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愛香
一所學校要想煥發出新的活力與生機,教師有更好的發展空間,學生有美好的人生前程,就必須更新課程理念,狠抓教學質量這條線,推動課程改革的深入。筆者所在的湖南省懷化市沅陵縣涼水井鎮中心小學就聚焦課程改革,著眼于辦好為學生成功和幸福的學校,努力為學生全面發展奠定基礎,讓學生學得既快樂,又扎實,從而實現學校發展的新跨越。
完善課程,打好人生底色
課程是學校教育的載體,是學生全面發展的基礎和保障。為此,學校從幾個方面著力開拓:一是開齊開足國家課程。學校嚴格按要求設置和編排課程計劃,確定不同類別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二是認真落實地方課程。針對不同年級和地域性特色,學校選用《詩文誦讀》《寫字》兩種地方課程,創造性地把經典誦讀、課堂教學和實踐活動接合起來,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三是有效開發學校課程。針對沅陵縣水資源豐富特點,學校著力打造特色水文化校園,《校園水育文化建設規劃方案》《涼水井小學以“水文化”為主線,構建校園文化建設體系》相繼出臺,校本教材《滴水穿石》進入課堂,爭當特色“小水滴”已成為學生們爭先創優的原動力。此外,學校還打造了包括臨帖養性、經典誦讀、開心農場、書葉飄香、課前5分等內容的“七彩課程”。
改進教學,砥礪內生動力
教學質量是學校存在的基礎,是學校發展的不竭動力。學校狠抓教學質量,創立“親和·互學”五步教學模式,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借力“進出”培訓 近3年來,學校共派教師到沅陵縣內外學習、培訓、聽課達600人次,請縣教研室專兼職教研員及體衛辦老師來校指導、開展工作70余人次。
狠抓備、上、聽、評四環節 備課,以備課組為單位,由主備人寫出教學思路,同組人一起分析學情,探討教法,然后一人試教,課后及時交流教學心得,寫出教學反思,形成“你上課,我反思;我改進,你提高”的良性循環。聽課,除采取每周一節開放課、上過關課、輪流上交流匯報課三種聽課形式外,還實行推門聽課制。評課,采取“摳評”的方式,一針見血地說出自已的整合意見。
創建互助小組促提升 秉持“人人是管理者,同時也是被管理者”的觀念,學校教學活動以小組為單位,各小組都有組名、口號、組規,形成了個性小組文化。學校還建立多元化的評價機制,既有教學過程中對學生個體的評價,又有對各小組的整體評價,也有小組互評和組內的生生互評,更有每日、每周、每月的階段性評價,最后還有期末總結性評價。
踐行學生主體“活課堂” 學校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必須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讓活動進課堂,使學生在活動中學習,在學習中活動。“學校更好玩了,讀書更有趣了,上課更有味了!”這是學生們的心聲。
盤活社團,搭建個性平臺
為挖掘學生潛能,發展學生個性特長,學校共開設聲樂、美術、書法、舞蹈、打陀螺、滾鐵環及科技種養組、標本制作組、社會實踐考察組等18個興趣社團。每周二、三、四的最后一節課,依次是“一、二年級”“五、六年級”“三、四年級”的興趣活動時間,每個學段的項目都設有十幾個含有傳統特色、校本特色、現代元素的小項目,每個年級的活動場地劃分為晴天和雨天兩種固定場地,各小組成員根據小組的特點、學生的愛好一學期或一學年進行調整。4個科技興趣小組是學校成立最早、成果最多的傳統項目,學生撰寫的科技環保小論文獲縣級獎185篇、市級獎75篇,有14個科技項目分別獲湖南省青少年科技創新的大賽獎,2篇科技小論文獲全國一等獎,科技小發明《新型安全公路護欄》獲湖南省金獎。學校還把多年的創新成果編寫了一本成果集《科教花蕾正綻放》。
分層教學,涵養優良素質
在學生養成教育中,學校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智發展狀況,開展了分層的循序漸進的教育教學。一方面,實行分層教育。對于一年級至三年級的小學低段學生,以“自理、自護”為目標,注重培養學生的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對于四年級至六年級的小學高段學生,以“自學、自立”為目標,注重培養學生的良好自學習慣及樹立正確的是非觀、價值觀,形成獨特的人格。另一方面,倡導自主管理。學校嘗試讓學生參與到學校管理中來,利用學校少先隊大隊部組建管理學生的各個部門,按班進行文明班級評比,真正培養學生的主人翁意識,將學校還給學生,讓他們在集體生活中磨練、成長、飛躍。
(作者單位:湖南省懷化市沅陵縣涼水井鎮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