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寶玉
摘 要:新課標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合作學習是指學習者為了完成某些共同任務,在明確責任的基礎上,以小組形式開展互助性和促進性學習。我們學校在小組合作學習的基礎上,以初中數學為例進行了深入研究,形成了適合本校特色的2*2互助共進學習方式,大大提高了合作學習的有效性,就此進行了深入研究,以供參考。
關鍵詞:教學模式;初中數學;自主學習;教學相長
一、2*2互助共進學習方式分析
2*2互助共進學習方式的外顯形式是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活動。同桌兩人成為一對師友合作學習共同體,師徒2人有明確的角色分工,本學科學習成績優秀的是小師傅,學習較弱的是學友,前后兩對師友構成2*2=4人小組,學生學習首先是個體學習,然后轉向“師友”組合情景學習,之后才進入小組學習。以試卷講評課為例:
(一)師友互助
1.學生自改。學生自己改正測試中的錯誤題目,標出難以理解的地方,作為師友互改的重點。
2.師友互改。對于在自改過程中解決不了或比較模糊的問題,教師要因勢利導,組織好師友合作,一些相對簡單的問題就可以在師友的互助中解決了。
(二)課堂鞏固
1.師友二人合作交流,把出錯的題目或重點題目再講一遍,鞏固加深。
2.針對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教師出示變式題,讓學生當堂進行補償訓練,再次加深理解,鞏固知識,達到舉一反三的目的。
(三)總結提升
1.師友兩人進行總結交流,師傅了解學友存在的疑惑,然后進一步梳理知識點,學友在師傅的幫助下強化對知識點的掌握,鞏固所學。
2.老師對所講內容進行梳理,把所考內容的重點、難點、易錯點等組織整理,融會貫通,把所能用的解題方法和解題技巧進行全面的總結,使學生在以后的學習中能夠得心應手地運用。
二、師友互助共進學習方式下的教學策略
(一)依據多種原則分好小組,是實施的前提
通過調查分析,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及影響合作學習效果的人格維度(內向型和外向型學習風格)等,建立2*2(2師、2學友)互助共進4人小組(組內異質、組間同質)。師友搭配遵循以下原則:
1.動手能力強弱搭配:動手能力強和動手能力弱的兩位同學進行互補。
2.自律性的強弱搭配:紀律性好的與紀律性差的兩位同學互相制約,約束自律性差的學生。
3.成績好差搭配:學好數學要求學生有一定的邏輯思維能力和理解能力,成績好的同學在這方面相對會好一些。
4.男女搭配原則:男女搭配能調動學生的課堂積極性。
(二)明確學習任務,為小組合作學習搭建橋梁
明確的學習任務,為學生搭建起合作學習的橋梁,是驅動合作學習井然有序地進行的關鍵。通過建立師友互助學習規則、制定合作任務,構建合作學習課堂教學結構,確立明晰的職責分工和任務分工,制訂小組活動記錄表,把學生的合作學習落實在小組共同完成具體的學習任務的過程中,最終實現解決問題的目的。例如在學習“探究中點四邊形的形狀”這一課時,具體步驟如下:
1.課前準備:教師在深入研究數學核心素養培養目標、學習內容、學習對象的基礎上設計好研學問題,編寫好《研學案》。
2.課堂學習:課堂上,學生圍繞“中點四邊形的形狀取決于外面四邊形的哪幾個因素”等研學問題,開展“自主學習→互助學習→展示學習”,其中,互助學習涵蓋兩個環節:師友組合作學習→小組學習,展示學習由一對師友同時展示,其涵蓋四個環節:學友先說→師傅點評→其他師友組質疑補充→老師點評。
3.課后學習:課后,學生圍繞“課后學習任務”采用多種形式繼續進行師友互助共進合作學習。
(三)合理評價,激發合作學習的興趣
數學課堂上教師要對學生的態度、學習水平、情感進行適當、適時的評價。在學生提出問題、猜想或說出他的觀點后,教師不僅僅是口頭表揚,而是通過不同維度劃分多元評價類型(診斷性評價、形成性評價和表現性評價等);編制評價量規(自評、互評、作品評價、教師評價);借鑒合作學習的評價指標集,結合數學核心素養的培養目標,將各種評價量規具體量化(確定權重、具體的分值),制訂出具體的組員評價表和小組量化評價表。通過多元評價,學生體會到了學習的成功,能大大激發他們對合作學習的興趣。
三、適時、適度地介入合作學習過程的調控,促進合作學習高效完成
教師要在課堂上不斷地巡視和觀察,根據學生合作學習情況處理好“導”與“學”的關系(甘于“導”、會“導”、巧“導”),有些問題可能針對個別學習小組指導就可,有些普遍性的問題,可能就需要老師面對全班同學作指導。如果哪個小組學友沒有參與其中,完全依賴師傅,老師要及時地給予指正。
綜上所述,教育教學的最高境界是“教學相長”。以合作學習理論為基礎的2*2互助共進學習方式,能為小組交流與合作提供更為寬松和充分的學習環境,“師傅”與“學友”在老師的組織和引導下一起討論和交流,共同進步,形成“學生問學生、學生教學生、學生幫學生、學生檢查學生、學生影響學生”的理想教育境界。與此同時,教師與學生共同獲得進步與提高,教師在巡視點撥與引導學生互助學習的過程中,其應變能力、駕馭能力、敏銳的觀察能力等都得到了鍛煉與提升,共同促進了教學質量的提升。
參考文獻:
[1]趙順法.構建自主學習體系,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J].教育現代化,2017,4(4):233-235,249.
[2]鄭玉巧.不做孤獨的舞者:教學相長之學生篇[J].學周刊,2016(34):144-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