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騰晟
摘 要:隨著建筑行業快速發展,使得建筑工程技術得到了極大提升,大量新技術被應用在建筑施工中。對于土建施工來講,地下道路施工項目逐漸增多,需要利用地下連續墻技術。本文主要圍繞地下連續墻技術特點、地下連續墻技術施工工序分析、地下連續墻技術應用重難點分析等方面展開討論,在對這一技術特點有所掌握的基礎上,具體分析了地下連續墻技術在土建施工中的應用重難點,以便為之后的土建施工提供借鑒。
關鍵詞:土建施工;連續墻技術;應用分析
前言:
土建施工是城市道路施工中的重要內容,對城市交通建設有一定影響,針對目前我國城市交通擁擠問題,為了方便人們出行,如何進行地下施工已經成為建筑施工主要思考的問題。地下連續墻技術指的是在地下開展連續墻施工,實際施工過程中,要求建筑施工人員按照相關操作規范將地下墻體連接成一個整體,進而提高墻體防滲和防沖功能,利用該技術能有效緩解地面交通情況,體現出較好應用性。
一、地下連續墻技術特點
地下施工由于能緩解道路交通堵塞情況而展現出較大發展潛力,在不斷實踐中已經形成其獨特的技術特點,使其在土建施工中取得廣泛應用。地下連續墻施工是在地下進行的,在實際施工時產生的噪音較小,能在人群密集的區域進行施工,并且施工中墻體剛性較大,可避免出現塌方或沉降等現象。除此之外,地下連續墻體的防滲漏功能較好,能保證施工質量。總體而言體現出工期短、功效高、經濟效益高等優點。但是由于該技術應用時間較短,在施工實踐中還存在一定不足,主要表現在技術問題上,如在土建施工中出現的相鄰槽段不齊等現象,主要是由于施工操作有誤和地基不牢造成的。
二、地下連續墻技術施工工序分析
(一)導墻
為了充分發揮地下連續墻技術在土建施工中的作用,要求施工人員熟練掌握地下連續墻技術的施工工序。其中導墻修筑是連續墻施工中重要環節之一,是保證地下施工順利進行和工程質量的關鍵,必須修筑導對施工進行引導[1]。導墻主要作用在于為施工作業的開展提供一個地基基礎,避免出現地基深陷、側滑等現象。引導墻主要采用混凝土結構,厚度通常在100-200mm之間,要求導墻的水平鋼筋緊密連接起來,從而建立一個總的墻體。實際施工中還要確保連續墻和導墻接頭位置是互相錯開的,并應根據施工現場情況進行導墻修筑的優化調整。
(二)護壁施工
設置地下連續墻主要目的為保障施工安全并促進工程順利運行,因此,要求地下連續墻具備保溫、防濕、防水和抗震等功能,為了實現這些功能需要充分利用泥漿護壁作用,通過護壁施工來加大對墻體的保護。在實施成槽施工操作時,泥漿主要起到冷卻、護壁和潤滑的作用,在加強地下施工效果上有重要作用。攪拌泥漿過程中,要在攪拌容器內添加三分之一水,之后開動攪拌機,并在攪拌過程中合理控制注水量,同時加入純堿液和膨潤土,連續攪拌三分鐘。完成上述步驟后,將泥漿靜置一段時間,促使膨潤土成分與水接觸后得到充分膨脹,為泥漿施工的進行提供材料支撐。
(三)挖掘深槽
這一過程對地下連續墻最終施工質量有一定影響,連續墻外形形成由深槽直接決定,進而對地下施工質量產生影響。深槽施工良好開展能保證連續墻建設滿足施工標準,能一定程度提高地下建筑設施承重能力,是關鍵的施工環節。進行挖掘深槽施工時,要求施工人員按照設計圖紙認真施工,在土建施工中,通常采用一期槽與二期槽交替的施工方案,以便保證地下深槽功效的實現。在完成施工后要清理完全底部雜物和殘渣。
(四)澆筑地下連續墻墻體
在安裝好鋼筋籠后,需要進行混凝土澆筑施工,通常采取灌注法。為了防止泥漿進入混凝土中,導致墻體強度降低,可在導管內進行管塞處理,實際灌注時利用連通器原理,可在壓力差作用下墻槽底部的泥漿排出。
三、地下連續墻技術應用重難點分析
(一)修筑導墻與泥漿護壁
修筑導墻是地下連續墻施工的首要步驟,為了保證墻體強度,需要將導墻的水平鋼筋連接起來,并且在導墻完工后要設置對應的支撐體,將其間隔距離控制在1米左右。在修筑導墻時,要重點注意變形和沉降問題,應采用小型挖掘設備進行小范圍施工,盡可能保證墻體穩定性[2]。而在泥漿護壁施工中,要保證泥漿配制合理性,嚴格控制泥漿配制指標,適當添加需要的原材料。另外,要定期清理沉淀池,清除其中的淤泥和砂等,以免對泥漿質量造成不利影響。
(二)挖掘深槽
成槽施工過程中,要控制好機器與成槽段邊緣間的距離,當兩者間距離過近時,可能導致槽壁出現變形,降低槽壁穩定性。對于已成槽段來講,要注重對其槽深的檢查,實時掌握墻壁的變形情況,當出現變形問題時應及時采取應對措施。例如,在開展地下施工時,施工人員將經常對槽底高程變化和槽壁變形情況進行測量和記錄,當變化值超過規定標準時,可利用豎向支撐體來維護墻壁穩定性,之后進行墻壁調整。挖掘深槽過程中可能出現泥漿大量流失或者地表下沉等現象,是阻礙施工進行的主要原因,這時應停止開挖,在重新制定施工圖紙后再次施工。另外,為了保證槽壁穩定,還要結合開挖情況和地質條件來調整泥漿性能。
(三)鋼筋籠加工和安裝
地下施工中運用鋼筋籠和地面施工中的鋼筋網架存在區別,從地下連續墻施工特點出發,要求鋼筋籠不僅滿足結構負載要求,還要保證在加工和安裝過程中有較好的剛度和強度。例如,進行鋼筋籠加工時,施工人員在按照要求配置鋼筋的同時,還要進行鋼筋籠的加固處理,使其在使用過程中不會出現明顯的扭曲變形現象。為了提高鋼筋籠結構強度,還會在主筋上設置焊接墊塊,避免發生漏筋問題。在進行鋼筋籠安裝時,應根據其尺寸和重量合理選擇吊裝點位置,能有效防止鋼筋籠產生大的彎曲變形。吊裝施工前可設置鋼筋籠內部的鋼筋桁架,提升其整體剛度,在桁架支撐作用下,可防止鋼筋籠在吊裝過程中出現橫向變形,進而保證施工質量。在內側應設計鋼筋主筋,并且在外側設計橫向鋼筋,盡可能提高鋼筋孔結構牢固性。當鋼筋籠放置在墻槽中后,需要進行其標高和設計值的比較分析,確保施工規范。
(四)混凝土澆筑
混凝土澆筑是地下連續墻施工重要步驟,通常利用導管法進行混凝土澆筑施工,應提前進行導管的壓水試驗,當確定其不會出現滲水或漏水等問題時可繼續進行施工。實際施工時,要根據澆筑要求進行導管接高處理,確保連接處連接緊密,利用緊固螺栓和密封墊能有效提高連接點密封程度[3]。同時在灌注混凝土時,還要細致檢查隔水栓放置情況,需要根據導管孔徑確定首次灌注混凝土量,并合理控制埋管深度。實際灌注過程中,應提前測量混凝土的澆筑高度,在此基礎上可設計卸管節數,以免出現導管拔脫現象。為了保證混凝土澆筑質量,還要確保不同樁體中的混泥土灌注量滿足施工要求,要求充盈系數超過1。同時進行混凝土澆筑時,要合理控制混凝土級配范圍,使得混凝土原材料性能較好。在原材料選用上,要求選擇小于4cm的骨料粒徑,以及18cm-24cm的塌落度。另外,使用導管時,導管底和槽底間要保持一定距離,實行相關措施防止導管浮起,以便保證混凝土澆筑施工順利進行。
結論:
綜上所述,地下連續墻施工技術已經在建筑施工中實現了廣泛運用,可在該技術應用下,提高墻體質量,主要體現出承重、防沖和防滲等方面的優勢,為建筑施工效果的實現提供了技術保障。因此,有必要加大對該技術在土建施工中的應用研究,本文主要從施工各個環節出發,具體分析了地下連續墻工藝應用特點,以便促進這一技術的完善發展,發揮其在土建施工中的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高洪亮.淺談土建施工中的地下連續墻技術[J].現代物業(中旬刊),2018(04):198.
[2]徐智杰.土建施工中地下連續墻技術的應用探討[J].建材與裝飾,2016(53):46-47.
[3]張果秀.土建施工中地下連續墻技術的應用分析[J].山西建筑,2015,41(25):124-126.
(作者身份證號碼:21138219910627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