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昆燕
摘 要:在初中階段的數學課堂之上,提問屬于重要環節,除了能和學生進行情感和思想方面的交流之外,同時還能通過提問活躍課堂氣氛,對學生課上學習質量進行檢查。因此,在分析有效提問在數學課堂中重要性的基礎上,對數學課堂有效提問的具體策略展開探究,以期給數學教學提供相應的幫助。
關鍵詞: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提問
如今,初中階段的數學課堂整體教學質量和效率已經得到了明顯提高,然而在教學期間依然存在著一些對教學效率造成影響的因素。而課堂提問是提升數學課堂質量的一個重要手段,對課堂提問加以合理運用能夠激發學生的數學興趣,對其思考方向進行引導。所以,數學教師需加大對于課堂有效提問的研究力度,進而提升課堂教學的整體質量。
一、有效提問在數學課堂中的重要性
(一)增強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
教育心理學已經指出,如果教學內容可以引起學生較大學習興趣,那么學生便可集中精力進行學習,并對所學知識進行更好的記憶、感知、想象以及思考,進而獲得更多、更牢固的技能以及知識。在初中時期的數學課上,有效提問可讓學生難以理解的知識得到解答,繼而突破學習障礙,增強學生的數學興趣。
(二)提升教學效率
數學課上,初中生與教師屬于兩大主體,教師主要對知識進行傳授,而初中生則對知識進行學習。然而,如果教師一味對知識進行講授,而沒有與學生進行有效提問互動,那么就難以取得較好的效果。由于初中數學會對學生今后學習起到重要作用,所以課上的有效提問互動有著重要意義,其除了可對學生知識加以豐富之外,還能提升課上教學效率。
(三)促進并深化教學改革
提問互動屬于數學課堂的一個重要部分,初中數學乃是學生進行數學學習的重要轉折點,更是其今后進行數學學習的重要基礎。所以,數學課上的有效提問無論是對教師還是對學生而言,都有著重要意義,其可以促進并深化教學改革。
二、數學課堂有效提問的策略
(一)設置合理課堂情境
數學教師在實施課堂教學期間,進行課堂提問除了能夠對初中生課上學習情況加以檢驗之外,還能借助合理提問來激發學生數學興趣,促進其對數學知識加以深入理解以及掌握。所以,數學教師可通過設置合理課堂情境這種方式來消除初中生對于數學的恐懼感,不斷增強師生間的互動與交流,端正其學習態度,從而促使課堂效果得以提升。第一,通過詩歌提問設置課堂情境。例如,“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從不同方位來看山,山的形狀都是不同的。教師在教授“三視圖”之時便可對該詩句加以運用。第二,通過設疑提問來設置課堂情境。如,y=x的圖象是一條直線,那么y=x2的圖像又是什么樣的?之后讓初中生通過描點,獲得y=x2的大致圖象,進而引出二次函數這個概念,并且師生一同探究二次函數有關知識。第三,通過動畫式的提問設置課堂情境[1]。數學課上,教師可借助信息技術來制作問題動畫,將抽象問題具體化,這樣方便學生進行觀察以及思考,可以激發學生的數學興趣。第四,教師借助學生都感興趣的一些生活案例來設置課堂問題情境,便于學生對問題進行真實感知,進而對其興趣進行培養。例如,在講授二次函數之時,數學教師可借助生活當中籃球投籃之時的運動軌跡以及拱形橋來設置問題情境。這些生活情境對于初中生而言十分熟悉,能夠激發其學習興趣以及探究欲望,進而讓學生主動參與課上學習。
(二)營造集平等、民主、挑戰和鼓勵于一體的課堂氛圍
數學教師需讓初中生在課上不僅獲得良好情感體驗,而且還要獲得思維挑戰方面的學習體驗,進而對其積極性加以調動,促進其數學思維長遠發展。教師在營造課堂良好氛圍之時,可從下面幾個方面著手:
第一,課堂提問需具有挑戰性以及啟發性。針對學生來說,低認知以及無認知水準的問題并無挑戰性,多數學生更加傾向于帶有挑戰性的數學問題。所以,教師需對問題整體難易程度加以把握,如果問題過難,會超出初中生現有認知范圍,這樣問題就會變得無效。而且,問題還需帶有啟發性,并且多在初中生模糊之處進行提問,進而引導其逐漸構建完整知識體系[2]。例如,教師在對“二次函數”有關問題加以設計之時,就需遵循這一原則,由淺入深地設計問題。如某商店售賣一批進價是10元錢的商品,以市場分析為依據,商品售價為15元/件,那么一天能賣55件,假設售價每降低1元,那么日銷量就會增長3件(為便于結賬,售價全為整數),假設售價是x元,而日銷量是y件,每日盈利是w元。
問題1:寫出x和y的關系式;
問題2:寫出x和w的關系式;
問題3:請計算單價是12元之時日銷量與每日利潤;
問題4:假設要讓每日利潤達到200元,老板需盡快降低庫存,商品定價應是多少元?
問題5:假設物價局規定商品售價不能超過進價80%,那么售價是多少時,商家獲利最大?
第二,提問需面向所有的學生,體現問題梯度以及適度。新課改下,教師須讓所有學生都獲得發展,因此教師提問需面向所有的學生。而有效課堂需讓所有學生全部參與進來,這樣才可讓初中生感到自身和其他學生以及教師間處在平等地位[3]。除此之外,因為學生知識水平以及經驗各不相同,因此教師提問還需對學生此種差異性加以考慮,對于思維水平比較低的初中生,教師需提出一些運用以及理解問題;針對思維水平比較高的初中生,教師可提出一些評價、分析以及創造性的問題,進而營造出一種挑戰性以及鼓勵性并重的教學氛圍。
綜上可知,數學課上,有效提問可以增強學生的數學興趣,提升教學效率,同時促進并深化教學改革。基于此,數學教師需對當前教學理念進行轉變,設置合理課堂情境,營造集平等、民主、挑戰和鼓勵于一體的課堂氛圍,讓所有學生都能主動參與到提問當中,進而促使數學課堂現有效率得以提升。
參考文獻:
[1]王連英.初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主動提問能力的有效途徑研究[J].才智,2018(17):95.
[2]張玉芝.有效提問成就精彩:有效提問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科技創新導報,2015,12(9):169-170.
[3]徐華.初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主動提問能力的有效途徑[J].教育教學論壇,2014(33):8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