then, som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ivable village are analyzed, such as the people do not pay enough attention to it, and there are no obvious rural characteristics. Finally, in order to better construct the eco-livable village under the perspective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it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such as carrying out propaganda activities, building special rural culture and strengthening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關鍵詞】鄉村振興;生態宜居;鄉村
【Keywords】rural revitalization; eco-livable; village
【中圖分類號】F328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1069(2018)11-0076-02
1 引言
隨著國家的快速發展,社會各個領域都在不斷進行改革創新。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提出鄉村振興總戰略,要實現鄉村的生態宜居、產業興旺,加快農村現代化進程。鄉村振興戰略的提出與之前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相比較,這次的要求標準更高。而建設生態宜居鄉村成為鄉村振興的重要內容。鄉村振興是全方位的,其中包括,鄉村文化、鄉村教育等,不僅僅局限于振興鄉村經濟。在如今鄉村振興背景下,如何建設生態宜居鄉村是一項重要問題。本文將針對鄉村振興視域下生態宜居鄉村建設的意義,以及建設過程中產生的問題和解決措施進行相應闡述。
2 鄉村振興視域下建設生態宜居鄉村的意義
在實行鄉村振興戰略過程中,需要協調好環境與經濟發展之間的關系。鄉村振興戰略是當今時代下對鄉村發展提出的新要求。尤其是在鄉村環境問題上要更加注意,切不可犧牲環境換取經濟的發展。如今在鄉村快速發展過程中,產生許多生態問題。例如,農藥的過度使用、亂砍濫伐、水資源的過度開采、人們生活垃圾不能有效處理、河流污染等諸多問題。在不斷進行鄉村改革過程中,雖然環境問題得到有效改善,還是仍然沒有達到最佳標準。鄉村振興與治理要圍繞人民日常生活以及農業生產等展開,讓鄉村更加美麗,人民生活更加富足,是生態宜居鄉村建設的最終目的。
一直以來,我國城市的發展與鄉村的發展嚴重失衡。不僅僅表現在城鄉經濟上的失衡,還表現在醫療設施、教育水平以及生態環境等各方面。就城市與鄉村的生態環境而言,城市的生態環境明顯高于鄉村的生態環境,并且城市的人民的生活環境與生活水平要明顯高于鄉村。若是想使城市與鄉村協調發展,必須將生態環境的改善放在重要位置。建設生態宜居鄉村戰略的提出,使鄉村生態發展有更高的標準與要求。在鄉村經濟振興的同時,要注重生態環境的發展[1]。建設生態宜居鄉村,能有效縮短城市與鄉村之間的差距,從而推動社會更好發展。
3 鄉村振興視域下生態宜居鄉村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3.1 人民群眾沒有足夠重視
在當今快速發展背景下,人們更加注重自身利益。所以,在生態宜居鄉村建設中受經濟利益的驅使,人民群眾缺乏生態意識,沒有重視生態宜居鄉村建設。他們認為生態宜居鄉村的建設會對其經濟收入產生影響,并且無法為切實帶來經濟效益。人民群眾通常抱有無所謂的態度對待生態宜居鄉村建設問題,認為生態宜居鄉村建設是干部的事情與自身無關,所以不參與到鄉村建設工作中,從而導致生態宜居鄉村建設無法有序進行。
3.2 沒有明顯的鄉村特色
在生態宜居鄉村建設中存在一個普遍現象,就是很多村落的風景、建設模式、群眾文化等都相同。每個村落沒有形成自身特有的文化特色。并且在鄉村振興過程中,鄉村農業生產的合作化以及社會化服務等程度并不高,從而對人民群眾的收入產生制約。
4 鄉村振興視域下生態宜居鄉村的實現路徑
4.1 開展宣傳活動
在生態宜居鄉村建設中,要積極開展宣傳活動,從而提高村民對生態宜居鄉村建設的認知。隨著國家的快速發展,科學信息技術在不斷進步,互聯網已經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得到普及,所以要善于利用網絡、手機、電視等媒介進行生態宜居鄉村建設的宣傳活動。在宣傳過程中展示鄉村的美好,從而加強村民心理上認同感。讓村民意識到綠色生活、綠色發展、綠色出行的重要性。從內心深處拋棄以往形成的不良的生活習慣等,要讓村民意識到保護環境、節約資源的重要性,加強村民的環保理念。還可以利用村落中的文化墻進行宣傳,在每個村落的重要位置都會設置相應的文化墻,在文化墻中會有重要內容以及黨建文化等。所以,要利用好文化墻向村民宣傳生態宜居鄉村建設的重要性。
與此同時,還可以利用村民農家墻的外墻墻壁進行生態宜居鄉村建設的宣傳活動。例如,保護環境、奮發向上、尊老愛幼、和睦相處等。利用墻壁文化獨一村民日常行為進行規范,提高村民思想認知,形成良好的鄉村文化氛圍[2]。村部可以定期開展評比活動,通過對家庭環境衛生以及房屋周圍環境衛生的評比,選出較為優秀的三個家庭,予以鼓勵和表揚。從而調動其他家庭的積極性,主動參與到環境治理工作當中。從而使鄉村環境問題得到有效改善,積極進行生態宜居鄉村建設的宣傳工作,可以提高村民的意識,并且積極主動參與到生態宜居鄉村建設中來,從而使生態宜居鄉村建設共組有序進行。
4.2 建設特有鄉村文化
生態宜居鄉村的建設,不單體現在生活環境的宜居,還體現在文化知識的宜居。生態宜居鄉村的建設,不僅要注重生態環境的保護,從而提高人們的生活環境質量。還要注重將村落中特有的文化保存,從而構建人們更好發展的精神樂土。鄉村在不斷改革發展的過程之中,不僅形成特有的生活方式、同時也形成具有鄉村特色的文化、風俗習慣以及民風等,這些特有的鄉村文化都會對村民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這也是人們智慧的結晶,是中華優秀的民族文化。所以在生態宜居鄉村建設中,不能忽視鄉村特有的文化。對鄉村的歷史文化、民風民俗等深入挖掘,從而形成更加深刻的村落文化。
村落中的民謠以及手工藝品等都是生態宜居鄉村建設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生態宜居鄉村的建設也需要與時俱進,及時進行理念創新。從而為每個鄉村打造出不同的風景與文化,避免產生每個村落都是同一幅景色的問題。生態宜居鄉村建設,不僅要注重生態環境與居住環境的建設,更要注重鄉村文化的建設。
4.3 加強基礎設施建設
想要加快生態宜居鄉村的建設,改善鄉村生態環境,不僅要提高村民的思想意識,制定管理制度,還要加強村落中基礎設施建設。要加大鄉村環境治理工作的投入,逐漸形成政府宏觀調控,社會組織與公司企業踴躍參與的格局。積極進行資金引入參與到鄉村生態環境治理工作當中。尤其注重對水資源的保護,加快鄉村垃圾處理與污水處理的步伐。加強對鄉村畜牧養殖業污染與土地資源污染的管控,及時治理鄉村污染源頭。
在生態宜居鄉村建設中,要結合鄉村實際情況,科學合理建設垃圾中轉站,提高污水處理技術。要徹底根治鄉村廁所衛生問題,要積極制定相關的環境保護措施,做好鄉村環境規劃,從而將生態宜居鄉村建設工作落到實處。加快鄉村生態環境以及生活環境治理的步伐,從而打造出環境優美、空氣清新的生態宜居鄉村。推動生態宜居鄉村建設,從而為鄉村未來更好發展奠定基礎。
5 結語
綜上所述,要積極貫徹落實黨十九大鄉村振興戰略,將生態宜居鄉村建設工作落到實處。目前,在生態宜居鄉村建設過程中,依然存在許多問題。但相關管理人員要擔負起自身責任,積極進行生態宜居鄉村建設的宣傳工作,從而提高人們對生態宜居鄉村建設的認知,積極主動參與到鄉村建設工作中來。在生態宜居鄉村建設過程中要加強鄉村的基礎設施建設,要特別注重鄉村生態環境的保護,要將特有的鄉村文化保存下來。進而推動生態宜居鄉村建設工作,打造魅力鄉村。
【參考文獻】
【1】黃碩.改善鄉村環境助推鄉村振興——鄉村生態宜居建設的思考[J]. 老區建設,2018(5):90.
【2】楊偉民.鄉村振興戰略中的重要任務是生態宜居[J].農產品市場周刊,2017(4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