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舵
摘 要:我國古代水印版畫為世界版畫勇開了先河,取得了震古爍今的成就。水印版畫同時也擁有極強的中華民族文明的特點,是一種不求工細形似,只求披露心意,抒發內心情感的表現形式。水印木刻版畫由于時間、經濟、政治、環境等因素的影響到了明末清初的時候產生了木版年畫。雖然年畫屬于水印木刻版畫的范疇里,但它們之間還是存在一些差異的。本文旨在研究年畫與水印木刻版畫之間存在的差異,通過在顏色、表達方式、風格特征等方面進行例證,并加以畫家的作品在分析中進行輔證。從而,看到它們之間存在的差異性。以便更好地去繼承,發展年畫與水印木刻版畫。
關鍵詞:年畫;水印木刻版畫;比較;差異
年畫是流行于民間的另一種形式的水印木刻版畫,內容題材大致與人民的生活密切相連,因富有大眾所喜聞樂見的形式和喜慶色彩而具有獨特的風采。雖然它歸屬于水印木刻版畫中,在制作方法、用材等方面不盡相同,但它們之間存在的差異性是我們所忽視的,有待我們去研究。我們在比較兩者之間差異的時候也是我們多角度再學習的過程,加深我們對年畫、水印木刻版畫方面的了解。
一、介紹年畫與水印木刻版畫的基本概念
(一)什么是年畫
年畫是清代中葉以后盛行的一種富有地方趣味的民間流行的另一種形式的水印木刻版畫。它的內容豐富,形式樸素。就它的題材意義來說,作品絕大多數都與廣大群眾的思想感情相聯系,以祝愿新年吉慶,驅兇迎祥,表達了中國勞動人民一種迎祥納福的美好愿望。家家戶戶張貼著年畫,給人一種煥然一新的感覺,增添了節日里喜慶祥和的氣氛。在我國的歷史中,被譽為中國“四大年畫”的分別是:江蘇桃花塢,天津楊柳青,山東濰坊,四川綿竹的木版年畫。
江蘇桃花塢木版年畫的制作是用手工著色和彩色套版結合的方式,畫面和諧統一,人物造型豐盈飽滿,色彩鮮艷,常以柴紅色為主基調來傳達著喜悅的氛圍,制作上幾乎全用套色版。刻工的技藝,色彩和形象具有精巧細致南方地區的民間藝術特點。天津的楊柳青木版年畫采用的也是木版套印和手工著色相聯合的方式,作品用色上多色彩斑斕,五顏六色。材料上以宣紙印刷,采用國畫顏料上色,所以顏色經久不衰,保存長久。形式多樣,內容豐富。還創設了生動活潑,喜色祥瑞等樣式的作品。山東濰坊的木版年畫是山東省歷史悠久的漢族民俗工藝品。于明代末年初創,利用傳統技術全以手工制作,早期的發展受到楊柳青版畫的陶染,于清代光緒年間逐漸達到了成熟期。內容廣泛,奇思妙想,不拘一格,線條粗獷,風格淳樸,細膩,具有濃厚的生活色彩。畫中形象比較直接地表述出人民質樸的主觀感受。畫面效果具有故事性,趣味性,節奏性。四川綿竹的木版年畫約起源于明末清初,是對唐宋繪畫線描傳統和上色的技藝進行了傳承。其品種以門神、門童形式最多。在創作上以畫師手工勾染為主,只用墨線印出畫樣后,就用筆描畫。綿竹的年畫還用捺印法,就是在填充金黃的團花時,用其試樣刻成圖章型,捺在畫面上。由此形成了顏色鮮艷、富有淳厚的鄉村風格和鮮明的民族特色的作品。
(二)什么是水印木刻版畫
我們按照時間線索將水印木刻版畫的歷史分為兩段,一段為傳統的水印木刻版畫,這里再細分為古代和近代,中間分隔的時間點為1840年的鴉片戰爭;而另一段為現當代水印木刻版畫,時間是從20世紀20十年代末30年代初由魯迅先生所倡導的新興木刻開始一直到現如今。
因實用的需要而產生和發展的古代水印版畫,屬于工藝性質。木刻雕版印刷術因印刷行業的蓬勃發展而逐漸成熟起來,有過光輝燦爛的時代。早在隋代我國就出現了單色手繪色彩的水印木刻《敦煌隋木刻加彩佛像》。五代的《觀世音菩薩》也是筆彩版畫,也為后來彩色水印木刻版畫的成長奠基了堅實的根柢。到了南宋,彩色木版年畫《東方塑盜桃》的出現開創了一版多色,一版分印和陽刻與陰刻相結合的技法,畫面出現了深淺、濃淡、虛實的變化,可謂是一次歷史性的突破。到了明代后期,隨著商業、手工業的發展,雕版印刷的繁榮和彩色套印技術的進步,年畫得到了空前發展。清代則是年畫藝術最為欣欣向榮的時代。直到20世紀30年代,魯迅先生等人開創了新興木刻,意味著創作型版畫時代的到來。20世紀80年代我國開始步入了改革開放新的時期,經濟發展,思想解放。文藝迎來了春天,很大程度上促進了水印木刻版畫的發展。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出現了許多水印木刻版畫的創作者和群體,別出心裁,各呈異彩。如今,習主席提出:“要堅定文化自信,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離不開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展。”那么,對于歷史悠久、成就輝煌的水印木刻版畫的繼承與發揚我們是責無旁貸的。而隨著當代科學技術水平的飛速發展,出現了更多選擇的時候,我們就更應該守護好這份具有獨特語言魅力的文化瑰寶。守住歷史,守住千年文化不再是句口號,更應該轉化為實際的行動,去譜寫水印木刻版畫新的篇章。
二、年畫與水印木刻版畫之間存在的差異
(一)年畫與水印木刻版畫在顏色上的差異
我們常見的年畫多以朱紅、黃紅、橙為主。多采用原色,將色彩純度很高的大紅大紫直接進行對比,不過卻能從中深深感受到年畫表現出的那種激動昂揚的情感。年畫里還充裕地反映了五行八卦觀的色彩理念。五行色彩作為中國傳統的“正色”吉祥色,一直以來是統一,和諧契合原始關系的集錦映現的,所以在民間遍及應用。
水印木刻版畫的色彩分為水墨型,以墨為主型和彩色型。水墨型以水墨構成,雖只有單一的墨色,但卻墨分五色,深淺不一,變化豐富,通過水的多少來調節想要表現的畫面效果,呈現出素淡雅致之風,格調高雅。以墨為主就是畫面的大部分是以墨的深淺變化為主,輔之以色彩進行裝飾、對比,面積雖小但卻很顯眼。彩色型顧名思義構成的全為彩色,按照色彩原理把它們統一、和諧地安放在畫面中,相互協調,互補形成韻律感。總之水印的顏色會因水的滲透潤化,變化豐富,意蘊不同,透明清麗,溫文典雅,獨具魅力。
色彩是個比較復雜的問題,處理不當缺乏生氣或雜亂無章。只有通過對比協調,相互襯托恰到好處時,畫面才會呈現出理想的效果。例如朱琴葆先生的《山澗》用色比較單純素凈,在這種基調的籠罩下,畫面顯得深沉靜謐,似簫似笛之聲,清純優雅。蘇州桃花塢的作品《和氣吉祥》則與《山澗》截然不同,色彩鮮明,鮮艷奪目,富有喜慶熱鬧的氣氛。
(二)年畫與水印木刻版畫在表達方式之間的不同
年畫的題材種類有四種:一,神仙與吉祥物;二,世俗生活;三,娃娃美人;四,故事傳說。年畫作為民間的新年祝福,充滿了喜慶。因此,民間年畫大都采取正紅正黃等鮮明艷麗的顏色,并垂青于情致和形象的表達,人物造型憨態可掬,落落大方。很多年畫作品也在映現時代的社會生活、文化發展和精神需求。我們說藝術具有社會性、時代性,同樣年畫也顯現了農業工具的發展變化以及中國古代民間的社會生活習俗和用具的歷史演變。年畫在表達方式上還存在一些特征如祥瑞的內容是中國各地年畫創作者的共同想法。形象來源于古老文化和民間藝術家們對形象獨特的認識和判斷,想象力也在年畫創作中起著功不可沒的作用。各地年畫的工藝都有牢固的傳承方法和流程。年畫在語言和形象塑造上都具有顯豁的民族特征及審美趣味。它藝術形態的形式是創立在社會的倫理道德文明教養,風俗生活根本之上的,真實地再現各個歷史時期的社會特色、法政事件、生活情趣。
水印木刻版畫的表現方式是創作者利用自己所積累的藝術素養、文化內涵及審美經驗再結合自己對生活的理解、實踐經驗等,所要傳達的某種想法或是要抒發的情感等通過一定的媒介和語言轉化為藝術作品的過程。早期的水印木刻版畫作品更多受到來自傳統文化的熏陶,人物形象活躍自然,線條寫意傳神,大到峻嶺的山峰、林海,小至樹木山石、殘枝飛葉等,從構圖到形象乃至用色,無論是人物還是風景都帶有明顯的水墨畫的風格表征。然而當代的水印木刻版畫的創作更多表現的是包容與交融的精神,在繼承傳統的同時也接收了當代藝術創作的觀念,利用多樣的印痕、肌理、韻味、色彩等構成了具有水印木刻版畫自身特色的藝術語言,做到了個性與普遍性的統一,反映新時代版畫家們的創作觀念與追求。
(三)年畫與水印木刻版畫在風格特征方面的差異
年畫之所以能夠留存并不竭地成長,是因為它的觀眾之多,社會需求量之大,內容之多樣,形式之豐富是其他任何畫種所無法比擬和抗衡的,幾乎是中國民俗文化的圖解。不僅具有藝術價值,還承載著大量的自然和人文信息。
水印木刻版畫的風格特征是具有刀味、木味、水味、印味四個特征的。尤其是水的韻味,而拓印味更是水印木刻版畫的主要特點。充分發揮水的性能在紙面上產生濃淡暈染,虛實變化,干濕多變等才會產生意境,撥動畫家的心弦,演奏出美妙動人的樂章,達到“外師造化,中得心源”。將作品的藝術感染力達到頂峰,與觀者產生共鳴令人深省,耐人尋味,意猶未盡。例如凌君武老師的作品《遺落的黃昏》這幅作品整個畫面浸透著柔柔的月色,營造了一個動中有靜,寧靜中有氣息的靜謐而安好的畫面使人仿佛置身于其中而無法自拔。
三、結語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在提到繼承發揚之前我們更應該去了解它們,守護它們。所以充分學習年畫與水印木刻版畫之間存在的異與同,也使我們更好更全面去認識,掌握它們這樣才能更好地固守本民族最本色的精神內核,在綿延歷史的同時不斷創新發展。
參考文獻:
[1]丁立松.水印版畫藝術技法與創作[M].南京:江蘇鳳凰美術出版社,2017.
[2]魯道夫·阿恩海姆.藝術與視知覺[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作者單位:
魯迅美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