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彬彬
摘要:集成電路被譽為“工業糧食”,是現代信息技術產業的核心。作為一個正在朝著先進制造業強國方向轉變的發展中大國。集成電路產業的發展水平對中國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本文首先對集成電路從發展歷史和經濟意義方面進行介紹;其次使用PEST分析法從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和技術方面探討中國集成電路產業面臨的機遇;最后,在PEST分析的基礎上提出相關建議。
關鍵詞:集成電路 產業 發展歷史 PEST分析
一、前言
2015年5月,國務院發布《中國制造2025》,在2025年中國躋身制造業強國前列的目標下,明確提出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材料、生物醫藥等重點領域突破發展的要求。推動集成電路產業優化升級正是瞄準新一代信息技術戰略的關鍵,對于中國的制造業和經濟發展具有重大影響。然而,中國集成電路在發展過程中面臨技術滯后、過度依賴進口等諸多問題,給中國的未來帶來很大的風險和不確定性。本文在簡單介紹機電產業發展歷史的基礎上,結合中國當前的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和科學技術提出對策,以期對中國信息技術發展有所裨益。
二、集成電路產業概況
(一)集成電路發展歷史。集成電路最早是美國人成功研制。1958年,德州儀器公司的工程師杰克,基爾比成功地將各種不同的電子器件集中于一塊單一的半導體基質之上,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個集成電路。集成電路的誕生,加快了以信息技術等為主要內容的第三次科技革命的進程,逐漸滲透到人類社會的方方面面,被廣泛應用于網絡通信、汽車、醫療、安防監控、宇宙航天等領域。
(二)中國集成電路發展歷史。1956年。國務院組織制訂了《1956-1967年科學技術發展遠景規劃綱要》并提出了“向科學進軍”的口號。發展半導體被作為發展最新技術的一項特別提案列入了發展規劃。1961年,我國第一個集成電路研制課題組成立。四年后,我國第一代單片集成電路在北京、石家莊和上海等地相繼問世。經過50多年的發展,我國的集成電路產業發展取得了巨大的發展。2013年至2017年這五年期間,我國集成電路銷售額一直穩步增長,2017年達到了5411.3億元。
(三)集成電路產業的經濟意義。作為信息技術的主導產業,集成電路對于全球經濟發展都有顯著影響。美國科技智囊機構指出,1美元的集成電路產值能夠產生10美元左右的電子產業產值和100美元的GDP。
三、PEST分析法與集成電路產業
(一)政治因素。2014年國務院印發《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推進綱要》,其中指出要著力發展集成電路設計業、加速發展集成電路制造業、提升先進封裝測試業發展水平以及突破集成電路關鍵裝備和材料,并且配套一系列保障措施支持集成電路產業發展。2017年十九大報告也指出,要促進我國產業邁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以及加強基礎網絡設施建設。國家對集成電路給予了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從而提高我國的現代信息化水平。此外,外國屢次以各種借口限制中國進口芯片,也倒逼著中國加大創新力度,加快自主研發進程。
(二)經濟因素。面對國際經濟環境不穩定的情況,我國經濟仍然保持著穩中向好的增長態勢,經濟增長率達到6.9%,這為我國發展集成電路產業提供了良好的經濟基礎。同時,國家也通過設立國家產業投資基金、加大金融支持力度以及稅收優惠減免等措施為集成電路產業帶來資金扶持。
(三)社會文化因素。近幾年,中國一直在倡導“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全民形成了高漲的創新創業熱情。在此帶動下,很多高水平人才通過各種途徑回到國內發展。比如“千人計劃”等。據統計,2017年我國各類出國留學人員總數為60.84萬人,各類留學回國人數達到了48.09萬。這些高素質的人才必將帶來源源不斷的創新,支持集成電路等各個產業的發展升級。
(四)技術因素。集成電路長期受制于國外的窘境,也使我們逐漸加大設計和制造等方面的投入,進行技術研發。力求彎道超越。
四、對策
雖然我國目前在集成電路產業方面取得了很大的進步,也具備了不斷優化升級的外部條件,但是相比發達國家,中國的集成電路產業仍然相對滯后。結合前面的分析,提出以下幾點對策。
(一)堅持自主研發,加強對知識產權的保護。我國集成電路起步并不晚,但是由于缺乏創新動力和自主研發精神,過度依賴國外,甚至以市場換技術,滿足于低端產業環節的微薄利潤,導致國產芯片競爭力不強。此外,我國對知識產權的保護力度也不夠,挫傷了人才的創新動力。因此,我們必須加大自主研發力度,并且通過相關法律法規保護知識產權,促進專利技術轉化。
(二)加快人才的引進與培養。集成電路在研發制造過程中需要大量的高素質人才,然而我國目前開設相關專業的高校數量很少,相關人才無法滿足集成電路產業對人才的大量需求。國家要通過各種政策和優惠條件鼓勵高水平人才回國,并且不斷完善相關的人才培養方案體系。
(三)促進芯片設計、加工和封裝測試各環節協同發展。我們一直以來具備廉價的勞動力,因此主要分布在封裝測試環節,但是從產業鏈下游獲得的利潤遠遠小于上游。這就要求我們在人才、創新、資金和專業技術、制造設備上加大投入,促進集成電路產業各個環節協調全面發展。
(四)創新產業發展模式,制定新戰略。目前很多國外的企業依托先進的技術和人才在市場上占據了壟斷地位,因此,我國在發展集成電路產業時,要充分利用后發優勢。同時,制定更加有效的戰略,比如,尋找市場上的藍海,研發差異產品,利用成本優勢等,實現趕超。
五、結語
信息技術對人類生活產生著越來越大的影響,具有更加密切的關系,滲透在我們的方方面面。對于中國來說,實現經濟增長、振興國家的目標,更是離不開現代化信息技術。集成電路產業是電子信息技術的核心,我們必須采取對策,加快推動其優化升級。