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宇
摘要:房價調控是關系民生疾苦和民心穩定的重大問題。從消費者視野考察我國近年房價暴漲的原因及房價調控的成效,關注廣大人民群眾的真實體驗感,有利于及時解決突出矛盾,化解深層次矛盾。首先,從國家宏觀經濟大局層面分析房價波動的合理性;其次,從供需關系現實環境層面分析房價呈總體上升趨勢的必然性;然后,從房地產業自身發展層面分析房價調控的可行性;最后,根據近三年我國典型城市房價的走勢及調控成效分析,給出若干建議。
關鍵詞:房價 消費者 調控 建議
一、引言
隨著人們生活觀念的更新,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住房(或房地產)作為傳統意義上的不動產,事實上已成為我國城鎮普通家庭生活中最大一宗消費商品,擁有者希望保值增效,待購者期盼物美價廉,兩類利益相關者之間的感受正好相反。不言而喻,我國近年劇烈的房價波動造成的影響廣泛而深遠,事關國計民生,有效調控房價波動刻不容緩。之前,大多數研究者主要(有意或無意識)從決策者角度探討我國房價調控的成效,得到不少合理的結論。本文試圖換一個角度,從廣大普通消費者視野考察問題,得出合情的解釋,以期豐富和完善已有結論。
二、宏觀政策對房價的影響
根據目前的經濟發展狀況,我國推行的是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國家宏觀政策調控房價成效問題的爭論由來已久,“越調越漲”的質疑甚囂塵上。一般認為,影響房價的因素諸多,包括財政政策、貨幣政策、房改政策、土地財政、住房預售制、惡意炒作及投機需求、保障性住房供給、房價上漲心理預期等多個方面,需要綜合施策。其中,從消費者視野來考察,貨幣政策不失為一種有效調控房價的重要手段,立竿見影。但是,貨幣政策直接調控房價的風險較大,把握不當,容易失度,造成巨大的宏觀經濟損失,不宜直接將房價納入貨幣政策規則。同時,應保持國家政策的連續性。近一段時期以來,中央政府的調控目標在“保增長”和“控房價”之間來回不定,導致政策在“松”與“緊”之間擺動,房價多年調控經歷并不如意,給民眾的印象是“越調越漲。
三、供需關系對房價的影響
住房是鋼性需求,現階段我國城鎮住房供需矛盾異常突出。在人口規模,財稅制度,資本市場、人才引進政策等因素作用下,房價總體上呈逐年上漲的趨勢不可避免,短期的關鍵措施是力爭控制漲幅。長期來看,增建充裕的保障性住房,完善租售同權政策,控制中心城市規模,發展城市副中心,疏解中心城市功能,可望遏制中心城市房價過度上漲的勢頭。
四、房地產業自身發展對房價的影響
我國現有的產業結構不合理,特別是房地產業自身發展不均衡,加上不同地區土地財政的溢出效應以及資本市場推波助瀾,導致我國不同城市、不同區域住房價格嚴重失調。因此,長遠的宏觀經濟戰略調整很有必要。其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重中之重。國家的產業結構調整得以落實,房地產業發展不斷完善,抗風險能力得到加強,房價波動可望控制在合理的區間。
五、近三年我國典型城市房價的走勢及調控成效分析
根據中國產業研究院近期發布的研究報告,近三年,我國典型城市房價普遍上漲,部分熱點城市環比漲幅不大,而過去一些環比和同比下跌的城市,近期漲幅卻很高。另外,根據網上公開的統計數據,2014-2015年間,房價調控措施失度,不同地區各類城市調控執行力不均衡,造成不同地區各類城市房價劇烈波動;2015-2016年間,房價調控措施失靈,全國范圍內各類城市房價普遍上漲,不少城市房價暴漲,突破人們的心理防線;2016-2017年間,北京、上海兩個一線城市房價環比上一年有所下降或增幅放緩,成為一個顯著特點。但是,其它城市仍呈現普遍上漲的態勢,問題的普遍性及嚴重程度不容忽視,我國有效調控房價任重而道遠。
六、結論及建議
1.我國房價近年雖呈逐年上揚態勢,但仍保持在可控范圍。
2.引起房價上漲的因素諸多,包括政治、經濟、社會、環境及房地產業內在因素等,調控房價應綜合施策,避免片面追求調控目標而加速房地產泡沫擴大,導致泡沫破裂,危及我國宏觀經濟大局的穩定。
3.根據我國目前國情,房價也不能大跌,房價跌幅過大,物價相應地會猛漲。此外,超發的貨幣(過多的熱錢)會快速流向彩票、股市、債券等資本市場,勢,必對資本市場產生過度沖擊。合理控制房價漲幅,在一定動態范圍內穩定房價,才是明智之舉。
4.綜合施策時,要特別注重現階段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及長遠的宏觀經濟戰略調整。如十九大報告指出:“著力構建市場機制有效、微觀主體有活力、宏觀調控有度的經濟體制,不斷增強我國經濟創新力和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