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繼榮

圖1 石瓢壺
自古以來紫砂壺在藝人們的實踐中,已經逐漸形成了一整套有規律的制壺方法。紫砂光貨無論是半圓的、三角的、方形的,都需要追求壺體各部分統一協調的效果,視覺上有美感,觸覺上帶給人舒適的享受。在紫砂壺中,光貨以簡練的幾何形為佳。紫砂光貨的美感一般以形、態、神、韻為衡量標準,壺形是紫砂壺的基礎,有的壺型輕透飄逸,有的輕快明朗,有的古樸敦厚,還有的粗獷簡雅,簡直是千奇百怪。這些不同造型的紫砂壺是藝人通過壺形的直線組合、曲線過渡來構成的,線條有彎有直,有柔有剛,充分表達了作者的創作思想。無論運用何種線條,紫砂藝人都必須根據壺體的造型,將線條進一步提煉、濃縮,創造符合壺體美感的線條變化。線條還有另一個重要的作用,就是增強紫砂造型的個性,具體可理解為點、線、面的構成關系。“點”是壺器制作的基礎,它是一個視點,作者通過構建這個點的視向傳達壺器的基礎面。“面”是紫砂壺整體的外部特征,有輕重、厚薄之分,表達了壺器的質感。紫砂壺的“線”表意強烈,直線具有明朗、堅挺、粗硬、爽快等特點,尤其是垂直線以端正著稱,而雙曲線具有對稱美,拋物線具有流動之感。紫砂光貨通過不同線條的組合,構成一件茗壺作品,現以圖1“石瓢壺”為例,談談紫砂光貨的造型、線條運用及其審美意蘊。
“石瓢壺”為紫砂茗器中的經典款式,壺身呈梯形,整體造型顯得渾厚、樸拙。壺器方中帶圓,曲線流暢而柔和。壺足為三個釘足,使壺器呈三角鼎立狀態,給人一種輕靈而穩重的感覺。紫砂“石瓢壺”的壺身呈八字造型,從側面看亦曲亦直,皆顯壺器簡樸大方的氣度。壺器采用直流設計,形狀簡潔而顯力度,這是一種暗接處理的手法,使局部融于壺器的整體之中。壺把呈倒三角的形狀,與壺器的造型形成了互補,產生一種和諧、動人的美學效果。紫砂“石瓢壺”的壺蓋采用平壓蓋,橋形壺鈕比例恰當、干凈利索,有一種秀巧、精工的特點。
宜興紫砂壺造型變化無窮,在眾多的款式中,紫砂光貨以質樸無華的特點吸引茶客們的眼球。“弱水三千,僅飲一瓢”,紫砂“石瓢壺”為什么從古到今長盛不衰呢?第一,簡潔實用是紫砂“石瓢壺”的基本特征。一些紫砂花貨雖然形制精美,但構成的線條繁瑣,實用性不強,這樣的款型是無法流行的。而紫砂“石瓢壺”的線條簡潔,造型實用,本身就是重要的審美特征;第二,紫砂“石瓢壺”質樸典雅。制壺藝人運用簡單的線條加以巧妙地組合,增加紫砂的雅趣;第三,剛勁融于柔美之中,這也是紫砂“石瓢壺”的一大特色。紫砂“石瓢壺”的壺體由兩條拋物線構成,一條從口到身與底的轉折處,一條從底中心到底與身的轉折處。兩條拋物線結合恰當,使人感覺剛中有柔。從壺蓋看,紫砂“石瓢壺”和順有勁。此外,蓋板線圓有勁、豐潤挺秀、厚薄適度,下邊與口結合嚴密,上邊與蓋面交接和順。
從形制看,紫砂“石瓢壺”的比例符合了美學的“黃金分割率”,既含有審美的要素,又有實用的特點。可以說,“石瓢”從誕生的那一天起,就與簡潔、實用的特征聯系在一起,因此深得人心。可以斷言,只要茶文化存在,質樸、典雅、適用的紫砂“石瓢壺”就一定會存在,并將隨著時代和人們審美意趣的變化而繼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