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飛燕 王家利
摘 要:美術教育是大學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個內容,占據著高等教育的重要位置。在新課標的逐漸深入背景下,教育工作者必須站在時代發展的角度上深入分析美術教育,立足現階段大學美術專業面臨的困境,深入落實教育改革,進而對美術教育的發展瓶頸問題有效地處理,使得美術教育能夠實現可持續發展。本文將對當前大學美術教育面臨的困境進行分析,并提出大學美術教育可持續發展的策略。
關鍵詞:大學美術教育;困境;發展策略
就美術教育而言,這是綜合性非常強的一門藝術學科,這一學科內容可以在傳授知識的時候對美育進行滲透,促進學生審美能力和欣賞能力的提高。高校的美術教育不只是為了培養學生在藝術方面的造詣,同時,還是為了培養學生自身的審美能力以及創新能力,可以為未來生活提供更多的保障。因此,對于當前美術教育面臨的困境和可持續發展策略的研究勢在必行。
一、大學美術教育需要面對的困境分析
(一)教育理念缺乏時代感
很多美術教師所持有的教育理念不能與時俱進,運用的美術教學方法和課程資源太多陳舊,總是在教學當中照本宣科,這一方法并不能和學生在學習中的需求相滿足。如此一來,大學美術課程就成了比較普通的一門文化理論課,該單一化的理論解說不只不能引發學生本身的情感共鳴,還會導致學生出現叛逆心理。這一觀念的背景下,大學的美術教育發生了嚴重的重理論和輕實踐現象,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美術教育的整體水平。
(二)不能充分地保障師資力量
就現階段大學美術教育的具體情況來說,一些從事美術教育的工作人員并沒有具備針對性的專業技能和專業背景與學歷,還有很多教師是從其他專業所轉任的。該教師并不熟悉美術教育發展的規律與發展現狀,因此使得其在教育活動開展的過程中選擇的內容與時代發展相脫離,不能與學生發展的實際需求相滿足,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學生自身美術能力的培養。長時間之后,美術教育的整體水平很難提升。
(三)缺乏規范性的課程設置
很多大學都設置了美術專業的課程,然而一些高校對課程開展的時候因人設課,在課程體系的建設結構上失去了規范性,非常隨意,缺乏穩定性,在課程安排上比較松散,不能構建一個系統化的課程體系。與此同時,在課程的考核過程中,主要形式是論文,部分教師為對課程的考核體系當中論文的比重進行弱化,加大日常授課的課堂考核,然而因為考核形式比較單一,課堂考核最終淪為課堂的考勤,教學效果不好,不能反映學生本身的水平。
二、大學美術教育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措施分析
(一)加強實踐教學模式的創新
在教學過程中,要積極地挖掘學生自身的潛力,開展新的教學改革,主要目的在于促進學生應用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學生把課堂當中學習到的知識向現實生活中進行遷移,同時,還可以應用到問題的處理實踐中。就大學美術的教育而言,創新課程實踐的教學模式是非常有效地一種教學方法,主要原因在于實踐是促進美術創作水平和體會美術韻味的途徑。所以,美術教師必須為學生提供一個積極融入社會實踐的平臺,展開實踐和專業技能相互融合的教學,可以針對性地展開美術教育教學。比如,大學可以將實踐教學與學生自身的成績考核之間相互結合,將實踐教學和課題研究之間相互結合起來,促進美術教育效果的提高,并對學生的潛力進行挖掘,充分發揮現階段大學生的主動參與性,能夠讓學生主要在實踐過程中展示自己,并獲得信心。如此一來,不但可以讓學生得到藝術真實體驗,同時,還可以滿足學生對于藝術的需求,提高學生的美術素養。
(二)創新教育理念
激發師資團隊建設意識的動機,只有動機才可以產生行為,行為指向是最終的目標,即為現代心理學需要揭示的主要內容。對于學校來說,必須進一步扭轉教育理念,突破固有的教育觀念禁錮,推動學生的綜合發展,并對美術教育的地位有所提升,讓美術教育發展成為學生人格健全和個性化發展的學科之一。同時,學校還必須重視美術教育的師資團隊的建設,以市場為導向,積極地和社會發展相適應,主動地研究創新型人才的培養模式,重視優秀美術教師的培養,促進教師綜合能力的提高;此外,學校內部必須對人才培育的機制進行建設,加強教師培訓,在這一過程中,提升教師自身的專業能力以及素養,并為其發展和成長提供平臺。
(三)加強本土教學資源的開發,提高教育成效
學習環境會對學生的學習質量產生一定影響,很多學生長時間以來總是機械地接受教師給予的知識,受到學習條件的約束,學生很難聚精會神,將注意力集中在這一課程中,然而是不能被真正掌握的。所以,就大學美術課程教育來說,大學可以與當地文化底蘊以及本土特色相互聯系,充分應用本土美術素材,讓本土文化融入到美術課堂中,加強理論和實際之間的聯系,讓學生可以感受到本土文化,創造一個學習環境,有助于開展一個具有本土文化的特色化美術教學,不但可以對美術的教育內容進行豐富,同時,還可以對民族文化進行傳承。
(四)加強傳統教學體系優化
在改革進程逐漸加快的背景下,我國教育事業已經備受社會各界的關注。大學美術教育會隨其發生很大的變化,就教學體制和辦學模式來說,大學美術課程的教學體制呈現出単一化形式,在系科分類和招生制度以及專業設置的機械化上非常統一。在一定程度上和藝術發展的辦學理念以及模式不符合。針對傳統大學美術教育來說,不重視學生綜合素質培養以及文化教育,因此,必須加強重視。日常學習當中,必須重視學生的自由思維培養,充分尊重學生自我意識,提高學生在文化知識方面的掌握能力。培養學生在藝術方面的獨到見解。在改革大學美術教育的教學體制基礎上培養高素質創造性人才。現階段的大學美術教育內容都將關注力度放在美術技巧上,內容比較單一。學生在大學期間的學習不但不能推動自身的綜合發展,還會讓學生和其他外界的知識相互斷開,對于這一問題而言,學校應該在第一時間拓寬其它課程,注重學生文化修養,促進其綜合素質的提高,防止美術教育導致學生和世界隔離。在其它課程的拓展中,加深學生和社會之間的聯系,促進學生文化素養與內涵的提升。不但可以幫助其深入地理解美術文化,同時,還能幫助其積極地探索世界,從思想的禁錮中擺脫出來。在課程設置上,必須促進大學生想象力和創造力的提升。技巧是展現繪畫過程的主要如今,學生的文化修養與美術的創造思想才是美術的核心所在。必須通過學習其他課程,才可以讓學生加深世界和美術關系的深入思考。大學美術教育的開展必須按照自身教育的特點,與社會實際需要相結合,提升大學美術教學質量。
結束語
綜上所述,教育的實質在于促進人綜合素質的提高,美術教育是大學美育的重要內容,具備了其他學科所沒有的特色。當前,有關教育工作人員必需從固有的美術教育中突破出來,創新教育理念和教學手段,提升大學生的藝術素養。
參考文獻
[1]肖桐歐. 地方高師院校美術教學論課程理論與實踐脫節的問題及對策研究[D].長春師范大學,2017.
[2]陳琳. 云南省高等學校教師教育職前培養模式現狀研究[D].云南師范大學,2017.
[3]盛明明. 職業院校技能大師工作室運行困境及策略研究[D].西南大學,2017.
作者簡介
一作:葉飛燕(1996.07)女,福建省福州市,本科;研究方向:文化教育方向;
二作:王家利(1991.08)男,福建福州市;本科,助教,研究方向:文化教育方向。
(作者單位:福州外語外貿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